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01 08:51:48| 人氣14,30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VAV GOGH-破解梵谷(上)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破解梵谷 Van Gogh Rediscovered by Chiang Hsun

 

梵谷.文生
一位背負新教使命的礦坑牧師
最終成為囚禁在被精神療養院裡的瘋子
一生從未賣出一幅作品
卻在後人被認定是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
是信仰與救贖,他刻畫出勞動者最悲哀的存在
是渴望與絕望,他親手割下了自己的左耳
是孤獨與黑暗,他看見眾人所看不到的華麗星光

  一八八八年底視梵谷為瘋子的人,和一九八七年以十億台幣高價買梵谷一張「向日葵」的人,都可能沒有讀懂他畫中的心事。

  梵谷無法與現實妥協,他要一種絕對純粹的愛,近於信仰上的殉道。殉道者必須飽受折磨,飽受肉體與靈魂的燃燒之苦。

  梵谷丟給我們許多問題,在他自殺離開人世後,人們用一百多年的時間試圖回答,仍然無法有完滿解答。

  2007年五月,蔣勳帶著一疊稿紙,一站一站地重新再來到梵谷畫作的現場,年輕時儲存在他腦海裡、筆記本裡的故事,躍然而出成為這本書。這是一位美學家面對梵谷危險的美,面對真實生命的深度烙印。

作者簡介

蔣勳  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台大、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系系主任。專攻中西藝術史研究,亦從事繪畫、創作,多次舉辦畫展,有散文、小說、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近年專事美學教育推廣。

 

 

讀後心得:
 
一、梵谷puzzles之謎

關於VAN GOGH ,塞尚和莫內曾說,梵谷這個荷蘭人只不過是個靈魂。

梵谷這位曠世的大畫家,一生追求完美,不斷在超現實的夢想中追尋和掙扎,實現了藝術的自我目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靈魂。

大家對他的自畫像一定不會陌生,然而在他短短兩年的時間就畫了二十餘幅自畫像的行徑上來看,他在說什麼呢?

關於愛情,梵谷和一名妓女同居,並為她畫了一幅裸體的素描,這是藝術家背叛世俗中的愛情嗎?

關於房間和椅子象徵什麼?世人了解梵谷心中的渴望嗎?

梵谷也畫了多幅的向日葵,1987年曾有人以十億台幣高價買下他的向日葵,為什麼一個追逐陽光般熾烈燦爛的梵谷,仍不免絕望自殺?

1890年,梵谷畫了一幅杏花,如宋代宮庭花繪的靜定,工整,彷彿春天充滿了生命的喜悅.....;
以上的疑問,在蔣勳這本書裡,都有他個人感性而知性的解讀,我們不妨也來閱讀梵谷,用自我的感受,去破解梵谷每一幅畫的密碼。

 

二、梵谷畫作賞析

(一)、夜景

梵谷在短暫而坎坷的37年的生命歷程中,在失敗的現實裡,創造了一個全新而燦爛的風格;他近乎瘋狂的激情在在呈現了-

「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為了它們,我甘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險」

梵谷的繪畫來自於他素描的功力,事實上,他是由素描家而發展為油畫家的;他的畫強調主觀的感受,從他的畫裡,我們會感受到一份情感的張力,不僅是色彩的強烈,還有靈魂的撼動,首先我們來看梵谷的幾張夜景:



隆河星光   1888年



星光夜間的咖啡屋     1888年9月   70x89cm 



星月之夜 1889年   73X92cm   


關於夜景,在繪畫的題材上來說是一項挑戰,如果你是畫家,也從來沒看過梵谷的這三幅畫,你會如何表現夜景呢?

