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北山古洋樓(古寧頭戰役的遺跡)
金門因位居戰略要衝,在宋、元、明、清時期海寇猖獗,島民飽嚐盜、匪掠奪之苦。明末清初鄭成功據以為反清復明根據地,戰事難歇;民初的盜寇滋擾;日本侵華,金門也難以倖免。
而對金門最大的衝擊,則莫過於1949年古寧頭戰役之後長達近三十年台海兩岸最激烈的「戰場」角色。
1949年兩岸對峙,金門曾有的戰役舉世聞名的有:1949年古寧頭戰役、1950年大膽戰役、1954年九三砲戰、1958年八二三砲戰、1960年六一七砲戰等重大的戰役,讓金門這彈丸之島風雲變色,「戰地金門」的名聲掩蓋了千年古文化。
在這段期間的金門,民間生活、建設、發展無一不以「軍事、安全」為唯一的考量與依歸,「同島一命」是生活其中每一份子唯一的選擇,「在那個時代的那群人和那群人所生活的環境」,興建房子有「高標準」的高度、地下室、防空砲洞興設之限制,家中燈光無法大放光明,因為家家戶戶的每一盞燈都必需穿著「黑外套」(光罩),每一輛車子的車燈都還得「戴眼罩」(車燈塗黑三分之二),全島配合晚上七點「陣地關閉」實施全面宵禁,「戰務吃緊,軍民總動員,崗哨砲壘關卡到處可見」,緊張的戰地景象,在50年代至80年代間的金門,有著十分明顯的「戰地」特徵。
1979年中共在與美國建交之後結束砲打金門的動作,國共對峙態勢趨於和緩,金門掙脫戰爭的夢魘,隨著國際情勢的改變和兩岸關係的和緩,金門戰地的角色也有著重大的轉寰,
1980年代開始,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旅遊,1992年十一月七日實施了將近四十年的金門戰地政務宣告解除,1993年二月七日金門開放觀光,金門從此在政治、社會、經濟上均有大度的蛻變。
文/摘錄
http://bmoca.kinmen.gov.tw/cht/company.html
圖/古寧頭戰史館館前留影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夜,中共部隊分乘各型船隻二百餘艘,計約二萬餘人,自蓮河、澳頭、大嶝發航,進犯金門本島。二十五日凌晨國軍於島北海面猛烈轟擊,來犯共軍雖傷亡慘重,仍強行於壟口、東、西一點紅附近朝古寧頭登陸,並流竄至西山、觀音亭山、安岐、西浦頭一線。國軍斷行逆擊,雙方於上述地點及湖尾、林厝、南山、北山展開激戰,由火力戰而至白刃戰,國軍海空軍並配合作戰,人人奮勇爭先,先行燒燬中共各型帆船於海灘,斷其退路增援,繼將殘餘共軍悉數迫至海岸聚殲,前後歷經五十六小時激戰,計俘中共部隊七千餘人,連同為國軍殲滅者二萬餘眾,鹵獲武器無數,史稱「古寧頭大捷」。
文/摘錄
http://www.gnes.km.edu.tw/sme/sme002.htm
圖/「毋忘在莒」勒石
位於太武山頂,為民國四十一年先總統 蔣公蒞臨金門時所題,意在期勉軍民效法戰國時代齊國田單以寡擊眾的精神。今已成為戰地觀光的顯著地標。
讀國小時,把「毋忘在莒」唸成「母忘在呂」,與同學爭執堅持我唸的正確,經鄉音很重的外省籍老師糾正,老師怎麼唸,我聽到的還是「母忘在呂」。
這趟金門行最興奮的是國小時在教科書看到的「毋忘在莒」勒石圖片,終能親眼目睹。
圖/八二三炮戰中士兵戴的鋼盔(破損的鋼盔掛在小吃店,已沒有戰時火藥硝酸的味道,拿來充當餘興節目的道具)
◎台籍戰士在此戰役中亦扮演重要的角色◎
號稱「第二次台海危機」的八二三炮戰在1958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開打以後,接連著四十四天,中共發射了將近四十八萬顆砲彈。這場戰役發生迄今已經四十三年了,作為捍衛台澎金馬的指標戰役,它在中華民國國軍戰史上是重要的一頁,特別是與古寧頭之役不同,台籍戰士在此戰役中亦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除了官方的宣傳外,八二三砲戰確實對於以後台灣歷史的發展,台、美、中三角關係的互動,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台灣」的政策都有相當的影響。
圖/莒光樓
莒光樓是一幢仿古代麒麟閣的三層樓建築,由胡璉將軍策劃興建,為名建築師沈學海所設計。建於民國41年(西元1952年),用來表彰在金門歷次戰役中英勇官兵的事蹟。由於曾被採用在中華民國郵票的圖案上,所以馳名中外,成為外賓來訪金門時的第一站。在一樓設有簡報室,專門放映金門簡介,讓來訪的遊客對門有概括的認識。登上樓頂可觀看全城景觀及小金門海域。 是金門的代表地標之一。
1959~1964年間,莒光樓四度被中華民國郵政總局做為郵票主題。發行圖版計51種,總發行量達120萬套,曾遍及國內外。50~60年代,電子郵件傳遞上未普及,常常寫信傳情的人,對莒光樓圖案的郵票應有深刻的印象。
圖/54年5月竣工的九宮坑道
戰地金門砲戰期間,由台灣空軍運送軍民補給物品非常困難危險;藉軍艦海上運輸不能運達金門沿岸,只能靠小型登陸艇街舶運送上岸,卻常遭到對岸共軍砲擊,造成我軍弟兄傷亡。因此戰士們人靠著簡單的鑿石工具,一斧一鑿的挖出通海坑道以利軍民物資運補。
此行參觀了烈嶼鄉(小金門)的九宮坑道(上圖)及古崗區的翟山坑道。翟山坑道是一座由陸地通往海面的地下坑道。民國50年開挖到55年完工。
坑道主體是由花崗岩開鑿而成,可分坑道及水道兩部分。總長約357公尺,寬約11.5公尺,高約8公尺,可容納小艇42艘駐泊。
進入坑道讚嘆連連,鬼斧神工。對當時開鑿的戰士們肅然起敬。
◎戰地金門的坑道◎
圖/古寧頭戰役館入口的【木芙蓉】(謝謝wang指教花名)
「鐵漢柔情」
粉紅色的花朵應是有許多淒美的戰地愛情故事。
圖/古寧頭戰役館入口的【黃槐】(謝謝wang指教花名)
樹上似繫滿黃色絲帶花朵
在戰地金門陣亡的將士們
多少人心中繫著黃色絲帶
夜夜期待您入夢來
圖/莒光樓停車場旁【狀元紅〈火刺木〉】(謝謝wang指教花名)
鮮紅的血
凝固成珠
串串吊掛在枝頭上
烈日如火照射
閃閃反光
是烈士們的英雄淚
圖/九宮坑道出口處的【金武扇仙人掌】(謝謝wang指教花名)
仙人掌上的尖銳針刺
是灘頭上禦敵的刺樁
綻放隨風搖曳的黃花
正傾訴戰地金門人民
對和平與安祥的企盼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