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話來愉快
靠在一起愉快
沒有愉快的感受
我選擇離開
風還會輕輕的吹
但願
吹散回憶
吹走人影
再說甚麼都無益
沒誰對誰錯
只是
早該斷了
不該再有聯繫
不再夢想你我像插圖這樣快活當下
你我好壞都過去了
祝福你隨心所欲但不逾矩
吃飯了
一天又快過了
炒高麗菜
香腸
小魚
嗯
很下飯
今天雨不停
我也沒機會出去運動
就看看書吧
單身的人生活要快樂
台灣大紀元 > 副刊 > 文學世界
李家同:第21頁
作者﹕李家同
--------------------------------------------------------------------------------
張教授的告別式簡單而隆重,教堂裡一張桌子上放了張教授的遺像,旁邊放了那本英文課本,而且打開在第二十一頁上,桌上的一盞檯燈照著這一頁……
張教授是我的老師,也是我們大家都十分尊敬的老師,他在微生物學上的成就,可以說是數一數二者,他的專書,也被大家列為經典之著。張教授終身投入教育,桃李滿天下,我們這些和微生物有關的人,多多少少都應該算是張教授的學生。
張教授身體一直很健朗,可是畢竟歲月不饒人,張教授近年來健康狀況大不如前。去年曾經有過一次住院的記錄。今年,他再度住院,可是他的情形每下愈況。張教授是個頭腦清楚的人,當然知道他的大限已到。他是一個非常開朗的人,也有宗教信仰,所以他對死亡很能接受,他說他也沒有甚麼財產要處理,但是他十分想念他的學生,有些學生一直和他有聯絡,也都到醫院來看過他,但有好多學生已經很久沒有和他聯繫了。
張教授給了我一份名單,全是和他失聯的學生,要我將他們一一去找出來,一般說來,找尋並不困難,大多數都找到了。有幾位在國外,也陸陸續續地聯絡上了,有些特地坐了飛機回來探病,有些打了長途電話來。在這一份名單中,只有一位學生,叫做楊漢威,我們誰都不認得他,所以我也一直找不到他。後來,我忽然想起來,張教授一直在一所兒童中心教小孩子英文和數學,也許楊漢威是那裏的學生。果真對了,那所兒童中心說楊漢威的確是張教授的學生,可是他國中時就離開了,他們也幫我去找他,可是沒有找到。
就在我們費力找尋楊漢威的時候,張教授常常在無意中會說:「第二十一頁。」晚上說夢話,也都是:「第二十一頁。」我們同學們於是開始翻閱所有楊教授寫過的書,都看不出第二十一頁有甚麼意義,因為張教授此時身體已經十分虛弱,我們不願去問他第二十一頁是怎麼一回事。
張教授找人的事被一位記者知道了,他將張教授找楊漢威的故事在媒體上登了出來,有很多電台和電視台都做了同樣的尋人啟事。這個記者的努力沒有白費,楊漢威現身了。
我那一天正好去看張教授,當時醫院已經發出了張教授的病危通知,本來張教授可以進入加護病房,但他堅決不肯,他曾一再強調他不要浪費人類寶貴的資源,我去看他的時候,他的聲音已經相當微弱了。
楊漢威是個年輕人,看上去只有二十幾歲,完全是勞動階級的模樣,他匆匆忙忙地進入病房,自我介紹以後,我們立刻告訴張教授楊漢威到了。張教授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馬上張開了眼睛,露出微笑,也用手勢叫楊漢威靠近他。張教授的聲音誰都聽不見,楊漢威將耳朵靠近他的嘴,居然可以聽到張教授,他用極大的聲音靠近張教授的耳朵,從張教授的表情來看,他一定是聽見楊漢威的話了。
