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08 20:21:37| 人氣1,0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基督宗教的臨終關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凡是宗教都有倫理要求,宗教倫理一定會強調犧牲、服務和愛。因此每個宗教對最需要愛與高品質服務的垂死者都有特殊的關懷。

此外,無宗教信仰的人往往亦有強烈的臨終關懷傾向,如孟子所言:「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可說是人性的普遍慈悲心懷。但人性是怎麼有的?對基督徒來說,人是按天主的肖像所造,人性來自天主。而天主是三位一體的神,三位從永恒就相愛相通,充滿存有的豐滿和幸福。那麼神的肖像亦必然的渴望相愛相通,與神、人相愛相通。與人相愛相通的對象是多元的,但最無助最需要關懷的人,無可置疑的是臨終者。我們相信一切好人都樂於幫臨終者,但如果這些好人還有某一信仰的支援,一定更能發揮效益。因為在信仰中,人內在本有的愛的潛能接上了神的資源,因神的愛是無限無量的,接上了神的資源,人亦可無限無量地去愛受苦者,表達超乎倫理要求的英豪行為。印度德蕾莎修女的事業是其明證。

天主教相信天主聖三間有完美的愛,並且知道耶穌把這份永恒的經驗帶來人間,給人分享,那麼天主教的臨終關懷就是要使臨終者感受這份愛。天主教護理人員須有最低限度的靈修,使自己在面對死亡時能扮演神聖安慰者的角色。

耶穌一生的言行彰現了神聖的愛,最澈底的時刻是祂的苦難。神以受苦的方式來表達對人,對有罪的人,表達的愛給人信心,也使人效法祂在自己死亡時忍受一切可能的痛苦,與耶穌一起奉獻痛苦,使人類獲救。如此,有信仰的臨終者比較容易忍痛,也較容易經過生死的關卡。



一、 三合一的聖事助緣



天主教為臨終者施行告解、敷油、聖體三件聖事。這是往生的最完整的準備。如果病人已入危險期,只施行傅油聖事已夠。

首先是告解聖事,病人在可能範圍內反思自己的一生,把較重要的罪過回憶起來,在天主面前懊悔,再向一位神父告明罪過,懇求神父予以寬赦。這時,病人一生的罪無論大小,都在基督受苦時傾流的聖血中得以洗淨。靈魂從罪惡的困綁中解放出來,一切焦慮都得撫平,同天主和好,也在天主內與一切人和好。36 告解的效果是驚人的,因為罪惡積累的不安感是一切心理病症的根源,往往罪惡解脫,心理的困擾迎刃而解。瀕死者往往因辦一個完好的告解而霍然痊癒。在許多情形中,告解的效果遠勝於心理治療。

其次是傅油聖事,神父用每年復活節由各教區主教祝聖的聖油擦傅病人的的頭額,雙手,有時也擦雙足,祈求天主寬恕病人犯過的罪,就像從前許多病人因被耶穌觸摸而得治療一樣。傅油聖事的效果是使人完全放鬆,把自己交托給天主,免除恐懼,完全信靠天主,能忍受痛苦和孤單,希望永生。病人無知覺時,也可施行。這個聖事亦具有赦罪的效果。

最後,如果病人尚能吞嚥,可給他送聖體。聖體是耶穌的親臨,帶來的恩寵和平安遠超過其他一切聖事。耶穌的臨在把病人提前帶入聖愛的光明中,使人有足夠的資糧走人生旅程的最後一段。聖體的臨在是超越孤獨的最好方法,在與基督的密契中,人間的支持和安慰都不重要了。臨終者在聖愛中逐漸走入永恒的光輝中,他已在聖域內了。

天主教徒認為在自己臨終時能領這三件聖事者都是天主給自己的最大恩惠,需要一生努力祈禱修得。如果說天主教有異於其他宗教的特殊的臨終關懷,應提出這三件聖事,它們可以一起施行,也可只施行其中之一或二。它們帶給病人的效果與其他方法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二、 安寧療護的緣起



