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食天下》書影。(圖/二魚提供)
推薦書:焦桐《慢食天下》(二魚出版)
2009年焦桐的第一本飲食散文集《暴食江湖》出版。這本以論述為飲食散文建立譜系的書,在當時引起轟動,帶動臺灣飲食文學的書寫風潮,也確立了焦桐著力於飲食書寫的形象。一系列包括《臺灣味道》三部曲的作品,從大菜到小吃,從老店名廚掌故到家庭餐桌的愛,焦桐筆下似有寫不盡的各式滋味,小題大寫,寬題窄作,洋洋灑灑,自成脈絡。
讀焦桐新作《慢食天下》,全書三十二篇散文,標題皆以「論」字展開,形式與多年前的《暴食江湖》一致,書寫規模更為宏大。以飲食為主題學,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的探究式書寫風格更為明確。
從「暴食」到「慢食」,由「江湖」到「天下」,焦桐寫出了他的時光美學,飲食審美與哲學思辨之外的人生況味。千帆過眼,巫山歸來。時光澱積了喧囂與滄桑,驀然回望,了然於心的平凡最是深邃。猶如〈論粥〉所言:「最令人驚嘆的至味,是自然樸實的滋味。」
第一篇〈論市場〉,末篇〈論戒酒〉,每篇以「論」為題,以個人見聞為底色,旁及古今中外相關的飲饌逸事。焦桐擅長以典故鑿深立論基礎,如〈論包食〉說包子由來,短短幾行文字,援引了宋.陶穀《清異錄》、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南宋.羅大經《鶴淋玉露》的記載。堪比研究論文的資料考據,窮究蒐羅、廣博引證,讓《慢食天下》讀來有著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含量。
強調立論與理性論述,輔以名家與書籍中的詩詞、隨筆、菜譜、口味性情等實錄,演繹出一篇篇融貫時空審美之味的知性饗宴。
譬如〈論豬肉〉中提到大仲馬「我遲早會為了掌杓而封筆」,引錄大仲馬食譜中的一道「皇家野豬肉」,細說野豬剝皮去骨醃製的作法。〈論喝湯〉引述蘇軾〈東坡羹頌并引〉,這是一篇蘇軾作品較少見的食譜,詳述東坡羹的作法。〈論蝦子〉援引詩句得知白居易對蝦有偏見,韓愈也不喜蝦味。焦桐的論述有學養深度,彷彿隨口都能引經據典,說一段冷僻卻有趣的文史掌故。
然而這絕非一本論文集。在學養深度外,焦桐還有吃遍天下的美食家閱歷,以及「君子近庖廚」、「為小情人做早餐」的掌杓手藝。因而讀起他對某家菜館、某位名廚、某道名菜交錯串連起的好評推薦,會特別動心,暗自筆記或許哪天能一嘗滋味。
焦桐式的自嘲幽默,讓文章讀來更為輕盈、貼近生活。不高高在上,沒有神聖人設,指導式法典聖經的距離感。他的自嘲幽默形塑出焦桐式的親切,譬如〈論做客〉中,他說,「我以前比現在肥。從背後看,像行走的飯桶;吃相又如餓鬼,彷彿明天不再來。」這是他飲食散文重論述卻不生硬,不時顯現頑童般慧黠之眼,讀來流暢俏皮的主因。
我特別喜歡篇章中不經意流露的柔情,市井煙塵掠眼的詩意。那是這本書作為散文書寫的靈魂。〈論晚餐〉說生活如碗,端牢它,像牢牢端好家人的團圓、圓滿。他說,「生命難免缺憾,碰撞、跌倒,已提前離去的親友,一定希望我珍惜那缺憾。往日時光像一個有豁口的碗,雖然存在著裂隙,卻也和親友共享過許多美麗的晚餐。」從「暴食」到「慢食」,由「江湖」到「天下」,說到底人生宏闊的滋味還是心靈的回歸,情意的溫習。像〈論蝦子〉中說的,「時光如夢,如一盤白灼蝦,二十年一覺沙蝦夢。」焦桐的時光美學,柔情內斂的底蘊,細膩深厚,江湖天下,盡在其中。
聯合副刊2023.06.10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