我們雖然聽不見張教授的話,但聽得見楊漢威的話,聽起來是張教授在問楊漢威一些問題,楊漢威一一回答。我記得楊漢威告訴張教授,他沒有唸過高中,但唸過了補校,他一再強調他從來沒有學壞,沒有在KTV做過事,也沒有在夜市裡賣過非法光碟,他現在是個木匠,平時收入還可以。生活沒有問題,還沒有結婚。
張教授聽了這些回答以後,顯得很滿意,他忽然叫楊漢威到他的枕頭後面去拿一本書,這本書是打開的。張教授叫楊漢威開始唸打開的那一頁。這本書顯然是一本英文入門的書,這一頁是有關verbtobe的過去式,有Iwas,Youwere等等的例子。楊漢威大聲地唸完以後,張教授叫他做接下來的習題,楊漢威開始的時候,會犯錯,比方說,他常將were和was弄混了,每次犯了錯,張教授就搖搖頭,楊漢威會偷偷地看我,我也會打pass給他,越到後來,他越沒有錯了。習題做完了,楊漢威再靠近去,然後楊漢威告訴我們,張教授說:「下課了,你們可以回去了。」張教授露出了一種安詳的微笑,他又暗示他有話要說,楊漢威湊了過去,這次,楊漢威忽然說不出話來了。過了幾秒鐘以後,他告訴我們,張教授說:「再見。」
張教授就這樣離開了我們,楊漢威沒有將書蓋上,他翻回他開始唸的那一頁,這是第二十一頁。他告訴我張教授在他國中時,仍叫他每週日去他的研究室,替他補習英文和數學,可是他家實在太窮了,經常三餐不繼,他實在無心升學,當時他玩心又重,就索性不去了。小孩子是不敢寫信的,他知道張教授一直在找他,卻一直沒有回去,但他一直記得張教授的叮嚀,就是不可以變壞,不可以到夜市去賣盜版光碟,不可以去KTV打工,不可以去跳八家將。他也記得張教授一再地強調他應該有一技隨身,所以他就去做一位木匠師傅的學徒,現在手藝已經不錯了。等到他生活安定下來以後,他又去念了補校,所以他對verbtobe的過去式,有點概念,但是不太熟。
楊漢威再看了第二十一頁,想起他最後的一課就停在第二十一頁,十幾年來,張教授顯然一直記掛他,也想將這一課教完。
張教授的告別式簡單而隆重,教堂裡一張桌子上放了張教授的遺像,旁邊放了那本英文課本,而且打開在第二十一頁上,桌上的一盞檯燈照著這一頁,因為這是宗教儀式,只有神父簡單的講道,也沒有人來長篇大論地說張教授有多偉大。但是神父請楊漢威上台來,楊漢威將最後一課的習題朗誦了一遍,他有備而來,當然都沒有錯。唸完了習題,他說:「張老師,我已會了,請您放心。」然後他走到桌子前面,闔上了書,將檯燈熄滅,這一堂課結束了。
我們這些學生都上了張教授的最後一堂課,他這次沒有提到微生物,他只教了我們一個道理:「你們應該關心不幸的孩子」。這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http://
www.dajiyuan.com)
本文網址:
http://tw.epochtimes.com/bt/6/4/9/n1269153.htm李家同:我的義工經驗
作者﹕李家同
--------------------------------------------------------------------------------
「愛的種子,必須親手撒出,而且每次一粒」,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德蕾莎修女說的,我希望每一位只想捐錢,而不肯親自幫助別人的善心人士,能夠細細體會這句話的真義。