在一般的協助臨終者用的方法是「安寧療護」。這是有仁心仁術的醫務人員在上世紀中旬發展出來的。它的英文原名叫 Hospice Care. Hospice 原為中世紀為朝聖者設立的旅客招待所。 1879 年,愛爾蘭都柏林的一位名叫艾肯亥的修女,將她的修道院改成 Hospice, 收容末期病人。廿六年後( 1905 ),倫敦的一個女修會開張「聖約翰安寧療護醫院」,她們認為為照顧末期病人光靠專業不夠,還須有基督的博愛精神。 1950 年代聖約翰安寧療護醫院來了一位護士桑德絲( Cicely Saunders )。她看到一位名叫大衛的病人疼痛至死,就決心學醫為開設一所更人性化的療護醫院。 1967 年她在倫敦郊區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現代化兼具醫療科技及愛心照顧的「聖克利斯朵夫安寧療護醫院」。該院於 1976 年至美國康州開設分院,從此以後,安寧療護模式的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地在歐美各地建立。 37一九八三年台北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成立,專為推展安寧療護服務。七年後,馬偕醫院首先成立安寧療護病房( 1990.2 ),四年後天主教耕莘醫院( 1994.3 )也開設了安寧病房;以後台大醫院( 1995.6 ),忠孝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 1995.10 ),天主教聖功醫院( 1996.4 ),慈濟醫院( 1996.8 ),天主教若瑟醫院( 1996.8 ),台中菩提醫院,台北榮民醫院( 1997.7 ),桃園醫院( 1997.7 )都有了安寧病房的增設。38

從上述安寧療護的資料來看,這種對臨終病人有「高人性與高科技整合」39 的服務與基督信仰絕對有關。這是基督信仰的大樹所結的果實。因它符合人性的本善,就在基督宗教世界以外推廣而成為人類共同的瑰寶,使全人類得益。

安寧療護不為治療病人 (cure) ,而是給末期病人最大最好的關懷 ( care )。它用四全照顧:全人(身心靈)、全家(家屬的悲慟諮商…)、全程(對病人的陪伴直至病人往生後,對家屬甚至數年)、全隊(醫生、護士、社工、宗教師…)。它一面反對安樂死,一面用症狀緩解醫學( palliative medicine )來減輕病人的疼痛,如給病人痛前施藥 40,用神經組斷的方法來阻斷痛覺41 ,讓病人無需求助醫務人員,自行使用麻醉止痛藥42 。安寧療護緩解痛苦的其他方法計有:意義治療法、懷舊治療法、緬懷治療法、激怒治療法、音樂治療法、愛情治療法、擁抱治療法、寵物治療法、幽默治療法43 。至於安寧病房的環境,趙可式博士有如下的描寫:



我到英國參觀安寧院,幾乎很少看到受苦的病人。床上病人大都平靜安詳,整潔乾淨。可能他下一分鐘就不在人間了,可是他在最後的時刻仍然過得平安尊嚴。44



在英國安寧病房中,我們看到不能動的病人,也被推到花園中散步,曬太陽,欣賞鳥語花香。室內還有盆景,可以種植花木,看到生命的生長。此外還有貓狗寵物圍繞在身邊,可以撫摸摟抱。這些都是人性的基本需要。反觀國內,病人去世前多半不能動了,他所看到的就是那片白色的天花板,直到去世為止。45



看到這麼溫馨的病房,真感安寧療護是既有人性又有高科技,住入安寧病房的末期病人真是天之驕子。唉!如果每一個人能有這樣的臨終環境,那多好啊!



