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無為。
最後連「為」都沒有了,
無為了,
追求開悟的這個「有為」都沒了,
哪裡還有開悟這件事呢?
如果有開悟,那麼開悟的目的是什麼呢?
成神?成佛?成聖?無所不能?一切想要的都能得到?
還是遠離煩惱,消除痛苦?
答案肯定是後者!
要遠離煩惱,消除痛苦,首先得搞清楚煩惱與痛苦產生的原因吧。
各種各樣的煩惱與痛苦的具體原因很多很多,歸結起來核心是執着,執着有很多代名詞,比如求而不得,欲望,需求,小我(西方有些靈性書籍翻譯過來叫「自我」)等,叫什麼名字不重要,無非就是想要的得不到,僅此而已。
既然執着是一切煩惱與痛苦的根源,那要遠離煩惱、消除痛苦的方式就是去除執着(下面稱「去執」)。
現在我們知道了:開悟的方法就是去執!
綜上,我們知道了開悟的目的是遠離煩惱、消除痛苦,開悟的方式就是去執,那麼剩下的就是去執的具體方法了,各宗教、流派、傳承、心靈教程的核心就在於此。
「道」、「仁」、「佛」、「神」、「上帝」等詞,絕非我們日常所理解的名詞或形容詞,而是徹徹底底的動詞,不是什麼形象和概念,而是實打實地行動過程,其描述和傳達的就是去執的具體方法而已,沒有任何其他意思,如果有那一定是後人的歪解的。
由於「道」、「仁」、「佛」、「神」、「上帝」這些詞被濫用,甚至開悟這個詞也被濫用了,我建議少用這些詞以免給不明就裡的人造成困擾和歧義,乾脆直接叫去執的具體方法或者直接叫「去執」,既符合現代語境又不會造成歧義,簡單方便明了,又不會陷入宗教迷信範疇。
去執的具體方法有很多也很簡單,觀呼吸,觀念頭,數數字,靜坐,主動呼吸等等,這也就是現代人所說冥想。
當然也有宗教裡面所謂的法門,四念住、練氣術、養丹術、參話頭、苦行、瑜伽術等等,本質都是一樣:先讓自己靜下來(胡思亂想、雜念、極端情緒減少),從而認出執着(不斷重複的負面思維、念頭、情緒),再去除執着。
所謂的開悟就是不斷重複這個過程,最終把負面的思維、念頭、情緒去掉了,達到一種輕鬆、自由、自在、滿足、舒服的精神狀態。
僅此而已!
僅此而已!
僅此而已!
在這裡介紹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適合任何人,有效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集中全部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制心於一處。
集中全部注意力去吃飯,
集中全部注意力去睡覺,
集中全部注意力去走路,
集中全部注意力去讀書,
集中全部注意力去打遊戲,
集中全部注意力去工作。
(注意,單次只做一件事,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事,別同時做兩件事。如果很多事等着你做,那麼就寫在小紙條上,別放在腦子裡,做完一件劃掉一件,一件事一件事去做)
時間長了,意自淨,執自去,喜自來,事自成,愛自生。
所謂境界,其實只是去執過程中的精神感受而已,不同的人具體感受可能不一樣,但核心都是一樣的:
無論精神上還是身體上,都越來越輕鬆,越來越自在,越來越舒服,達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可能會突然有比較強的精神感受,如一下子全身舒暢,如同綁在身上的繩子解開了;
或者全身酥麻,如同有一股微電流在身上流動着,修復傷口,清除垃圾;或者一束光照進體內,照亮了所有的黑暗;
或者全身清涼,如同三伏天從大街上走進空調房。
心理感受因人而異,或長或短,或強烈或輕微,什麼感受,時間長短,是否有這些心理感受不重要,別去期待,也別刻意去尋得,不然反增煩惱。
現在比較多拿禪宗的明心、見性、入道來說開悟三關,說初關明心怎麼修,重關見性什麼體驗,末後牢關入道怎麼樣,實則有幾人不是拾人牙慧?有幾人實修真悟?
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方法和教導,只有真正實修實證的人才能正確指導,不入歧途。-來源:簡單心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