回想起來,我做義工的時間應該追溯到我在唸大學的時侯,我那時已是天主教徒,天主教教友如果去彌撒,就可以領聖體,住院的天主教教友就沒有這種福份了,因此有神父會主動地到醫院去給病人送聖體。我在大學的時侯,認識了伯達書院的牧育才神父,當時他大概四十歲左右,現在可能已過了八十歲,他每週固定地從台大騎腳踏車到台大醫院去送聖體,而我算是一個陪伴的年輕人,在神父送聖體的時侯,我站在旁邊,當然也幫一下忙。
由於我常去台大醫院送聖體,我認識了不少社工人員,不知道是經過什麼管道,我開始替台大醫院的社會服務處做送書給病人看的服務,我和另外一位叫做沈彼德的好朋友,每週要去推一輛車子,車子上放滿了書,我們的任務是將這些書送給那些喜歡看書的病人,回想起來,當時一定也有不少的病人是長期病人,他們長期地住在醫院裏,當然非常寂寞而且無聊,我們的書一定帶給他們很多的樂趣。
在醫院裏,我們遇到了一位老先生,大陸人,好可憐,一點零用錢也沒有,我當時是個窮學生,也無法獨自幫他忙,我就想到一個好計,找了十位電機系同學共同幫忙,每一個月,他們要給我一些錢,我再將這些錢帶給那位老先生,這些同學也是窮學生,可是他們當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的請求,而且也從未間斷過。
在醫院裏服務,也使我這個年輕小伙子看到死亡的悲劇,而令我最不能忘懷的情景是一位三星上將的鏡頭。我那時曾經到新兵中心去接受過入伍的訓練,嘗試過做小兵的滋味,不要說將軍了,我們看到少校都認為是偉大的人物,三星上將是遙不可及的人物。偏偏有一天,我在走廊上,看到這一位全身畢挺軍禮服的三星上將,由他的家人扶著,哭得像個淚人兒,顯然是他的親人去世了,而且顯然是突然去世的,所以他穿了全套的軍禮服,大概是在什麼典禮中趕到醫院來,我這一下才瞭解三星上將和小兵又有何差別,只要死神一到,大家又平等了。無怪艾森豪總統死的時侯,遺囑上說他的棺材一定要和小兵的棺材一模一樣。
大概在醫院服務不夠刺激,我找了一個機會到台北監獄去服務了,台北監獄當時在愛國東路,我找到了一位神父,他進監獄的時侯,也將我夾帶進去,去了很多次以後,我就單飛了。
監獄當然不同於醫院,我一直認為監獄是社會裏最黑暗的地方,而我又發現只要你願意去,這裏也是最有意義的地方,因為任何一種小小的善事,都常會得到很大的迴響。
有一次,我去了監獄,那天天氣好悶熱,外面傾盆大雨,裏面亂做一團,因為有大官要來參觀。殺風景的是地上很髒,引來了大批蒼蠅。監獄裏管事的人找了一位小犯人用蒼蠅拍打蒼蠅,這位小犯人絕不超過十歲大,他打蒼蠅的技術不是很好,打來打去打不到,我當時沒有事做,就從他手中拿過蒼蠅拍,幫他打到了不少的蒼蠅。
當時我蹲在地上,我聚精會神打蒼蠅的時侯,那個小犯人忽然緊緊地抱住了我不放,我窘不堪言,那些管理員也被這個情形嚇了一跳,他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將他從我身上拉走。
為什麼那個小犯人會緊緊地抱住我呢?後來我知道原因了,這個孩子有非常悲慘的身世,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愛與關懷,我這麼一個小小而且無意的動作,使他深受感動,也使他深深地感激我。
