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2-20 10:25:40| 人氣4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友新作】孩兒看中醫 — 賴鈺婷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幾個月以來,周末固定行程,帶孩子到醫學中心的兒科中醫看診。

孩子或許是過敏問題,或其他原因,長時間處在鼻塞、持續吸鼻的狀態。到小兒科診所看診,有時合併感冒,多數時候,沒有別的外顯症狀。醫師說,或許季節變化,或許塵蟎、空汙導致,現代兒童過敏的比例很高。開藥是針對打噴嚏、流鼻水症狀治療。每次三天份用藥,有時好幾個來回。後來是長期睡前喝抗組織胺藥水,症狀時好時壞,總不見根治。

四處尋醫。小兒專科、小兒過敏、耳鼻喉專科、鼻過敏……,我帶孩子走訪一個又一個權威聲望和好評推薦堆疊出的排列組合,屢屢懷抱希望。卻也發現小兒過敏的用藥大同小異,抗組織胺、類固醇,口服藥液或鼻噴劑。都說藥物見效需要時間,幼兒在醫囑下持續使用是安全的。可是一直給孩子用藥好嗎?我心裡總有隱隱的不安疑慮。

家族病史中,母親是過敏性鼻炎患者。大熱天室內開冷氣,或是一進到車廂內,她勢必捂緊口罩,帽子、頭巾、長袖薄外套……,各式配件裝備以抵禦鼻腔症候發作。當時我並不明白她的辛苦,只知道她一生都在對抗溫差、調養體質。

家裡廚房不時飄著煎煮中藥材的氣味。我始終記得幼年有次夜半朦朧睡醒,尋到廚房,看見她守著爐火打盹的身影。她篤信中醫有其不傷身、溫和而能治本的療效。幾碗水慢慢熬煎為藥性分量恰好的一碗藥,猶如耐性的修練。成長過程中,我和姊姊生病時,她帶我們去信賴的老中醫處看診,費心煎藥,我們常常臭著臉,百般不情願喝下又黑又苦的湯藥。

對母親有說「不」的能力後,我鮮少再有看中醫的經驗。不知從何時開始,我也像記憶中的母親一樣,整理換季衣物時頻頻打噴嚏、進入冷氣房時鼻水直流、鼻塞嚴重難以入睡……家庭醫師開給我長效抗過敏藥錠,每夜睡前服用,說是長期能改善體質。

我往往在急性期鼻塞難受時才服藥。可忍受範圍的多數時候,只是盡力忍耐著,希望能用意志力與之抗衡。多次經驗,不知是藥效或副作用導致,隔天仍感頭腦渾沌、全身滯重。像被矇住了,糊上爛泥,身體要大量補給水分才能代謝甩脫那種黏濁感。跟醫師描述這樣的感受,他只淡淡說,應該不會呀。又說,記得多喝水。

當三歲多的孩子開始出現鼻過敏症狀,像是來自於我和我母親的體質病史。因為深有體會,我心疼他誘發時連續打噴嚏、躺下時鼻塞,使力吸氣試圖疏通鼻腔,生氣哭喊我沒辦法呼吸啦的痛苦。

看了醫生、吃了藥,但該怎麼辦?症候反反覆覆,沒完沒了。孩子身體不舒服,頻繁哭鬧,全家人的作息、日常、睡眠、情緒都處在風暴之中。想辦法為孩子改善現狀,尋求緩解治癒的需求那麼迫切,更甚於母親當年,或我自身的經歷。

我帶著孩子就醫,心裡覺得負欠,受苦的幼兒何辜?過敏如果跟體質、環境有關,我該如何協助他擺脫疾病的襲擾?連續使用抗過敏藥液、鼻噴劑的孩子,還不太會清楚描述身心感受。我的心裡滿是擔憂疑慮,不知道藥物是否帶來效用外的不良反應,如同我備感昏沉遲鈍的不適感。

我甚至不很確定孩子顯現出的症狀,是不是單純由過敏導致。我在網路上鍵入關鍵字,試圖搜尋更多資訊,查看相關討論。不禁回想每次帶孩子就醫時,回應醫師詢答的措辭描述。在那三言兩語問診、開藥的短暫時空裡,有沒有可能是我的主觀敘述,主導了醫師判斷的方向?這樣無法根治,綢繆不已的狀況,會不會自始至終都因為沒有對症?

身為母親,總覺得自己對孩子的病,有全然的責任。時刻擔心他的健康,在意各項成長數據、異常跡象,害怕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影響孩子長遠的發展。然而,除了心疼、備感憂心,一個母親能為孩子做的,也唯有積極尋求各種可能改善的方式、適當的醫療協助,希望孩子能擺脫不適症狀的困擾,重拾健康無憂的笑容。

偶然得知醫學中心的中醫部有兒科門診。在我的想像中,不論是中藥湯劑或科學中藥粉劑,不像在小兒科拿的西藥,藥粉中會添加糖粉,藥水更是甜滋滋的糖漿基底,我以自己的兒時經驗揣想,要孩子接受中藥味將是困難的挑戰。專看兒童的中醫門診,應該自有一套因應小病人特質的調劑方式,開出兒童普遍較能接受的處方吧?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來到候診區。我詫異於竟有這麼多家長、孩子,在周末鵠候於診間外。我掛號的這位醫師,病患非常多,上百診號,等候時間漫長,大家看起來卻都相當有耐心。

數小時的候診時光,我觀察著眼前的家長、孩子。

一般認知,看中醫大約不是迫切急症,這周末屬於休閒出遊、居家放鬆的時光,是什麼原因讓這麼多家長帶著孩子在院內枯等大半日,並且相信等待是值得的?而目測為幼兒園到國小年紀的孩子,在天荒地老的無盡等候中,竟也都能乖巧配合?

我佩服他們的定力和決心。面對長時間的等候,我甚至有點動搖,覺得太耗時費事,也沒有信心能安撫孩子不耐久候的情緒。想著眼前的家長們或許和我有同樣的心情,縱使孩子的病症主訴不盡相同,可是我們心裡都懷抱著尋求改善契機的期待,願意相信中醫能調理紊亂的生理機制、不傷身地疏通校正身體,讓孩子更健康。

把脈、問診、開藥。領回一大袋中藥粉包。藥單上的適應症寫著過敏性鼻炎,處方單純僅有三種藥材。我試著以溫水沖泡藥粉,攪拌調勻。戰戰兢兢,又故作輕鬆,捧著藥水,要孩子喝下。出乎意料,他竟沒有排斥,緩慢喝完之後說出心得,中藥很像胡椒粉。

中醫治療大約都是漫漫長路,終點不知道在哪裡。不能躁進、不可能立竿見影。我牽著孩子的手,一周又一周,在候診、看診的路上。

有時我會不經意想起母親,想起曾噙著眼淚,又委屈又負氣,僵持著不肯喝下中藥湯劑的自己。往事歷歷,悄然顯影。那時我的眼淚,不知道是否傷了母親的心?

 
福報副刊2024.02.20

台長: 阿盛
人氣(45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文友新作 |
此分類下一篇:【文友新作】母親的農民曆 — 劉又瑋
此分類上一篇:【文友新作】花草情 — 薛好薰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