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ul/30/today-o3.htm
⊙盧俊義
最近經常遇到有人問我一件事:「祖先的牌位要怎樣處理?」可以想像得到,會有這樣問題的,都是初代的基督徒,且是長子。我的回答:「那是很重要的祖先遺產,要珍惜。」有的人聽到我這樣說,感到很訝異,因為他們教會的牧師都說要將之焚毀、丟棄。但大部分是聽了之後,突然覺得原本心裡掛慮的重擔都卸了下來,心情也開始輕鬆起來。
祖先牌位的問題,其實並不是今天才有,早在十六世紀天主教耶穌會神父利馬竇等人到中國去傳福音的時候,就已經遇上了。他是允許信徒祭祖的宣教師,而且是非常成功的宣教師。
早期宣教師來台,看到信徒家裡大廳都擺著神明和祖先牌位,就統統將之當作神明看待,而確實民間也是將祖先看成是「庇護者」,因此,有些人不單純是追思紀念祖先而已,還認為已在「陰界」的祖先會有能力影響到「陽界」的活人。早期台灣社會除了祭祖的風氣興盛之外,將祖先看成鬼神敬拜的習俗已與民間宗教信仰混合在一起。這也是為甚麼宣教師在舉行除偶像禮拜時,乾脆將所有神明桌上一切東西全部掃除之因。甚至還有舉行潔淨禮拜時,當場將祖先牌位和神明像一起用柴刀劈成兩半,然後用火燒毀。今天這種形式的「除偶像禮拜」或是「潔淨禮拜」,在某些教會還繼續著。
但我不認為這樣的作法是必要的,原因是祖先牌位其實就是我們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祖譜。只要轉過背後就會看到一代代相傳的家族譜系寫得非常清楚。也因為這緣故,許多早期歸信耶穌的信徒,都無法寫出族譜,甚至忘記了祖先的來源,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今天當我們再次反省信仰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時,我們應該有更明確的作法。事實上,有越來越多人明確知道,祖先牌位並不是代表著神明,祖先也不是神,而是當長子的有責任將祖先的牌位給繼承下來,並將之繼續傳承下去給下代孩子,雖然那塊祖先牌位並不是傳家寶,但至少知道那是代表著家族譜系,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應該好好保存才對。我甚至認為應該將祖先牌位給予尊貴式的放置在家裡大廳中(或是客廳),讓客人來家裡訪問時,也可以明白傳承這個牌位的主人,是其家族裡的第幾代,這也是家裡的一個榮耀。
當信徒遇到祖先牌位的問題時,通常都會問說:「如果繼承了下來,要怎樣對待才好?」我的看法是:
一、先將原本已經被香燻黑的「神主牌仔」擦拭乾淨。也可將之恢復成原有的木材顏色。
二、將之放在客廳的櫥窗,或是明顯處,也可將之放在家裡被看成是最重要的地方。例如有些信徒家裡牆壁上有掛著「基督是我家之主」,就可以將祖先牌位擺在這壁飾下方處的高腳几上,若客廳中有擺著十字架,也可將祖先牌位放置在十字架的旁邊。
三、可以在祖先牌位之前,放上鮮花。若是覺得鮮花的花費比較貴,也可以將之改成放置美麗的小盆景,表示永遠長青、代代相傳。
我知道有些基督徒姊妹嫁到非基督徒的家庭去,面對祖先牌位的問題,困擾更多。甚至有時夫家需要舉行祭祖的禮儀,或是公公、婆婆需要行祭祖大典,當媳婦的基督徒是否要替夫家、公婆準備牲禮祭品?其實,替他們準備這些祭品並不是甚麼錯,幫助他們完成在他們看來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大事,也是一份盡孝的表現。就像他們在妳要上教會參加聚會時,他們也允許妳放下工作,甚至還會替妳看顧孩子、或是做家事,好讓妳專心參加聚會。有的丈夫還會開車載妳去,更有的丈夫還幫助妳料理教會的事務,就像他們也高高興興地參加教會節期的感恩禮拜,如復活節、聖誕節、或是教會週年紀念活動等。這些豈不都是建基在彼此互信、互助、接納、容忍的基礎上?