我們常說:「勿因善小而不為」,我的故事是一個好例子,很多不幸的人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在等待我們的關懷,我們應該伸出手來輕輕地安慰他一下,因為這是他們最需要的。
我在監獄服務的時侯,曾有一位年輕人變成了我的好友,他總覺得他在監獄裏不是一件光榮的事,他當然知道他不是一個受到尊敬的人,所以他常常提起他的母親,說他母親常去看他,他說如果我去拜訪他的母親,我會比較看得起他的。
因此我接受了他的建議,抄下了他家的地址,騎了腳踏車去找他的母親。令我大驚的是,他的母親根本從來沒有去看過他,因為這個家庭是一個非常保守而有道德觀念的家庭,我朋友的爸爸認為兒子犯了罪,被關入了監獄,是一件羞恥的事,他因此而禁止了全家人去看我的朋友,所以我在監獄的朋友這幾年來從未享受過家庭的溫暖,所謂「我的媽媽常來看我」也僅僅是一個幻想而已。我去了,碰了一鼻子的灰,那位嚴肅的爸爸將我趕了出去。可是故事的結果卻是很美的,朋友的媽媽還是去看了他,他的姊姊和弟弟也都和他恢復了來往。如果我不去看他的媽媽,我的朋友永遠是一個沒有家人來訪的孤獨受刑人。
從美國回來以後,我在新竹的清華大學服務,附近有一個德蘭兒童中心,好有名,我和我太太常去捐錢。後來我擁有一輛機車以後,就去做義工了,教英文。有一位小朋友有一天忽然告訴我,他不要我教了,我去買了一台錄影機,送給了他,他又讓我教了。我這人真是淪落至此,連做義工也要出錢買學生。
德蘭中心的孩子們快樂無比,而他們的快樂也都表現在他們的調皮上,我教書的時候,通常是一對一,他們因此都還很乖,有一次,我帶幾個靜宜大學的學生深入孩子們的臥室,看他們做功課,每個孩子旁邊都有一個義工在看著他們。這些義工年紀大約三十歲左右,都是工程師,脾氣極好。相信我們沒有進去以前,孩子們還滿乖的;一旦發現有了客人來,這些小孩子們就瘋了起來,所謂人來瘋也,有一位學生事後向我說:「李教授,我不敢到這裡來做義工,我會被他們氣死了。」可是他們一致認為這些小孩子們真是活在天堂裡。
我每次到德蘭中心,看到那些慈祥的修女,就會精神一振,再多的煩惱,也不見了。
我到了靜宜大學,有一天,收到一封信,這封信是一位台中啟明中學的全盲學生寫來的。他說李教授向來願意幫助盲生,因此要求我去教他英文,我問同事台中啟明學校離靜宜大學遠不遠。他們異口同聲說不遠,我按照地圖,開車去,才發現要一小時之久。但我既然號稱是大善人,只好答應了。這麼一來,我連續三年地教了兩位盲生英文,一位考上了淡江大學歷史系,一位在靜宜英大系。
這兩位寶貝學生和我變成了好朋友,也和我沒大沒小地胡扯,我暑假去教書,知道他們沒有好東西吃,有時會請他們到附近的飯店吃飯。有一次,我付帳回來,發現兩個小子在竊竊私笑,就問他們笑什麼,其中一位說他們在研究一個問題:「被李教授請客,應不應該感到有罪惡感?」我問他們答案是:「應該沒有,理由是李教授已經賺錢,而我們沒有,所以李教授應該請我。」我聽了以後,覺得言之成理,可是我仍然強辯,我說如此我必須再等五年,因為他們當時只有高中,即使畢業後可以立刻考上大學,也要唸四年後才能賺錢,我說:「萬一我在五年內翹了辮子,豈不是撈不回本?」這兩個中有一位比較調皮,他說事情有三種可能性:第一,我比他們先死,當然他們無法回報;第二,他們比我先死,當然也無法回報;我就問他第三可能性呢?這個小子說:「我們一起死掉。」講得我氣得半死,因為當時就要開車送他們回去了,豈不是觸霉頭嗎?
