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1-20 01:13:53| 人氣61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云何有念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云何有念

 

 

        云何有念!根源於何?有『三昧身口意』未清淨者才有念,未解脫『色身束縛』前才有念,若認為人要『無念』者!是不懂『色空不二』法,人哪來無念呢?是要該有則有,該無則無,因『色與空』皆在自己身上,所謂『用根不用識』就是無為而為,也就是『三心不可得』,『用根』之後當下放下不停留於心,未清淨者未出離心解脫者!就有六根起六塵而產生內心的六識六賊,這通通有念!

 

         當正在禪定靜坐時,是要盡量放空心思而不起心動念,若起心動念表示心不夠『寂靜』還有雜念,若修到心非常『寂靜』幾乎無念時,並不是『無念』而是『無念之念』,若說『無念之念』一般人比較無法理解,應該是『覺性心』起動而不起一般凡夫的起心動念〈雜念〉,金剛經如來提醒虛菩提『如來應如何作是念』,就在此的『覺性心』昇起而不起一般凡夫雜念,這就是『無念之念』,此段文是詮釋『色空不二』的『空』,是借著『色身』修行禪定把心思放空而無念,才有機會入『』性。

 

        若整天都在禪定靜坐修行,『色身』會慢慢萎縮不堪負荷,甚至導致『臭皮囊』往生了,哪來借假來修真呢???若修得有『見性成就』往生了!則還好,剛好圓寂涅槃,若修得『未見性成就』而半途夭折,起不是五大分離〈“地水火風空”分離〉沒有能借『色身』習性來降伏習性而入『空性』,也就是沒有色身如何能發願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呢?據原光所知!從古至今只有『本師釋迦摩尼佛』有能耐,坐於『菩提樹下』禪定一坐下就七七四十九天,而『色身』沒有直接圓寂涅槃,因『本師釋迦摩尼佛』是有任務來人間傳法度眾,才成立『佛教教主』。因此!返觀我們自己有如此根器嗎???所以!必需『色空並重』偏一不得,按步就班一步一腳印,邊修邊行,邊解邊證,色空不二!偏一則執,我們無法如『本師』四十九天就成就,但是我們可以四十九個月成就、可以四十九年成就、甚至也可以四十九世成就,只要願『信、解、行、證』而去實修行證者!只要願意修行總有一天會成就,只怕都不修行就永不得成就。

 

        經以上論訴,修行禪定見『空性』固然重要,但也不得乎略『色身』的重要,因我們根器還不夠,沒有受『宇宙至上清淨光明意識』的『任務』,我們非『本師釋迦摩尼佛』本人,所以解行要並重,色空不得二分法,皆在自己身上,也就是修行『出世法』重要,也不得乎略而離開『世間法』,說白話一點!修行也必須養活色身,沒有色身哪能修行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呢?當在融入社群之中工作養活色身的時候,哪能『無念』呢?然到開車或騎機車都『不用六根』而無念嗎?該轉彎該剎車都『無念』起不是相當危險嗎?佛教界要眾生從『無念』起修著手是要眾生,專注『當下心』之後而起動『三心不可得』,這就是『離心離念』的前一秒鐘不放心上,也不預測下一秒鐘,『無念』也就是如來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原義是如來告訴眾生,不要把『煩惱痛苦的心』與『幸福快樂的心』看得太重要!也就是我們的『心』不要被『』的念頭所黏住得死死的,想甩開都甩不開者!皆是『三心皆有得』,所以才會『計較』過去的日子的『之間』來與現在的日子而『相對』作比較,才會有現在心的『』,現在心『』的日子得過不好而被煩惱憂心牽掛住不加油不努力,未來心啟不是更煩惱憂心嗎?此段文是詮釋『色空不二』的『色』之『世間法』養活色身也重要,色空並重,偏一則執,執有或執空皆是『執著我身見』,要順其自然不得偏執,有我身見者!通通『有我相』就是有為而為,即是『所住心而生其心』不得見『如來』。

 

        云何有念?就是有色身執著性,是在乎自己『之念』的執著性,拋都拋不開、甩都甩不了,這就是太執著『臭皮囊』的得失,如此!就如金剛經如來所說的四相〈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皆不得見如來〉之第一關的『我相』都未能解脫束縛,如何能見性〈見“如來”的意識〉呢?若無法斷『之念』,就必需借著『法門』來修行,看看自己屬於何種法而自己適用之!必需先找到自己『心』裡的污點〈煩惱或執著〉在哪?然後再一一將習性改正修正而去除煩惱與執著,也就是先『明心』而後『見性』,不管是用何種法都可,只要去除自己心中的『之念』皆是好的法門,萬法無高低上下,就是『無有定法』的意識,法法無我、因人而異。