基督徒應該學習一個基本的信仰態度:有開闊的胸懷。不要讓人家覺得信了耶穌之後,變成一個「雞仔腸、鳥仔肚」心胸狹隘的人,這樣是不會讓人覺得基督教的信仰可愛,甚至會讓人覺得信耶穌的人很高傲,那不但傳不出福音,反而只會使人更加遠離而已。(作者盧俊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3x112007060400039,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6.04
菁寮聖十字架堂 香爐是美麗誤會
洪榮志/南縣報導
一位擁有「建築界諾貝爾」桂冠的德國知名建築師,一位多才多藝的法國聖若望修會帥哥神父,再加上中國傳統的大香爐與祖先牌位,如此迥異的元素,竟然在天主巧妙的安排下,跨越半個世紀的時空,在嘉南平原交織出美麗的故事。
普立茲克獎被譽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台灣唯一一件由得獎者設計的公共建築,便隱身在台南縣後壁鄉。這座由德國建築師哥特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ehm)設計的菁寮聖十字架堂,近來成為全台建築系師生的朝聖地。
後壁鄉因「無米樂」聲名大噪
後壁鄉菁寮聚落位於嘉南平原穀倉上,因「無米樂」這齣戲而聲名大噪。主角「崑濱伯」更在去年奪得第四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冠軍,而就在黃崑濱住處約三百公尺外的縣道旁,早已存在另一件「國際級冠軍」得主的作品,就是菁寮聖十字架堂。
這座帶有德國傳統教堂及城堡神秘氣氛的建築,一九五七年動工興建,三年後落成啟用,隸屬聖方濟會。教堂的設計者波姆曾在一九八六年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這是他的第一件國外作品。
桂冠設計師波姆 第一件外國作品
聖十字架堂的主堂神父呂天恩表示,據老一輩神父轉述,當年因為新營教區有一名德國籍神父與波姆相識,寫信請對方協助設計新教堂,波姆在一九五五年畫了設計草圖,再由本地建築師按圖興建。
從外觀來看,聖十字架堂造型獨特,四座鋁皮包覆的銀色陡峭角錐尖頂直入天空,與附近傳統紅牆紅瓦、低矮樸素的街屋與三合院民宅,形成強烈的對比。不難想像,四十七年前當它出現在嘉南平原時,是多麼前衛!
教堂結構主要以混凝土為主,但內部處理不僅展現流動開放的空間效果,還融入不少中國式建築的元素,例如八角形祭壇、深紅色的細格子落地木門窗,頗有中西混搭的風味。
四十七年前出現 驚嘆嘉南平原
最引人注意的是,教堂的主祭壇上,居然還擺放一個大香爐,祭壇旁也設有祖先牌位。許多人看到都誤以為是天主教來台傳教後的入境隨俗了,但呂天恩卻笑著解釋,「實在是個美麗的誤會」。
「奉香表示對神的敬拜」,呂天恩指出,在天主教儀式中,原本就習慣用香來祈禱。所以來台傳教後,並不排斥使用香。
至於設立祖先牌位一事,更因舊約聖經的十誡中,有孝順父母的誡條,加上天主教也有為亡者祈禱的習慣,因此祭壇旁才設有祖先牌位。不過,呂天恩也強調,「我們不會將祖先當神,只是存有感恩之心,所以供桌上並沒有食物。」
中西混搭風味 法國神父愛人情味
卅二歲的呂天恩是法國人,不僅長得斯文帥氣,還多才多藝、彈得一手好吉他,國台語更說得十分流利。但誰也沒想到,六年前的他,連一句華語都不會說,就離鄉背井、遠渡重洋來到台灣。
呂天恩表示,由於這裡的教會需要,毅然來到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隔年負責聖十字架堂的服侍工作。
對於台灣的印象,呂天恩認為,這裡的人情味讓他覺得很舒服,也很有安全感,「不像法國社會問題那麼多」,很希望能長期住下來。
最近十分暢銷的推理小說「達文西密碼」,內容描述部分天主教團體的神父,會透過自我鞭笞和「苦修帶」贖罪,引起各界的好奇。
對此,呂天恩忍不住大笑說,那是很久以前的事,現在幾乎已經看不到。「因為耶穌對我們的期待,是希望我們努力付出愈來愈多的愛,而不是要我們藉著自我懲罰來贖罪。」
德桂冠大師設計 天主教堂前衛矗立
記者:顧守昌 台南 報導
台南縣後壁鄉除了崑濱伯的「無米樂」聲名大噪之外,還有一個地方,是建築系師生不能不到的朝聖地,那就是菁寮聖十字架堂,因為這是普立茲克獎得主,德國建築大師哥特佛萊德.波姆的作品,有趣的是,在主祭壇上竟然還設了一個大香爐。
鋁皮包覆的角椎尖塔,直入天空,獨特的造型,大老遠就看得到,這就是曾經榮獲建築界諾貝爾桂冠「普立茲克獎」的德國建築師波姆的作品,菁寮聖十字架堂,47年前它就出現在嘉南平原上,造型前衛之外,內部處理還展現流動開放的空間效果。記者:「什麼木頭?」教友:「檜木,你現在沒聞到香味嗎?」
令人好奇的是,教堂的主祭壇上,居然擺放一個有著龍雕圖案的香爐,這不是寺廟裡才見得到的嗎?一旁還設有祖先牌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教友:「來台灣隨俗,在外國是用乳香,我們乳香是大慶典才有用,平常就用線香代替。」