可是我心裡是很高興的,因為他們並沒有把我當成什麼偉大的恩人,而把我當成了好朋友,好朋友是應該幫忙的,沒有什麼該感謝的地方。
我做義工,一直沒有參加任何團體,也沒有組織任何團體,我怕團體是因為一來我不喜歡開會,二來我不喜歡義工團體那種比「業績」的可能性。這次九二一大地震,我碰到好多義工團體,他們紛紛向我表示他們有多偉大,我的感覺是他們有一點互相在競爭,這一點我非常不能接受。我認為做義工,絕對是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因此我們是不該談業績的,更不能和別人比賽。
我在台中惠明學校做義工(帶一批又盲又智障的孩子走路)的時侯,曾經碰到來自逢甲大學的學生義工,他們原來屬於我國一個著名公益團體,那裏知道這個團體內鬥,居然將義工隊解散了。這些逢甲大學可愛的學生們絲毫不為所動,解散歸解散,義工照做不誤,他們和我一樣,都是以私人身份參加的。
我更喜歡大家瞭解,義工工作應該是長期性的,每年很多大學生會跑到山地去服務那些山地的小孩子,和他們唱歌跳舞,幾天下來,那些天真的小孩子會對大哥哥大姐姐產生了感情,可是時間一到,大學生行李收拾好,下山了,留下山地孩子一片茫然,他們感到難過,因為他們以為這些大哥哥大姐姐是要留下來的。
最近,我發現很多人在訓練義工,被訓練的義工卻又不知道到那裏去工作。我對這些事情永遠百思不得其解,有的是工作需要我們去服務,只要你有心,怎麼會找不到義工工作做呢?替老人院掃地,擦玻璃窗,燒飯等等,都是很容易做的,根本不需要什麼訓練,問題在於你肯不肯去做這些不起眼的事。
有人會問我,為什麼不捐錢給德蘭中心,讓他們送孩子去補習,而要自己去教書,我的回答是:「愛的種子,必須親手撒出,而且每次一粒。」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德蕾莎修女說的,我希望每一位只想捐錢,而不肯親自幫助別人的善心人士,能夠細細體會這句話的真義。
也有人告訴我,他就是放不下身段,所以心有餘而力不足,自己是總經理,怎麼能夠去洗碗?自己是有名的數學教授,如何能去教國中生數學?我的建議是——「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地」。一旦你踏出這一步,你就會發現一個美麗新世界,我保證你會在這個新世界中得到無比快樂和平安的
http://www.epochtimes.com/b5/5/12/28/n923495.htm
這網址能看到許多李家同先生的文章
李家同:麵包大師傅
作者﹕李家同
--------------------------------------------------------------------------------
我其實什麼也沒有教他,只教了他兩件事,「不要學壞,總要有一技隨身」,沒有想到這兩句話如此有用。
我一直很喜歡好吃的麵包,清大門口有好幾家麵包店,我每家都去過,哪一家有哪一種好吃的麵包,我都知道。
最近幾個月來,有不知名的人送麵包給我。送的人是一位年輕人,我住的公寓管理員問他是誰,他不肯說,他說他的老闆是李老師的忠實讀者,風聞李老師喜歡吃麵包,所以就送來了。
這些麵包果真高級,就以法國麵包為例,送來的法國麵包非常地軟,可是皮都是棕色的,看上去好看,吃起來好香好軟,還有一種大型像蛋糕的麵包,也是相當地軟,口感奇佳,這種超軟麵包,有一層棕色的麵包皮,上面撒滿了糖粉,可以切成一片一片來吃,裡面的葡萄乾散佈得非常均勻。切成厚片,或是薄片,都一樣好吃,我在全台灣各個麵包店去找,都沒有找到這種麵包。
有一天,我開車回家,看到那一位年輕人。正要騎機車離開,我偷偷地尾隨其後,好在他走的路沒有什麼車子,我居然一路上都盯住了他,也找到了那家麵包店。
