從時間上來說,佛道和儒學都屬於是過去的傳統文化,而人工智能;元宇宙;web3.0等都是面向未來的現代科技產物,所以,有人就此評論說,當西方世界都在追求於未來科技研究時,東方世界卻仍沉迷在尊孔、崇孔,全球到處開辦孔子學院,民間仍不凡學佛從道,不知這二千多年前的偶像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這明顯的事實看來是無法否定的,一個關注的是前面未來;另一個關注的是過往的歷史。甚至有人直言所謂的學佛和尊孔搞的就是後退,一種以復古和回憶為樂趣的倒退行為。事情正是如此嗎?以致讓一些本來學佛好好的修行者都感覺有些困惑,希望對此問題能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我們現在就來分析回答這個問題。儘管從時間上來說佛道學說和儒家學說都出現在二、三千年之前,甚至有的人將儒學也視同為是一種宗教——儒教。佛道和儒學同屬於傳統文化中的學說,如果視同為宗教也並不能說錯,連科學不是照樣有人視作是現代宗教嗎!
現在的問題我們認為並不在它們是否為宗教以及時間上的所謂過去,而是它們的文化屬性。我們認為,佛道以及儒學,二者具有不能同日而語的地位,或者說,學佛的人和學孔學的人,本來就屬於二種信仰的群體,我們並不能因為它們同屬於是傳統文化而將它們捆綁在一起,更不能因為它們是同時代的文化而給它們帶上同一頂復古的帽子,怎麼理解這一點呢?
我們不妨通過圖示來展開分析。

圖示是三界圖,天人地三界概念主要出自傳統文化,科學界也有三界的說法,但是定義相當模糊,這是因為它對天地之中浩瀚的無形部分無法確認,勉強地用了暗能量以及暗物質來作了替代。不過有一點是可以達成共識的,那就是圖示中間的人界或叫物質界。所以,我們把三界作為是一種宗教概念;轉換為哲學概念即陽(天)、陰陽(人)、陰(地);用科學來表達暗能量界(天)、物質界(人)、暗物質界(地)。
圖示的三界之間究竟有何區別呢?用對立論來分析,天地二界又稱為陰陽二界,天為陽地為陰,二者為同一事物只是極性相反,二者的能量即振動頻率是對等的,中間的人間是天地合成產物,所以又稱為陰陽,它的能量相對是最低的。用層次論來分析,天界最高,地界最低,人間居中,它們的高低區別主要體現在生命的智慧程度以及自由程度。
那麼,這些劃分區別和我們要說的後退、進步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說到我們的文化和信仰,說到生命的層次理論了。可以確定的是,雖然佛道、儒學從時間上來說可以同歸於歷史的傳統文化,但是它們並不屬於是同一層次的信仰。持佛道信仰的文化層次在天界,佛道倡導的修行文化最終的目標就是人生解脫至天界,成為高級生命體。
和佛道完全反向的就是科學,科學的目標對準的是物質文明尤其指向的是物質文明的後期高級階段,也就是暗物質領域或叫地界,雖然說人間陰陽包含的不僅有物質文明,還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指向的是天界,但是,由於宇宙輪迴的順時針方向特別有利於偏向物質文明的發展,也就是說走向天界的難度極大,所以,通常宿命的歷史進展往往主動選擇的是地界而不是天界。那麼這裡的儒學究竟處於何種位置呢?
儒學介於陰陽之間,也就是說既不偏向於佛道也不偏向於科學,按孔子的話來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主張重人事而輕鬼神。「敬鬼神而遠之」,對鬼神採取迴避態度。顯然儒學堅守的是陰陽界,講究的是人的血脈祖宗的傳承。所以,儒學雖然也講天地,講天人合一,但是儒家的天層次在天界之下。和儒學相對應的人類社會形態通常為封建社會,人類的陰陽界還有一個高級社會形態,那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現代人類社會的主體就是資本主義。
通過上面知識的鋪墊,現在我們來回答標題說到的問題了,學佛和尊孔都是後退嗎?發出這種質疑的應該其立場是站在唯物主義科學或資本主義社會這一邊的,從時間角度來說,科學面向的地界確實屬於未來,所以它視為的佛道;儒學都可以認為是一種未來的反向即後退。
但是,從圖示中我們已經作過解釋,佛道觀念在天界,它是超越人類的時間概念的,包括科學未來一旦進入到地界領域,它現在的時間概念同樣也會消失,也就是說,在經典物理中,所謂的「過去」就是一系列已成為歷史的明確事件,而在量子物理中,「過去」是不確定的,僅僅是一系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跟「未來」沒什麼兩樣。甚至連作為一個整體的宇宙,都沒有一個明確的過去,或者說歷史。可見量子物理的遠期目標實際上是超越物質世界,通向天地二界的。結論就是學習佛道絕不是後退,而是對現實世界的超越。
再來看尊孔學儒,我們說過,儒學所維護的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同處一個陰陽界層次,同處共同的時間系統,而從時間過程來看,顯然資本主義面向的是未來,封建社會則為歷史上的傳統模式。也就是說在當代重拾封建社會的尊孔學儒被視同為觀念上的後退確實有它的道理。
為什麼對於這樣明顯的後退問題,仍然會得到一些人的青睞呢?因為在現實社會中,確實有一部分人他們並不認同資本主義社會,這部分人恐怕從來就沒有離開過舊的傳統,他們堅守或重拾儒學文化,無非就是崇尚其中的法家思想,有利於他們實現社會的統治而已。-(張工/發現新識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