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12/asaint424/16/138474375194/)
記得無論絲瓜小黃瓜冬瓜苦瓜刺瓜,都開黃色的花,小黃花美得很簡單很明白,招引蜂蠅蝴蝶螞蟻嗡嗡營營在花前花下顛倒夢想。
這些小黃花總是特別醒目。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要我回想起兒時的鄉村生活,眼前就會浮出瓜藤上三五朵的小黃花,映在一片淺綠濃黛的背景之中搖曳著。那種充滿生命活力的黃顏色,變成了記憶深海中的一個亮點,遙遙地頻頻向我招手。
順著瓜藤的攀緣看下去,在那還不知世道艱難的年紀,總以為有瓜棚豆架之處就必然是豐衣足食的地方;有黃墩墩稻草堆的地方就會有雞鳴,狗吠,孩童的嘻笑哭鬧,一個小農家日常的樣貌與聲音。那一片屏東平原的太陽總是金光燦燦,四周蒸騰著稻草曬足陽光和泥土乾燥後的氣味。蒼蠅飛來飛去的營營聲,也喚起酷熱煩躁的感覺,屏東的酷熱就需要冰水和西瓜來解。在有一棵黃槿樹的剉冰店,夏天我們吃過了仙草冰,撿起剛剛掉落在地的黃槿花,黃花純淨如童年,偶爾會有一兩隻螞蟻還在花上摸索著出路,我們剝開花瓣放在圈起的手上打下去,「啵」一聲,黃燦燦的響聲像極了快刀切開小玉西瓜的脆響。小玉西瓜的綠皮上分布著深綠不規整的條紋,猶如有心又像隨意描出的墨痕,剖開來是鮮黃多汁又清馨的瓜瓤,原來夏日清涼的奇蹟和秘密就藏身在縱橫的墨綠線條裡。
蟬始鳴叫的時候,也是芒果成熟時。遠遠望著結果纍纍垂掛著的芒果樹,腦海裡浮現的是一位胖墩墩的母親,身上抱著拖著牽著大大小小一群孩子的形象。土檨黃熟了的氣味最是吸引蒼蠅和餓鬼似的我們小孩,吃水果總是在果樹下隨人吃到飽,殊不知來到城市任何水果都是論斤稱兩地買的,要小口小口斯文地吃,唉,真不痛快。
最縈人心懷的是散發馨香又黃澄澄的香蕉。閃亮著金黃光芒的香蕉,它們可是躲過颱風的摧折,抵抗了象鼻蟲的蛀蝕才存活下來的,那是農家活命的黃金。清甜的香氣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然而隨著農作豐收而來的卻常常是滯銷,青果合作社不收購了,於是一牛車一牛車採收下來的青綠香蕉就堆在門口埕,任由它們一天天慢慢轉黃,慢慢長出點點的棕斑,慢慢變成熟爛的黑棕色,蚊蠅瘋狂翻飛其間,之後一畚箕一畚箕被倒到牛圈裡做堆肥。我們默默有些難過做這些工作,父母親承受了損失也無言語,猶如承受風災、水澇和乾旱一樣只能看天嘆息,然後又開始盤算著下一季要種什麼才好。他們的堅韌,真如牛車路上綿延地百折也不屈撓的牛筋草。
當年父親和我帶著綠白相間的帆布行李,在村裡的車站等客運車。有鄉親向父親祝賀:要帶查某子去讀大學啊,真福氣喔。父親有些得意,有些赧然地笑笑,就像人家讚美他田地裡的農作物一樣。對號快火車八小時的路程,途中父親買了火車便當,在一盒滷肉豆干暗淡的顏色裡,閃跳出一片鮮黃的醃蘿蔔,一朵小黃花似地裝飾著飯菜。母親總以她有限的健康常識一再告誡我們不可吃染色食物,父親卻是百無禁忌,滋滋有味地咀嚼著。父親一路上看著車窗外,目光隨著那一片平原望去,微笑著斷斷續續數說那些土地上的作物:「那芎蕉吐花了,…這稻子可以割了…,那一畦一畦的是土豆,茄子,也有人養魚仔呢……」彷如叫喚老友的名。也曾有那麼一時片刻,他神情鄭重,似乎想要對我說點什麼又好像沒有。村子裡的老人形容父親每天的勞作,就像一個永不疲累的鐵人一樣,漢草好又骨力。而此時,鐵人的雙臂因長期在烈陽下曝曬,浮出點點鐵鏽般的汗斑,一如過熟的香蕉皮上冒出點點的棕暗色的斑點,我也想對父親說點什麼終究又不知道要說什麼。
年輕時,總覺得金光閃閃的金飾實在俗氣。結婚的時候,母親從鄉下帶來金項鍊、手鐲,這些首飾披戴在身上,俗麗到極點。但是在這一天,因為母親歡喜,父兄歡喜,我也滿心歡喜任由母親一一為我戴上。黃澄澄的首飾,彷彿父母長滿老繭的雙手種出來的金黃飽滿的稻穗,黃色花環一般圍繞在我的頸項和手腕上,我想這是農家女兒最豐美的嫁妝了。這些金飾握在手裡沉甸甸的,作功樸拙,不如百貨公司裡精巧的金飾,設計感強,圖案美麗,但是斤兩少了,都市人的情意也像打薄的金片似的脆而易斷。
在黑暗中,黃色特別醒目,據說黃色攜帶著太陽的能量,是光譜中最快樂的顏色,可以消化憂鬱和沮喪的心情。在不快樂又有點憂傷的庸常生活中,我多麼希望如黃色一樣具有脈動的能力,讓身體裡斑駁的生命記憶蘇醒過來。而像我這樣一個平凡無趣的人,平時總穿著黑,白,灰或是褐色等等安全色系的服裝,曾經,非常渴望買一件黃色的,一件彩度百分百像熱帶夏日陽光扎人眼睛的衣衫。我試想穿著一身火似的黃衣上街,上班,把自己像顆炸彈一樣扔到街路、辦公室去。當然,那也只是一時的狂想罷了。
記憶中那一抹清亮的黃,仍然時時吸引著我。過年時節特地買一盆黃菊花,也是新年新氣象,明快簡潔清亮,在春節期間陰鬱的天氣裡,藉以醒目醒神。到了四月黃菊仍開出十餘朵花來,在早晨陽台上濕潤的氛圍中,撥弄間菊葉散發出沁鼻的氣息,一簇一簇的鮮黃,觀之不厭。依稀一股離騷,陶詩的精神湧動其上;依稀一股古早時代的什麼在召喚著。
~聯合副刊 2013/11/1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