我停了車,走出車子,迎面就是撲鼻而來的法國麵包的香味,當時是下午五點半,也是通常法國麵包出爐的時候。我進了店,正好看到一位大師傅拿了一大盤才烤好的麵包出來上架。我猜他是大師傅,因為他身穿白衣,頭上還戴著一頂烘焙廚師專門戴的帽子,年紀很輕。
廚房門又打開了,這回送出來的,是法國麵包,我看到有人將這些新烤好的麵包,小心地包裝進一家印有某某大飯店的紙袋裡,顯然這些是要送到那家大飯店去的。果真,店門口有一輛來自那家大飯店的車子,正在等著接收這批麵包。
法國麵包運走了,大師傅忽然注意到我。他問我是不是李老師,我說是的,他說老闆關照,如果李老師來,就要接受特別照顧。他開了一扇門,叫我進去坐,我發現這間房間佈置得好舒服,各種布娃娃散在各地,中間有一張小圓桌,桌子上鋪了印有碎花的桌布,也有一瓶花,這位大師傅順手將花拿開,叫我等一下。我坐在小圓桌旁邊,看到外面一棵樹的影子,正好斜斜地灑在窗子上,這扇窗是有格子的那一種,窗簾是瑞士白紗,看來這家店的老闆很有品味。
大師傅拿了一個銀盤子進來了,原來他準備了一套下午茶來招待我。茶是約克夏紅茶,點心不是麵包,就是餅乾。茶壺、杯子和盤子都是歐洲來的瓷器,我真想拿起來看看是什麼牌子的。大師傅陪我一起享受,因為這些食物才出爐,吃起來當然是滿口留香,但是大師傅說,還有更精采的在後面。
精采的是什麼呢?是一種烤過的薄餅,捲起來的,裡面有餡,我一口咬下去,發現薄餅裡有餡的汁進去了,餡已經很好吃,因為餡汁進入了薄餅裡,餅本身也好吃得不得了,我問大師傅,這個餡究竟是什麼?他忽然賣起關子來,他說這是要保密的。可是他透露一件事,他幾乎每天都換餡,我雖然笨,也懂了,他用蔬菜和碎肉做餡,然後再放一些醬進去,我猜這些蔬菜,都是切得碎碎的,而且一定要有汁。他還告訴我一件事,他這一種餅是用炭烤的。他說不用炭烤,決不會如此之香,烤的時間不能太長,以防太多餡汁浸入薄餅,這樣餅就太軟了。
當我在又吃又喝的時候,我聽到外面人聲嘈雜,原來大批食客也在享受每天出爐一次的烤捲餅。大師傅告訴他們,每天只出爐一次,現烤現賣,也不准外帶,因為這種餅冷了就不好吃了,每人只能買兩塊,但是老闆免費招待咖啡或紅茶,我都不敢問價錢,我想凡是免費招待茶或咖啡的食物,一定不會便宜。我看了一下這些食客,都是新竹科學園區工程師樣子的人,有一位還告訴別人,他吃了以後要趕回去加班,這些食客也很合作,吃了以後自動將店裡恢復得乾乾淨淨。
我對這家店的老闆感到十分好奇,就問大師傅能不能見到他,大師傅說他一定肯,叫我在一張沙發上休息一下,他去找老闆來。
老闆還沒有來,卻來了一個小伙子,他拿了一個大大的信封進來,說老闆要我看一下。我拆開信封,裡面全是算數的考卷,考的全是心算的題目,比方說,15×19,答案就寫在後面,學生不可以經過一般的乘法過程,而必須經由心算,直接算出答案出來。
我想起來了,十年前,我教過一個國小的學生,每一次教完了,他就要做心算習題,一開始他不太厲害,後來越來越厲害,數學成績也一直保持在九十五分左右,可惜得很,他小學畢業以後,就離開了新竹,我再也教不到他了。他家境十分不好,我也陸陸續續地聽到他不用功念書的消息。我雖然心急如焚,但鞭長莫及,毫無辦法。我曾經去看過他一次,還請他到一家飯館去飽餐一頓,那時他國一下學期。我勸他好好念書,至少不可以抽菸,不可以打架,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嚼檳榔。他都點點頭,說實話,我只記得他當時叛逆得很厲害,一副對我不理不睬的模樣。
這個孩子後來沒有升學,我聽到消息以後,曾經寫過一封信給他,第一勸他無論如何不要去KTV做事,第二勸他一定要學一種技術,這樣將來才能在社會立足。我雖然寫了好幾封信給他,他卻都沒回。
