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07 11:03:54| 人氣8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友新作】懸糊濟世 ─ 林育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經常懷疑自己一路走來始終不是同一個醫生。
 十年前,初承醫學中心診間醫者大位,如登基般興奮而惶恐,掂掂腹中墨水,其實心虛得很,幸好靠著丁點遮掩本領,再怎樣無把握,也要審慎地點一點頭說:好,做最徹底的檢察,開最好的藥方。
 因為我立足之所,是頂尖的醫院嘛,有超先進醫療儀器,極權威專科醫師,理應什麼事都難不倒。多數病人仰慕醫院名氣與風評而來,儘管其中部分見了我會說「咦,是女醫生啊」、「哦,妳好年輕」,通常還是信任的,我的執業護身符上閃耀著醫院標誌。假若病情抽絲剝繭時扯到剪不斷理還亂的線索,便悄悄鑽進隔壁診間請教前輩,或是轉介其他科。大醫院如此方便,哪樣疾病的專家都不缺。
 待完成住院醫師訓練返鄉,一併攜回甫考取的專科證書並未成為光環,我在地方診所送往迎來小痛小癢的老老少少,先前多年的磨練至此只剩一項重點,就是分辨來者的健康問題要不要緊、要不要命,在他走進診間半分鐘內立判三條路之一:按時服藥(或自然)可痊癒;先控制症狀再觀察,找機會到綜合醫院檢查;立即轉診大醫院。
 數年後我調往區域教學醫院看診,面對不少病患曾在診所就醫未獲滿意照料。「咳嗽兩個多禮拜了,診所換三間看都沒起色。」「大醫院才有儀器可以檢查。」「來大間的比較可靠啦。」……轉換初期我常在這類主訴後一愣:言下之意可是說,並不相信上個月那個在診所看診的我?或是上個月還不能相信我?我的能力取決於撐起哪家醫院的保護傘嗎?
 坐不同椅子、用不同腦筋看病人,實則不難適應,畢竟各等級醫療院所資源迥異,本有其角色分配,遊走於大院小所間的我逐漸明白此理,同時體會醫學不僅是科學,看病也不光是藝術,醫學是一門哲學──豐沛,流動,反覆辯證,有內涵卻無唯一正解,行醫時日愈久,經驗的累積益讓我體悟不能全恃經驗,永遠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因為總有意外,總有現時科學尚無從解釋之起落。可是如今健保硬生生將之框架起來,醫學成為一幅廉價的複製畫。
 聽從健保規範,是最容易也最艱難的事。只要把人腦鎖緊,輸入程式起動運作,任何疑難雜症都依循保險法條之給付不給付;難只難在人難以遺忘人之本性本能,單把頭殼裡的東西當電腦。且逢健保與醫院合約方式一改,行醫風格立變,核刪制度興盛之時,著重病歷記載完整,字字句句皆捍衛檢驗與處方藥的正當性,院方鼓勵拼業績,若做十分砍兩成,那我們就做到十二分。幾年後雙方都人仰馬翻,那就挑個對彼此和善的方式,名約「總額制」,健保總之會付醫院多少錢,醫院怎麼花用隨你,亂抽血吧,猛開藥吧,多餘的成本健保局可不買帳,醫生樂於簡化病歷,醫院喘口氣歇息,未幾,又察覺通貨膨脹而總額給付縮水,不得不再重新出發,衝衝衝。
 朝令夕改的審查原則,造就醫生看診時反覆無常的處置手法,我面對健保規範內心坦蕩,轉身迎向病患時理直氣壯將責任推給健保,唯當一人仰俯天地之間,我卻無法堅信自己無愧無怍……
 然而真確衡量,我懂的那麼少,能做的那麼有限,縱使換了時空換個腦袋,左不過是漿糊換麵糊,懸「糊」濟世,若能盡力替病體修修黏黏,是不是也能稱得上不怠職守了呢?

  ─中華副刊2012.09.07

台長: 阿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