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4月16日看到報紙說虎山復育螢火蟲已經成功,從現在到5月7日左右,每天都會有大約二三十隻左右的螢火蟲出現。但那年卻沒去虎山看,只到住家附近的山腳去找找看,結果竟然見到3隻紅胸黑翅螢發出美麗的螢光,還真讓人超級感動的,因為距離上次見到螢火蟲大約已有二十多年了。
以前,台灣各地都有很多的螢火蟲,因為那時都沒用農藥,也沒有路燈,但自從有了路燈和農藥之後,台灣各地的螢火蟲就大量消失了。
第二年,88年4月20日晚上,就到虎山來看看螢況,遇到2位研究生正在溪中摸貝,一問之下,知道他們去年野放的螢種就是黃緣螢,今年他們調察至今,卻已經全軍覆沒,所有的幼蟲和成蟲連1隻也沒發現。這二位研究生的態度很棒,失敗就承認失敗,這樣才能找出原因,不斷改進。他們又說,上頭已經出現這裡原生的黑翅螢,而去年這裡也出現原生的紅胸黑翅螢。就上去看看,果真看到一二十隻黑翅螢。
紅胸黑翅螢
第三年,89年4月17 日晚上,又來虎山看看,發現路燈竟然燈火通明,心裡有點不安。
走到平台,燈火更亮,在復育水溝旁的小池邊,去年見過1隻黃緣螢雌螢,當晚又見到1隻雌螢,看樣子是在產卵的樣子,在溝邊也發現1隻雄螢,或許是從這條溝中羽化出來的。看牠們在這裡生存得蠻辛苦的,真替牠們感到很難過,這裡實在不是牠們的理想棲地。
轉上去,溪邊雖然燈火不小,但已經開始出現3朵螢火,菜圃中也有3朵螢火,轉到兩小溪交會口,對面的草叢中螢光閃閃,好美好美!這邊的數量應有五六十隻以上。用光色來判斷,其中有黑翅螢也有紅胸黑翅螢。
再上行,菜圃的網牆下的草叢中到處螢光閃閃,這邊有點遮光,所以就成為臨時棲地了,附近看來應該已經近百隻了。
再往上走,路邊幾處都只有幾朵螢光閃爍。一直走到復興園,再轉一條岔路,從另一邊下山,在福德街221巷的小馬路邊看到三四隻,一直走到一個被亂倒許多垃圾的林中,裡面卻螢光閃閃,那邊大多是紅胸黑翅螢,約有六七十隻左右。
隔了十幾天,4月29日再過來帶隊賞螢。
在外頭的福德街用晚餐時,看到中國時報說昨天建設局在虎山也有個賞螢活動,聽說許多處都螢光閃閃,說是復育螢火蟲有成,想到他們復育的黃緣螢已經算是全軍覆沒了,還宣稱復育螢火蟲有成,真讓人很感冒。虎山現在出現的所有螢火蟲,全都是虎山在地原生的,跟他們的復育完全無關。
在平台邊遇到一個昨晚來賞螢的民眾,說昨天看到的各處螢數在一千隻左右,又轉述昨晚的一位專家學者的話說:現在在虎山溪的黃緣螢數量有二百隻左右,真不知道說什麼?!
當晚大家都沒見到任何1隻黃緣螢,反在平台邊見到1隻黑翅螢雌螢,小水池中拉都希氏赤蛙又產下上千個卵粒,水溝中見到1隻拉都希氏赤蛙、1隻褐樹蛙、1隻澤蛙和1隻紅娘華。
兩小溪會口處的草叢中依然螢光閃閃,都是黑翅螢,但數量看起來已經比十幾天前少了許多,當晚約見二三十隻左右。上頭的菜圃中只有四五隻,再上去的樹林中也只見到二三隻。
沿途的路邊有幾處都傳來極吵雜的蛙鳴,聽起來的數量都不少,都是小雨蛙的叫聲,路邊也遇見1隻小雨蛙。草叢中和水泥矮牆上爬滿了扁蝸牛,多得很嚇人,這邊的蝸牛數量看起來足以支撐蠻大數量螢火蟲幼蟲的食物來源了。
半山水池中來了四五隻拉都希氏赤蛙,水流很急,水中的蝌蚪都已不見,但四處找不到台北樹蛙的幼蛙。
往復興園的路邊還有點螢光,這邊共約五六隻左右。大家決定往另一邊下山,走過上頭的臨時蛙池,水又多了,上面有著七八隻以上的拉都希氏赤蛙,池邊草叢中約有一二十隻的黑翅螢。
路邊不時還會有螢光出現,但數量都很少,走到往山頂的岔口,那邊的路燈也亮著,但在林下較暗的草叢中螢光閃閃,那邊是當晚數量最多的地方,約在一二百隻左右,看來昨天說有千隻的螢火蟲或許真有了?
回到福德國小等公車,1隻很像鵂鶹的鳥飛入椰子樹叢中,停一二分鐘又飛走,葉叢遮蔽,無法看清楚,對這種常聽到叫聲卻一直看不到的貓頭鷹還真想親眼瞧瞧。
過了八天,5月7日再帶隊過來賞螢,遇上輔大生物系二年級的蛙類教學課程,因為裡面有認識的學生,他介紹楊懿如博士,就跟這位台灣蛙學的權威握個手寒暄一下,再帶隊上去賞螢,六點的天色離天暗還早,只好邊走邊等天暗,慢慢走到菜圃上頭的第二螢區,天色尤未暗,但已出現二三隻螢火蟲,讓大家雀躍不已。對面的林下更多,約有七八隻左右。
到平坦處想要觀星,卻只見到一鉤初四的眉月和一二顆星星掛在空中,等上一會,天色更暗時,大北斗和獅子座才一一出現。
從半山水池轉到復興園前的檳榔林下,就在一棵常去看鳳蝶幼蟲的金桔樹邊,見到許多螢光飛動,真美!讓大家驚豔許久,這邊約有四五十隻左右,都是黑翅螢。
從復興園轉過去,路邊都會遇到幾隻螢火蟲,往下頭水池的小岔路口,也出現較多的一群,這群應該和剛才檳榔林的那群地緣相通,這邊看來也有二三十隻以上。到九五峰岔路口,草叢和路邊兩旁的林下也是螢光閃閃,但數量顯然已比上次減少許多,當晚約在百來隻左右。
幾天來媒體大加報導,當晚到處都是賞螢的人潮,到隊伍解散時還見到一批批的人潮湧入。
解散後自己又回到平台,那些生物系的學生也都還在那邊,負責那裡黃緣螢復育的那位專家也出現,講了許多話。聽說現在溝中的黃緣螢幼蟲都是他們又從實驗室帶來的,約在百隻左右。
想想前年所放的二千隻既已失敗,就表示這個棲地根本不適合黃緣螢這種螢種生存,在原因未找到和棲地未改善之前,實在不必又放下一批幼蟲了,那不是白白犧牲嗎?沿溝找了一會,果然見到1隻約三齡的幼蟲,溝水很淺,可能過兩天再不下雨就要乾了,或許那條水溝失敗的各種原因之一就是常常缺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