就在我回憶往事的時候,老闆走進來了,原來大師傅就是老闆,也是我當年教過的學生。他說他進入國中以後,因為家境非常不好,不僅沒有錢補習,有時連學雜費和營養午餐費用都交不起,他知道他絕對考不上公立中學,也絕對念不起私立高中,只好放棄升學了。他很坦白地告訴我,他是很想念書的,但是家境不好,使他無法安心念書,有一次他跑進清華大學去玩,看見那些大學生,心裡好生羨慕,回家居然在夢中夢見自己成了大學生,醒來大哭一場。
因為家境不好,後來又不想念書,他的確有一陣子很自暴自棄,還好他的導師一直很關心他,他才沒有變得太壞。但是國三的時候,眼見其他同學都在準備考高中,他卻絲毫不管。表面上他假裝滿不在乎,心裡卻沮喪得厲害。
就在這個時候,他收到我的信,他以為我會責備他放棄升學的,沒有想到我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我只是鼓勵他要有一技之長,他想起我曾帶他去一家飯館吃飯,吃完以後在架子上買了一大批麵包送他,他到現在還記得那批麵包有多好吃。
國中還沒有畢業,他就跑去那家餐廳找工作。也是運氣好,他一下子就找到工作了,從此以後,除了當兵的幾年以外,他就一心一意地學做麵包,兩年前,他自己創業,開了這家麵包店。
他說他常常參加旅行團去國外旅遊,除了遊山玩水以外,他也注意外國人做麵包的技巧。他在俄國發現了俄國人大而圓的麵包實在好吃,也好看,可是不知向誰拜師。後來他靈機一動到哈爾濱去拜師,那裡很多麵包店專門賣那些又大又圓的俄國麵包,那位大師傅知道他是遠從台灣來的,決定傾囊以授,所以他學會了做俄國麵包,前幾天有幾位俄國工程師來他的店,比手劃腳地讚美他的手藝。他在哈爾濱也學會了不少俄國菜,他說他過一陣子會請我吃他做的真正的羅宋湯。
至於烤捲餅,是他在土耳其學來的,在土耳其,這是街上小店裡供應的小吃,有錢人並不會對這種餅有什麼興趣,認為這種食味不登大雅之堂。他回來以後試做,發現中式的餡最適合國人的口味。有一次他用雪裡紅和碎肉放在餅上烤,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他告訴我他今天的晚餐是法國麵包夾雪裡紅肉絲,這也是他自己發明的,他帶我去他的廚房看他燒的湯,羊腿洋蔥湯,我當場弄了一碗喝掉,他說這是在新疆學來的,我從來沒有想到羊腿湯如此好喝,一點騷味都沒有。
我的學生雖然從來沒有回過我的信,卻始終對我未能忘情,他之所以不回信,是因為當時正好是青少年叛逆期。有一天他向他太太提起我,他太太建議他經常送麵包去給我。他也一直有一種預感,總有一天,我們兩人會見面的。
對我而言,這簡直是恍如隔世了,自從他畢業以後,我就和他失去了聯絡。我當然一直記掛他,怕他因為沒有念好書而三餐不繼。沒有想到他現在生活得如此之好。我當年勸他要學得一技隨身,他現在豈止一技隨身,他應該是絕技隨身了。
在我要離開以前,我又考了他幾題心算的題目,他都答對了。他送我上車的時候,問我:「李老師,你有好多博士學生,我可只有國中畢業,你肯不肯承認我也是你的學生呢?」我告訴他,他當然是我的學生,而且將永遠是我的得意高徒,我只擔心他不把我當老師,畢竟我只是他的家教老師而已。
他知道我將他看成我的學生,露出一臉燦爛的笑容。這個笑容帶給了我無比的溫暖。我其實什麼也沒有教他,只教了他兩件事,「不要學壞,總要有一技隨身」,沒有想到這兩句話如此有用
李家同文集
http://www.epochtimes.com/b5/nf3079.htm
文章定位:
人氣(429)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