原來,天主教本來就習慣用香來祈禱,只是焚燒乳香太麻煩了,平常他們就改用線香,點上就好了;天主教孝順父母的誡條,因此,還在祭壇旁設了祖先牌位,不過,供桌上可不能擺食物。教友:「祖先不能當神。」
47年前,因為德國籍神父與名建築師波姆相識,他寫信請求波姆設計新教堂,讓這座教堂成了波姆的頭一件國外作品,十分難得,如今,儼然成為全台建築系師生的朝聖地。
http://www.chu.edu.tw/~mapro3/play004.htm
關於聖女小德蘭(新城天主堂 聖女小德蘭朝聖地) :
小德蘭簡介:
聖女小德蘭是法國里修聖衣會的修女,1873年1月2日生於法國的亞冷松,1897年9月30
日晚因肺病逝世於里修聖衣會內,享年僅24歲。全家皆為虔誠的天主教徒。15歲即入教會,9
年的修道生活極為簡樸刻苦,並留下許多天主教的文學著作,被天主教徒尊稱為「聖師」。
歷史沿革:
大陸淪陷後,耶穌會士程萬里神父﹝Fr. Jean Billot SJ.﹞,再度來台傳教,於民國45年抵達寶山鄉新城和雙溪,之後向當地呂老先生購地,並對國外勸募建設基金,興建聖堂,於民國46年落成,並命名為小德肋撒堂。其後因神父後繼無人、聖堂破舊、社會變遷等因素一度荒廢,民國84年奉新竹教區劉獻堂主教的允許重建聖堂,並於同年2月19日下午3時舉行落成典禮。
地理位置:
新城天主堂―聖女小德蘭朝聖地位於新竹縣寶山鄉新城村23-7號,南下高速公路一○三公里處右邊可看到屋頂的十字架和小德蘭畫像,是南北高速公路的一項指標。此堂依山而建,瑞氣萬千,風景宜人,猶如世外桃源,來此一覽不僅可紓解身心壓力,更能淨化心靈。
聖堂紀實:
採訪當天為我們講解的是邱佩德修女,據邱修女表示,新城天主堂為天主教聖女─小德蘭的朝聖地,新城天主堂外貌美觀莊嚴,共有三層樓高,從正面看來二、三樓壁上為一幅巨大的小德蘭畫像;大門進去是苦路山,是利用朝聖地前院,經由精心的庭園設計建成,由左至右每處均有花、草、奇石,石上刻有從耶穌受審到死後復活的過程,均為教友或其他教會所捐贈。最右邊為聖母山,供有聖母瑪莉亞的石像。
一樓 建築內部一樓很寬敞,有活動室、餐廳、廚房﹝超乾淨!﹞可供教友或外界人士辦活動。新城天主堂與一般教堂不同,小德蘭沒有專屬的詩班,也沒有專屬的神父,只有一些修女在此地服務,屬於純祈禱式的教堂,固定每星期六晚上7:30~8:30做彌撒,星期日則開放給外界人士使用,邱修女說教友們週日會自行帶神父及詩班來小德蘭做禮拜,有時則會借給學校社團辦活動。
二樓 甫入門首先看到的是聖水池,聖水池的用意是由外面回來後,用手沾點池中之水,在胸前畫聖號﹝十字﹞,有洗滌身心、反省自己之意。接著由前到後的順序是至聖所→祭台→聖堂→聖女小德蘭態像。首先至聖所供奉有象徵耶穌聖體的骨灰,以新竹名產特製玻璃作為牆壁,牆外有小型庭園、瀑布等造景,意為在此朝拜聖體猶如在主內參天地之化育。再來是祭台,上面有耶穌受難像﹝即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祭台背面則是充滿神聖、莊嚴感的聖堂,和一般教堂一樣有著一排排的木椅,所不同的是右側擺有一個牌位﹝不要懷疑!真的是牌位﹞,牌位上寫著「中華民租歷祖先牌位」等字,牌位前還置有一個香爐,上面還插有香,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質疑,信奉耶穌‧基督不是不可以拿香拜拜嗎?但邱修女表示,天主教注重為亡者祈禱和獻祭,所以天主教內有為亡者守夜祈禱、入殮、出殯、安葬、做七、百日、週年等追思活動。天主教徒可以像祖先上香、獻花、獻果,表示感恩,但是不燒紙錢,因他們覺得不實際。
最後盡頭是聖女小德蘭的態像,態像腳下有據說是聖女小德蘭生前所穿修女服的一小塊碎片,供人景仰。兩旁則各擺著奉獻箱和代禱箱,奉獻箱裡頭擺的是新城天主堂主要經濟來源―全省各地教友的捐獻,而代禱箱就比較特別啦!裡頭擺的是紙,教友們將所要祈禱的事情寫在紙上,投入箱內,用意為請聖女代為祈禱,所以稱為代禱箱。
三樓 三樓的部分是寢室,有10間單人房,1間通舖﹝可住20人﹞,供遠道者住宿,共計可住30人,每間都打掃的很乾淨,明亮宜人。沿路樓梯旁都有邱修女自製的圖畫,內容文字是聖經裡的片段,稱為「聖詠」。還有一些畫像為外國天主徒所繪,內容是聖女小德蘭以及她的家人。
新城天主堂每年從9月23日到10月1日都會舉辦『九日敬禮』,為天主教慶祝聖女小德蘭生日的活動。
關於天主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一樣信耶穌‧基督,但天主教對聖母瑪莉亞恭敬,並非如外傳:天主教即是瑪莉亞教。
基督受難像上的「INRI」為猶太人給耶穌的封號,意為「我是世界﹝一切﹞之王」。
文章定位:
人氣(1,067)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