這三幅畫作先後在1888年~1889年之間完成;也就是梵谷藝術風格上的阿爾時期,此時的梵谷在繪畫技巧上把巴黎時期點描分色與浮世繪的線條技法,全部發揮在阿爾時代的作品上;可以說這段時期是梵谷繪畫生涯的頂點。

換言之,也是畫家創作的巔峰期,從梵谷給愛彌兒.貝納的信中說:「我對描繪夜景、夜晚的效果及夜色本身著了迷,這一星期,我什麼也沒做,只是畫畫、吃飯、睡覺。我可以一口氣畫十二小時,或十六小時,然後再一連睡上十二小時。」

正因為強烈捕捉夜色的創作慾望,使梵谷筆下的夜景,呈現出兒童一般稚拙的筆觸,明麗的黃對比夜空的藍,是他在阿爾時期常見的顏色;他同一時期的作品「黃色房屋」、「向日葵」都用了這樣明朗的色調;我不禁要問,為什麼如此燦爛陽光的熱力,會痴迷狂熱於夜色的黑魅呢?

或許畫畫不必講道理;就像世間所有的心靈,當梵谷感受到陽光的美好,也感動著夜的不安,他窺見的夜是深藏在靈魂深處的世界。

這幅星光夜間咖啡屋,似乎在傳達梵谷對酒館客棧在「黑暗中的力量。」夢幻般的星光,和咖啡座的燈光,在黝藍的夜色裡,延伸為一種寧靜美好的氛圍;也許因為寂寞,才會在靜夜裡捕捉這樣的夜空和心情時光。

梵谷欣喜若狂的對妹妹薇爾說:「這是看不到黑暗的夜景,只有動人的藍、黑、綠三色,燈光閃爍的廣場沉浸在萊姆綠中...我很享受晚上在這作畫的感覺。」

如「夜間咖啡屋」這幅作品,畫家一反傳統的手法,以紅色和綠色來描繪人性對恐怖的感覺。與「星光夜間咖啡屋」的光線和色彩相較,卻完全呈現相反的氛圍,這也許正是梵谷內心矛盾痛苦的所在吧!

反傳統的想法和做法,總難以為保守的世俗接受,畫家的作品也不例外。

 

 (二)、花系列

 

鳶尾花  1890年  73x93cm

鳶尾花   1889年  71X93cm

因為鳶尾花,使我對梵谷畫中的花,有一份特別的鍾愛;鳶尾花在梵谷的筆下,特別的搖曳生姿;這兩幅「鳶尾花」他進入聖雷米療養院後的作品。花瓣鮮亮的藍紫色,既複雜又跳躍,但其單純直覺而敏銳的觀察力與平和的筆觸,並未受到激烈情緒的影響!

梵谷本人很欣賞上一幅1890年的那幅畫,他在家書中常提到這幅作品,宣稱:「於此作最後的揮筆,所以我盡情的、忘我的工作。」


靜物   1887年  風格較為細膩;

高更說:「他在莫內家看見一幅向日葵的油畫,向日葵插在一個日本精美的花瓶中,不過他還是比較喜歡我畫的這一幅」

               -文生致西奧信

十二向日葵    1888年   95x73cm

向日葵    1889年1月   95x73cm

 

 「向日葵」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如一張調色盤,其中綠色和一朵花心,以及簽名所使用的藍色,有點睛的效果;蔣勳說:「向日葵是梵谷生命瀕臨崩潰前,最後的高歌,像王爾德小說裡的夜鶯,徹夜用心臟抵著玫瑰的刺,刺得愈痛,歌聲愈美,愈嘹亮!」

梵谷在精神崩潰後,畫了五幅非同凡響的「向日葵」,鮮黃的色調,飽合極致,佔滿整張畫布;描繪花朵嚴謹而精準。

對梵谷而言,向日葵似乎象徵一朵燃燒生命的花,也為他的生命留下了燦爛的形式。

我想起一首向日葵歌的歌詞,「你是一朵向日葵,片片金黃色的花蕊,吐露著芬芳為了誰?你又為誰不折不回?...」

藝術之美,是畫家一生追逐的陽光,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熱烈燃燒!

