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夢裡的鄉土情懷──洪醒夫、阿盛、王禎和特展」
l 展覽期間:2020/11/12~2021/01/31
l 展覽地點:文訊雜誌社(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b2)
l 向陽老師演講:(文訊雜誌社‧多功能教室)
— 12/03(四)14:00-16:00從故鄉母土出發:阿盛散文中的台灣風情
— 12/10(四)14:00-16:00為現代社會說書:阿盛散文中的庶民形象
展覽大綱
展覽初步構想:
1977年發表〈同學們〉的新人作家阿盛,2020年已是寫作私淑班同學口中的阿盛老師。此次展覽以「同學們,上課囉」為展覽主題,以「文學的發跡──新營」、「別出『新』裁」、「阿盛開講──寫作私淑班」,呈現書寫轉變、推廣文學之歷程。
阿盛
本名楊敏盛。1950年4月24日生於台南新營。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系記者、編輯、主編、主任等職。1978年以〈廁所的故事〉受到文壇注目,1994年離開報業,開設寫作私淑班,培育文壇人才。曾獲南瀛文學傑出獎、吳三連獎文學獎等。著有散文《行過急水溪》、《十殿閻君》、《吃飯族》、《海角相思雨》等二十三冊、小說《七情林鳳營》等二冊、歌詩《台灣國風》。主編散文選集二十二冊。作品收入多版高中、大學國文科課本。
一、 文學的發跡──新營
引〈乞食寮舊事〉中對新營的描述為開頭,搭配初中、高中時期照片,選取〈廁所的故事〉製作小冊子供民眾取讀。
文案
|
新營,二十五年前它還是個騎腳踏車只需三十分鐘就能繞遍的鄉鎮,急水溪繞過它的南郊,從南郊的環溪路繞過短短的市街,轉個彎繞向嘉南大圳邊的小路,小路旁有大片的稻田果園。
——〈乞食寮舊事〉
初高中傾心文學的阿盛,高一始於報紙副刊發表文章,鄉間稻田、家族故事烙印在其心間。1973年首次踏上台北,進入大學殿堂,孤身處於寂寞都市,思鄉情懷成為阿盛筆下題材,其以敘事性手法,強烈的故事性散文,形塑獨特成熟的散文面貌,被稱為「散文阿盛」。
|
配圖
|
|
|
1-1
|
1-2
|
1968年9月,阿盛就讀南光中學高中三年級,攝於校園。(阿盛提供)
|
高中運動會。(阿盛提供)
猜猜阿盛是編號幾號呢?
|
相框
|
1-3
就讀小一的阿盛與弟弟(右)合影。
(阿盛提供)
|
說明字卡
|
1956年,我進新營新民國民學校。
過年前,父親帶我與小弟去翕像
館拍照。我穿卡其布制服,上衣
有肩帶,兩個胸口袋,那是軍人
服裝式樣,全台統一,不得例外
,也沒有人敢例外;奇怪的是,
規定男生夏冬都穿短褲,不知何
因。小弟的衣服是時樣全新的,
兩人的球鞋也是全新的。大約
父親其時手頭寬裕,還特別
為我買一件毛線衣,穿在制服
裡面當內衣;我很開心,極少
同學能穿毛線衣球鞋的。
我比小弟大一歲,但較他矮,
拍照時,父親與攝影師商量,
可否讓我不至於看起來反而
像弟弟;於是我被指示往前
站,這樣應該可以顯得高一些。
可是結果很清楚。照片中,我
的鞋子已經挪前許多,頭頂還
是低小弟許多。
──〈阿母提去當店了〉
|
小冊子1
|
「廁所為成家之本!」〈廁所的故事〉
(全文2885字)
|
二、 別出「新」裁
進入報社工作、都市經驗漸豐富後,以都市題材創作、於報紙專欄撰寫議論散文,如「試說新語」、「現代說文」等,1990年代《台灣國風》歌詩文體、兩部長篇小說。
文案1
|
我用筆記下昔日的、現時的土地與人,而用心
編織在文字之間的正是「人性」。
──〈放心下筆大是好〉
隨著人生閱歷、報社工作、都市經驗漸豐富,阿盛嘗試以都市題材創作,如應召女郎〈綠袖紅塵〉、澎湖當兵經驗〈鹹風故事〉、〈鼎灣女〉。另於報紙專欄撰寫議論散文,如「試說新語」、「現代說文」,將豐厚古典文學素養,賦予文字新的詮釋,諷刺台灣現代社會現象;又如傳記體〈田僑張大源〉、書信體〈校長有話說〉、〈媽媽不愛康乃馨〉等,幽默與反諷筆法,不禁讓人會心一笑。此時期作品集結於《如歌的行板》、《春秋麻黃》、《滿天星》等。
|
配圖
|
|
|
2-1
|
2-2
|
1984、1985年,阿盛攝於中國時報辦公室。(阿盛提供)
|
文案2
|