三、 耶穌經驗



天主教的安寧照顧中最重要因素是信仰和靈修品質。這種品質是從耶穌經驗而來的。什麼是耶穌經驗呢?說來也簡單,就是與基督的關係,參與祂和聖父的互動,以及祂與人類的互動關係中去。這二種互動是結合不分的,尤其在耶穌受苦受難的時刻。十字架的啟示是天主對人類死亡問題的總答案。我們必須參照耶穌的苦難才能了解祂的其他訓誨,並獲得超越死亡的能力。我們先談耶穌經驗對臨終者的重要性,再談這個經驗對護理人員的啟發。



(一)耶穌經驗對臨終者的啟發



病人在彷徨無助、孤獨難熬、疼痛難忍時,注視十字架上被釘的基督,從基督身上獲得忍受痛苦的力量。人類受苦的荒謬在十字架上達到了頂端:一個無辜的聖者承受慘無人道的劇刑。基督為承行父旨甘願忍受苦難的榜樣,使他的門徒獲得忍受痛苦的力量。他們為了協助基督完成救援工程,習慣性地選擇受苦。46 在痛苦中,他們與神同在,有時充滿神樂。

我人雖然怕痛,但受苦受得有意義時,我們會選擇受苦。孕婦分娩時往往痛得死去活來,但生產後見到愛兒感到的喜樂就忘了苦,甚至可以一生再生。臨終者若有信仰,他知道他忍受的苦是靈魂誕生的前奏,所以是有意義的,值得忍受的。47 在痛苦中,基督絕不離開我們,祂與我們在一起48 一直到完成的時刻。

在十字架上,耶穌共有七言:其中最後的二言是:「父啊!我把我靈魂交付在您手裏」,「完成了」。這是全心依賴和使命完成的訊號。臨終者的安詳是他把自己交給天父的時刻,這是父子/父女終於相會的時刻。

生命結束在與天父相遇,這是何等慰人的思想。君王注視著即將進天國的愛兒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為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49 這是何等溫和何等甜蜜的邀請。穆迪在「瀕死經驗」中描寫的光明靈體揭開自己的面紗,使我們能看到祂──這位摯愛的「他者」。如果人可能有高峰經驗,則這個在瀕死時刻面對天父的場景應是人生可能有的最大的一次高峰經驗。得救的靈魂逸入永不黑暗的光中,脫離苦海,享受最大幸福,體承愛與被愛的澈底滿足。人難道不是走向「永恆」和「復活」的存有嗎?答案是 YES !



(二)耶穌經驗改造護理人員



信基督的護理人員除了本有的性格優點以外,還有一個能量的支援。這個額外能量來自天主,是天主自己對人、尤其是受苦者的人的愛。每人本身有的愛的能量,有大有小,但始終是有限的。他的付出是有限的。但神的無限的愛不受限制,源源付出,用之不竭、取之不盡。與神的能量接通的人,能做超出一般人力能做的事,多少成為一個「超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波蘭的一個集中營內有一個德國兵遭殺害,德軍無法找到肇事者,就隨意挑十個囚犯來處決。十人之一想及妻兒,不忍分離,嚎啕大哭起來。高柏神父 (Kolbe 1894-1941) 挺身而出取而代之。一九八二年高柏神父封聖時,那位倖存的老人穿著當日的囚衣參加典禮,場面感人。神的愛接上了人的能量就能使人作到超乎他能力能做的事。

筆者留法時,於一九七五年曾去地中海畔馬賽市一遊,遇到二位四十年前來自上海的老修女。四十年來她們為法國老人院工作,已不會講中文。更奇怪的是二位修女四十年之久足不出市,他們生活的唯一改變是在該市四座修女辦的老人院之間換著居住。老人院放假時,護士和社工的工作都落到修女身上。修女本來是沒有假期的,只在筆者拜訪她們那次前幾年才開始每月有一天假。見到她們,我只有一個感覺:這些修女是活聖人!印度德蕾莎修女創辦的修女會,情形大同小異。

撰寫《幽谷陪行》50 的凱瑟迪醫師( Dr. Sheila Cassidy )曾入隱修院當修女一年餘。離開修院後為垂死病人創辦一個小型安寧院( 1982 )。她自承廿多年來她是垂死者的助產士,陪伴他們走過齒谷。在那些痛苦、憂傷、憤怒的病人臉上她看到的是「基督的容顏」,她參與的是基督的受難劇,她以愛基督的心愛這些病人,握他們的手、摟抱他們、撫摸他們的頭髮、讓他們哀哭或洩憤,把自己的肩膀給他們依靠…。是耶穌通過她來安慰這些垂死者,愛祂的小兄弟,小姊妹。耶穌親自參與安寧療護的工作,這就是耶穌經驗。

