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1901年的英國,以維多利亞女皇在位共六十四年期間統稱「維多利亞時代」。這段期間裡,利用優勢的殖民地資源與新興的中產階級資金支持、鐵路發展,英國將自身推向工業革命的鼎盛時期,勢力遍及全球,形成所謂「日不落帝國」的傳奇。
在這段經濟經濟騰飛的年代,中產階級與貴族理當是最大的受益者,以強大的財富為後盾,維多利亞時代的上層階級為其帶來極盡奢華的風尚,然而金錢的揮霍無度,卻改變不了觀念的極度保守。這個時代裡,貴族女人的基本配備是束腹與棚架蓬蓬裙,男人則是禮帽西裝與一整套標準的紳士禮儀。這是一個在公開場合對慾望完全否認的矛盾時代,關於這點,符傲思有很多著墨:
「一個將女人視為聖女的年代,但你卻可以以區區幾英鎊買到一個十三歲女孩……這個時代所建造的教堂數量,甚至超過英國漫長歷史的所有總和,但在倫敦每六幢房子中,就有一家是妓院。……這個時代將排泄功能視為說不出口的禁忌,但衛生設施……卻依然簡陋至極,這個時代其他所有人類活動領域,全都呈現驚人的進步與解放,唯獨在個人情慾方面,卻依然極端專制嚴苛。」(皇冠出版社 P.316)
所以莎拉,也就是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出現,對查爾斯而言,其實是為了讓他看清其所處時代之誤謬。他們是一見鍾情的,至少在我的認知裡,莎拉和查爾斯的首次見面,便與當代一般「紳士和淑女」的見面模式不同。莎拉本就不是那年代下特出的柔弱女子,那驚鴻一瞥,那「找不到任何矯揉造作、虛妄偽善、歇斯底里,或是偽裝的面具」的一瞥,足以讓查爾斯十幾年來固守的情愛心靈震顫,讓莎拉看見希望。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擺脫時代的枷鎖,莎拉身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非貴族女子,因為身份心理與時代格格不入而感到絕望無依,在初見查爾斯時眼中看到的又是什麼呢?一個跟她一樣迷惘的靈魂,對時代的反動。他們兩個之所以愛上對方,就因為這份相似性,好像天涯遇知己那般值得羨慕,讓人想緊緊抓住,誰捨得讓他們失望呢?這就是我比較喜歡第一個結局的原因呀。
和她相比起來,蒂娜便是標準的維多利亞式美女。出身中產階級,卻接受良好的貴族教育,使她成為一個沒有理想與獨特性,擺飾藝術品似的女人,雖然我有些時候很討厭她,但也知道這不能怪她。而事實便是,當才偶遇莎拉的查爾斯再次見到她,立即發現兩者之不同。莎拉是他從沒想過的人物類型,從沒考慮過的伴侶角色,因為多年來的壓抑,他甚至不覺得心裡的悸動是愛的表現,而莎拉卻早在這時就看清她要的是什麼,也知道查爾斯想要什麼。
其實我有時候也不太能理解莎拉的心理狀態。這本我是在暑假剛開始就買了,而我卻直到現在才把它看完,距離翻開第一頁到結束中間隔了快一個月的斷層。另一方面,符傲思從頭到尾沒有對莎拉深層的心理狀態作任何詮釋,傳達的始終是外人對她個人行為的觀感,狂野不羈的神秘感圍繞著她,偶爾加入查爾斯對她的誤解,讓人更不能看透這個角色。
我不能確定她對查爾斯說的話哪些是激將法,哪些又是發自內心,但知道她總算達到目的,讓查爾斯擺脫渾渾噩噩,看清自己希望的生活。因為她愛他,這便是她給他最珍貴的禮物,不管結局是哪一個,是幸福快樂或慌亂無助,至少我認為,一切重新開始所帶來的希望也比墨守陳舊的規範來的多。
在保守的來木鎮,「法國中尉的女人」這樣的稱呼,本身包含的羞辱意味,在符傲思將它拿來當作書名時已不復存在。這個稱號表現的是莎拉傳奇一般追求情愛的過程,她坦白的態度,在那個時代裡視為瘋狂禁忌的行為,在讀者如我的眼中展現的卻是一種值得嘉許的勇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