 

        當在社群當中,就不能偏『空』,必需借『色』來行動一切來達成養活色身的『任務』,暫用『六根』但是不入『意識』,這就是『用根不用識』,如何讓『色』的一切行為而不入『識心』呢?此時!就必需學習『三心不可得』,原光有詮釋過『三心不可得』的文章〈談如何進入實相實修之2〉,有空請前往參考!人要修行打禪靜坐是要『無念』沒錯,但是!人融入社群之中工作養活色身,哪能『無念』?不得偏空偏色,偏一則執,更不得入『頑空境界』,何謂『頑空』呢?就是不該空時而亂空,該『有』的時候偏要『空』,這就是『頑空』,導至身與心不得合一,身與心二者都不能合一,又如何能修行入『身、心、靈』合一而入三昧禪定〈三摩地〉呢?

 

         人是先有念頭才會有動作的,舉例一!是先有餓肚子的念頭還是先有動作吃飯?當然是先有餓肚子的念頭才有行動去找飯吃。舉例二!想尿尿時是先有其念頭,才會去找廁所而有動作尿尿。平常打禪靜坐訓練入『無念』,其實真正意識是『如來』所說的『降伏其心』,以『舉例一』的例子作說明,九二一大地震時震驚全世界,台北東星大樓倒塌,有一位19歲年輕人困在大樓倒塌底下七天被救出來,全台灣全世界的媒體都有裁訪播放,這『年輕人』前世就有修行,今世還沒修行就有如來所說的『降伏其心』的能量在,也就是極餓肚子的念頭,他都能轉念而降伏其心;以前還有新聞報導一行6個人登上高山遇到山難,有一人獲救其餘五人失蹤,此一人如東星大樓倒塌獲救的年輕人一樣有如來所說的『降伏其心』的能量在,由色身而來的極餓肚子的『念頭』不影響其心如如不動,這就是『吃得苦中苦』、就是『實修』的案例。再以『舉例二』的例子作說明,當能降伏其心、降伏色身心時,出門在外,突然尿急想上廁所而到處找不到公廁時,有修過入『無念』打禪靜坐者!有修過『降伏其心』者!是比較能憋得住而降伏尿尿的念頭,是沒辦法!不是故意要彆尿,『借境取修』轉個念頭,想成大環境逼我修行『降伏其心』的課程,當找到公廁時就要去解放一下,否則!憋久了功力不夠者會影響色身而有病。

 

        『如來』所說『應無所住生其心』就是打禪靜坐修得『無念』的意識〈〉、『應無所住生其心』就是行住坐臥皆以借著色身降伏其心的意識〈〉,該空則空、該有則有,因空顯空、因有顯有〈若相反之!就是頑空〉,吾心寂靜染而不染如如不動!如此!像徵『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的精神,有如所有諸佛薩都坐於『蓮花』之上,不要逃避『汙染』否則將失去最好修行的『時機』,這就是『借境取修、觀察三昧』進而入『返觀內覺、盡去我執』,『去我執』的深層意識就是『三心不可得』,也就是平常訓練『無念』或『降伏其心』而準備自己『臨終之時』,無牽無掛無思無念入『常寂光明』而『無餘涅槃』。

 

PS:每天睡覺做夢如同短暫的『臨終之時』,在夢中都不能掌控其心而無念或者是不能清淨夢,如何能入『常寂光明』呢?更別想『無餘涅槃』!何謂『清淨夢』?就是提醒修正習性之夢,如有人夢見菩薩提醒自己習性要改正之夢,或有人在夢中會夢到考驗自己習性之夢,會從『貪嗔癡』三毒從夢中考驗自己,若考驗過關者!即是『清淨夢』;若沒過關者!就是胡思亂想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雜念夢』。

 

 

南無清淨法身佛

                                                                                                                            合十

台長: 原光
人氣(613) | 回應(2)|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塵子
謝謝師兄詳細的解析,若能「借境取修」何處不是道場!

原光師兄午安!
2014-11-20 14:39:14
版主回應
說得很好!您很有意境,若融入日常生活去實證而印於心,就是實修實證,所得智慧即是『實相般若』,沒錯!能領悟者!何處不是道場呢?誰說修行只在唸佛、頌經、吃素、拜佛呢?這些法只不過是萬法之中的四個法而已,真領悟者!何時不能修行?何處不能修法?世俗凡間宇宙天地之間處處皆有法,要自己是否認真的借境取修返觀內覺而已,哪處非有法!您很有體悟!合十祝福您覺照自心而觀自在~~~
2014-11-20 15:31:04
(悄悄話)
2014-11-21 08:16: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