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11-07 19:35:14| 人氣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風後肢體痙攣成失能主因 健保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助改善痙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Grace鍾翠華報導】中風是導致國人失能的主因,對家庭照護與社會經濟帶來巨大負擔。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今(7日)公布最新「腦中風患者與照護者生活大調查」結果,發現僅有37%患者中風後可自行進食、25%能自行洗澡、更衣,生活大小事都需依賴家屬或照護者的協助;同時,6成照護者工作與收入受影響。病友鍾先生六年前中風後,生活只能倚賴右手,自嘲是「單手超人」,幸虧經過不放棄的復健及治療,左手終於可以輔助右手。

 

 

▲「中風復健不間斷 肢體痙攣勤治療」記者會。左起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周中興理事長、台灣腦中風學會連立明理事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魏璽倫副署長、台大醫院神經部蔡欣熹主治醫師、腦中風病友鍾先生

 

 

每年台灣至少新增三萬名中風患者,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攜手台灣腦中風學會及國健署,倡導中風後持續復健、找回生活自理能力。

 

中風後肢體痙攣導致生活失能,是國人失能主因

 

根據台灣中風登錄資料,患者在中風後一個月內的失能比例達61.2%;三個月55.58%;半年仍高達51.72%,台灣腦中風學會連立明理事長表示,為了減少中風帶來的沉重負擔,學會多年來持續針對中風的預防以及復健進行衛教,幫助民眾「遠離中風,減少失能」。

 

台大醫院神經部蔡欣熹醫師表示,約4成患者會在中風後半年出現肢體痙攣,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當腦細胞壞死時,運動神經的興奮和抑制失衡,進而導致肢體張力變強、肌肉緊繃和關節活動度受限,也影響患者復健的意願及成效,照護者也往往要更費力。

 

「腦中風患者與照護者生活大調查」發現,6成中風照護者心理壓力大

 

「腦中風患者與照護者生活大調查」透過網路問卷,調查124名中風患者、與221名中風照護者發現,中風後常出現的肢體痙攣症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僅有37%患者可以獨立進食、25%能獨立洗澡及更衣、僅17%可以獨立搭大眾運輸或開車、也僅有28%可以獨立行走3到5公尺的距離,多數患者中風後的食衣住行皆需依賴家屬或照護者的協助。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周中興理事長表示,「一人中風,全家發瘋」,這次調查發現,超過6成照護者需要調整工作方式,如遠距工作或輪班,甚至無法繼續原本的工作,造成收入減少;另有近5成照護者坦言產生心理疾病或壓力,且因為照護家人影響人生規劃,除了照護的時間成本以外,中風照護的醫療花費也為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4成中風家庭平均每個月花費1-3萬元在聘僱看護、購買輔具、尿布、保健食品上,逾3成家庭每個月花費超過4萬元。

 

「單手超人」中風後勤復健,戰勝低谷重拾人生

 

2018年1月,鍾先生在上班時,被同事告知有嘴巴歪斜、走路靠左偏等症狀,送醫後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且左半邊身體失去知覺。初期無法自己翻身、上下床、飲食或如廁,除了聘僱24小時看護外,上了年紀的父母、乾媽、妹妹也需輪流照顧他,那時他的妹妹一週至少需請假三天,工作跟照護的壓力猶如蠟燭兩頭燒,也因此,鍾先生立志要早日重拾生活自理能力,在一週6天的密集復健訓練下,經過3個月的努力,鍾先生出院時能自己拄著四角拐走路、獨立搭公車回診復健,雖然原先的工作回不去,他也努力投履歷應徵,在2019年成功重返職場。

 

但是,左手因肢體痙攣,就算以右手用力扳也無法伸直,生活上無法派上用場,鍾先生自嘲是「單手超人」,因為無法伸直的左手就像「裝飾」,五年多來只能單手過日子,幸好在接受肉毒桿菌素治療,並搭配規律復健下,現在左手已經能拿起水杯,甚至輔助右手工作。熱心的鍾先生時常在社群上分享經驗鼓勵中風病友,也呼籲病友要調適心態,持續且積極地復健。

 

健保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治療,有助改善中風後肢體痙攣症狀

 

雖然中風後盡早且持續復健對功能復原有很大的幫助,但調查發現不到4成患者持續復健半年以上。蔡欣熹醫師表示,持續的規律復健對於患者來說至關重要,若停止復健,患部攣縮可能更嚴重,甚至永久失去功能,甚至造成永久性的關節攣縮,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導致簡單的清潔、飲食、穿脫衣服等都變得困難。

 

完整的復健計畫應採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並行,非藥物治療是指利用支架、輔具、電敷等常規性的復健運動;藥物治療是口服肌肉鬆弛劑等抗痙攣藥物,但若劑量過低恐效果不足,而增加劑量後可能會嗜睡;手術治療如脊髓神經背根切除術,對全身痙攣治療效果較好,中風後的單側痙攣較不適用此種治療方式。

 

近年新興的肉毒桿菌素治療,為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復健醫學會與台灣腦中風學會之「腦中風後痙攣治療指引」建議優先選擇的治療方式,不過此次調查也發現,僅有2成的患者使用。

 

蔡欣熹醫師表示,肉毒桿菌素治療,是透過抑制神經訊息傳遞物質乙烯膽鹼的釋放,來抑制肌肉活動和收縮。醫師會先評估患者各部位張力及關節活動度,客製化訂定需治療的肌肉與劑量,透過每3-4個月一次的局部注射,對張力過大的上下肢肌肉達到放鬆效果及避免攣縮,且沒有全身性的副作用,待肌肉張力減緩後,患者再搭配積極復健訓練,可以先設定目標,鎖定自己在意的一、兩個動作,慢慢有進步,病人也會有成就感。

 

肉毒桿菌素治療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符合中風發生後經復健、輔具或藥物治療上肢至少6個月以上、下肢至少3個月以上痙攣,影響其日常活動如飲食、衛生、穿衣等的患者即可申請給付,治療約3週就有肌肉鬆弛效果;若中風後初期肌肉張力太大,也可考慮自費使用。

 

蔡欣熹醫師表示,注射肉毒桿菌素除了幫助患者減緩疼痛、改善痙攣和增加行動能力之外,也能讓肢體外觀較恢復正常,提升對身體形象滿意度,有助於伸展痙攣的肌肉並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

 

中風後肢體痙攣復健不間斷,減輕家庭照護負擔

 

蔡欣熹醫師呼籲,中風後6個月至1年內是治療的關鍵期,此時的運動能力恢復最快,建議中風半年內可實行高強度的密集復健,待亞急性期結束後,將復健重點回歸職場適應或生活自理上,以免過度依賴照護者或家屬。患者若有肢體痙攣症狀可向神經科、復健科諮詢,降低失能風險,減輕照護者負擔並重拾生活自理能力。

台長: Melody & Lily & Mark
人氣(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