凱瑟迪醫師有次去法國參訪「方舟社區」51,在那裏度復活節前的聖週。星期四晚上的記念耶穌最後晚餐的彌撤後,大家到另一房間舉行「濯足禮」。凱醫師描寫這個濯足禮如下:



在一個洗腳盆內放滿溫熱的肥皂水,派屈克一腳踩在裏面。麥克溫柔地為那隻腳打上肥皂,上上下下,腳跟一圈,又輕輕揉搓於腳趾之間。洗了半天,終於滿意,這才把腳拿出放在自己的膝上晾乾。輕柔地,他拍乾清潔的皮膚,掰開腳趾,一隻一隻擦乾。然後又仔仔細細地為另一隻腳打肥皂、清洗、擦乾。52



天主教每年一次的濯足禮,教宗、樞機都會做。一般情形洗十二雙足,若蜻蜓點水,十五分鐘足焉,它是一個象徵行為。而在方舟社區,濯足禮歷一小時。這才是真正的洗腳。基督徒的臨終關懷就應取用這個模式,因為他們不是給一個「人」洗,而是給「耶穌基督」洗。耶穌對人的愛是愛到極點的,53 祂能在人身上解放最大量的愛「他者」的能量。從事安寧療護工作基督徒每天可以有充沛的感覺,因為神永不匱乏。

曾當過耶穌會中華省省長的朱勵德神父,退休後參加耕莘醫院的團隊服務末期癌症病人。他遇到一位李伯伯,也是江蘇人,二人分享過去一生而成莫逆之交。由於朱神父的開導,他從真耶穌教會轉入天主教。當他的病勢惡化時,他要求朱神父在他彌留時要握神父的手,使他安心離去。朱神父答允了。一九九五年上午十時廿分,李伯伯握著朱神父的手平安地回家。54

同一位朱神父在另一個故事中告訴我們,他尊重病人的信仰,玉成他們臨死前的要求。譬如他提到一位信佛的老太太,對自己死後別人可能立即搬運她的遺體感到不安,當朱神父把護理人員請來,他們在老太太面前保證八小時內不移動她的身體後,病人安然往生。另一位老太太希望在去世前回鹿港拜她的篤信的媽祖,朱神父找到汽車及護送她的人員,使她如願回鄉再安然離世。安寧療護的工作同人都不會用宣教使人改信,除非病人自己要求。這就是無私的愛!

基督徒服務的安寧病房中有愛的溫暖,護士笑容可掬,因為他們被天主愛著,他們在祈禱中一再感受天父的愛,是天主先向他們微笑。現在,天主的慈愛通過他們的愛心和微笑,使垂死者終於得到解脫。55





伍、結語



在臨終關懷上。基督徒與其他人一樣,出自人性本有的慈悲性格,照顧愛護癌末病人,或許不少非基督徒付出的遠超過基督徒。但基督徒認為這種天生的人性之善良來自天主,是天主叫我們分享祂的無限美善和慈愛。另一方面,因天主通過耶穌不再隱於太空,而有清淅的面貌可以被人指認。當人接受了耶穌,和他結合之後,天主聖三內在的愛和能量就大量地輸入人的世界內,尤其到深信、摯愛和切望祂的信徒的心中。基督徒的臨終關懷乃有了神的加持,神是他們的同工,因此他們顯出不尋常的愛和驚人的自我犧牲的精神。是基督徒首先發起了安寧療穫的工作,現已傳遍全球,成為人類共同的瑰寶,使許多癌末病人得到以前從未有過的制度化的愛的照顧,是基督徒協助我們開發了人類的某類本能,使它發揮到最大的程度,這是愛的凱旋。基督徒認為這個事實與基督有絕對的關係:只有無限的愛才能使人心內的無限的愛的潛能得以開發,讓我們一起感謝天主和讚美天主吧!

台長: 薇薇
人氣(1,0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