1990年代議論文章,筆鋒漸趨溫暖,在寫作文體上不斷突破,尤其《台灣國風》的歌詩文體,向陽曾說:「這或許是阿盛《台灣國風》在嘗試推開文體規矩的一個值得當代讀者重視的意義」。阿盛更於1991、1998年出版兩本長篇小說《秀才樓五更鼓》、《七情林鳳營》。
|
展場亮點:
1. 報架、音樂
— 使用報架呈現「火車與稻田」系列:選取〈火車與稻田〉散文、〈火車與稻田〉歌詩、〈我們的山河歲月〉(節錄)、〈苦楝花現一樹甜〉(節錄)。
— 放置錄音帶、播放〈火車與稻田〉(音檔由劉葉慈提供)
2. 〈試說新語〉(共6則,正面放「新語」,背面放「試說」)
〈人物〉、〈好人〉、〈都市〉、〈果汁〉、〈耐看〉、〈溝通〉共6則
3. 《秀才樓五更鼓》手稿
三、 阿盛開講──寫作私淑班
離開報社後,開設寫作私淑班與師生間情誼。展版穿插上課照片、刊登開課廣告、學生的話。
以翻書圈線書呈現〈將就居隨筆〉中〈兩位小友〉、〈對聯會心〉、〈花生粽〉、〈小學師長〉、〈如此後生〉、〈大學文學獎〉6篇文章,並播放2015年於紀州庵演講「追夢,從最熟悉的地方開始──閱讀與寫作概說」精華片段、阿盛印章。
文案
|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
而斬。予未得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諸人
也。」
——〈孟子‧離婁篇〉
有感體制內教育對於現代文學課程,
重視流派、理論,而疏忽如何欣賞
文學作品。於1994年離開報業後,
開設「寫作私淑班」,以小班制
開放式教學,自家客廳「將就居」
為教室,透過精讀名家作品,與學
生談論,無隔閡的師生間互動,引
領學生進入文學領域,寫作私淑班
亦造就出不少文壇新星。近年阿盛
出版《萍聚瓦窯溝》、《三都進夢
酒》、《海角相思雨》書序為學生
所寫,學生新書發表會阿盛也擔任
嘉賓,不難看出師生間情誼。
|
配圖
(阿盛提供)
|
|
|
2001年,阿盛與學生聚會。
|
2008年寫作私淑班
春酒暨阿盛六十大
壽。
|
|
|
2009年,高級班結業式。
|
2020年8月,陳栢
青、林佳樺、石芳
瑜於台北唐山書店
舉辦三秀新書發表
會,阿盛擔任來賓。
|
|
|
1994年寫作私淑班結業書。(阿盛提供)
|
1994年7月7日,
《民生報》。
|
|
|
1996年5月25日,《中央日報‧副刊》。
|
1997年6月5日,
《民生報》。
|
學生、家人的話語
|
照片
|
阿盛以散文享譽文壇,作品聚焦於人性、人情、人生,兼揉雅俗,雍容出入新舊時代,見證台灣農工商社會轉型的紛呈萬象,同時致力於文字藝術的鍛鍊,四十年來迭有突破、屢創新境,創造出風格完備、成熟的「阿盛散文」。創作之外,近二十年阿盛更以私淑形式戮力於文學薪傳,於閱讀風氣的推廣、文學新手的提攜,頗有建樹。
──王盛弘,〈兼揉雅俗,雍容大度〉,《海角相思雨》
‧ 2010年,寫作班成員為阿盛六十大壽祝賀,王盛弘以同名散文〈廁所的故事〉向老師致敬。
|
3-8
|
一群對文學、創作有興趣的朋友,像剛落了土的稻種,棲身瓦窯溝旁,熱切地吸收養分,又在阿盛老師的細心灌溉下,一個個成熟勇壯起來,孕育出自己的第一、第二本……著作。
──李志薔,〈最美好的相逢〉,《萍聚瓦窯溝》
|
待補照片
3-9
|
《海角相思雨》也就是一座崖了,抵海角便知總有天涯,這世界那麼小,人情世故,貪瞋愛恨,天方地闊都收攬在他一篇文章裡,又那麼大,被他老人家一寫,沒個盡頭。
──陳栢青,〈總有一個漂亮的回身〉,《海角相思雨》
|
3-10
|
我的年紀與父親相差甚遠,我所經歷的時代完完全全不同於他的過去。他在兩個世代之間的變遷遊走,他筆下的從前我看著,不知道為何感到格外的深刻,我總在他的口中及作品中摸索著,我想接近父親的過去。
──楊碩人,〈兩個世代的重疊〉,《三都進夢酒》
‧ 翻翻阿盛每本著作的折口或封底,可以看到不同時期阿盛與女兒碩人的照片~
‧ 1994年離開報業開設「碩人出版社」,也是以女兒的名字命名。
|
3-11-1 3-11-2
(阿盛提供)
|
★ 練功坊的報名系統已經上線https://www.beclass.com/rid=2443dd95f6857232f13d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