 

(三)、梵谷的素描





手部的習作(蠟筆) 1886年  32x24cm

梵谷一生創作油畫850幅,其中三分之二的作品於1888~1889年完成;而素描作品就有800幅左右,這些作品中有三分之二於1885年之所畫。

這顯示出,梵谷是一位素描家,在1886年以前,他的素描作品所展現的,還是黑白明暗紮實的技法;受到印象派的衝擊之後,才在色彩與線條上發展成為自己獨特的風格。

素描功力的深厚,造就了梵谷極富個性的筆觸和線條的律動;基於素描層次感的表現憤性,梵谷的油畫筆觸也相當的厚重,而且一些未經充份調和的顏料,也重重疊疊地塗在畫布上;使得畫面豐厚富麗,如果將畫面放大來看,一股瞬間的張力,更是令人驚嘆不已!

素描是所有繪畫的基礎,也就是中國人所謂的「基本功」,一位專業的繪畫工作者,素描是一生都要努力磨練的技巧。
素描作為創作的基礎,在於訓練打開眼睛對物相的發現力,進而捕捉物態的描摩力,以及體察物情的感受力。直達「心手相應」的境界。

 

1、哀傷的老人(鉛筆)    1882年  50x31cm   

2、悲傷  1882年  

梵谷說:「我想畫出感動人心的作品....〈悲傷〉只是開始而已。」畫中的女子就是和梵谷交往的妓女胡妮克;梵谷憐憫她的孤單無依,而她讓梵谷內心深感平靜;〈悲傷的老人〉的姿勢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播種者(鋼筆) 1880年  48X36.5cm 

拾穗的農婦     1885年

 

 

星夜   1889年(墨水和鉛筆)

星夜這幅素描,是個人最心儀的一件作品,猶如水墨的色調,極耐人咀嚼!

畫中波浪般的曲線,呈漩渦式的形狀,有向上飛騰的動感,絲柏的樹葉,猶似音符,又彷彿火焰的燃燒,與天空的渦狀線條融合在一起,無須色彩的裝點,也是一幅充滿畫趣與美感的作品;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梵谷是一位素描大師,色彩不過是素描的另一種媒材的呈現。

藝術的道路,沒有捷徑,也不能取巧,梵谷的素描,常勾起人們記憶深處的感情,這與他的勤學態度有關,他臨摹了巴爾格全本的「木炭畫的練習」,但他很晚才下決心要成為畫家。
在素描學習的過程中,他雖然花了很多功夫,學習模仿西歐的傳統,但尚未畫出真正的個性,而於1886年到巴黎以後,接觸到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繪的畫風,才開始有了爆炸性的發揮和表現。

藝術的追尋與其他學問一樣,是一種水到渠成的功夫,梵谷在此巴黎時代進入阿爾及聖雷米時代之間的自我風格成形,僅僅是一步之遙而已;換言之,藝術風格的建立與突破,也許在一瞬間的「悟力」,然而被開啟「薄發」之前,是無數經年累月厚積的努力。

台長: 寧靜
人氣(14,300) | 回應(1)|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畫意 |
此分類下一篇:VAN GOGH-破解梵谷(下)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風景攬勝1

水芝
對於繪畫的欣賞,專業導覽固然有助於對畫面的了解;或許對美的感受力有所指引。
然而我還是比較習慣用自己的心情去感受一幅畫作。
畫作本身已經是語言,每一個筆觸線條、色彩都在告訴人們,畫家在說些什麼?因此藝術無國界,是富於人類心靈感受的共通語言。

至於感受的程度,就因人而異了,梵谷的畫,經過了一百年,更加震撼人心,為什麼呢?畫幅中牽動我們的感情是哪些要素呢?心靈為何而感動?往往是我個人所關注的重點;

閱讀好的畫作,也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已,看清生命的方向;不止於怡情悅性而己。

以上是個人看畫的想法,與各位分享~^^
2010-02-11 09:35: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