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予,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省,一九三三年(民國二十二年)出生於山東濟南。 愁予由於是軍人家庭出身的 ,父親鄭曉嵐生前為臺灣三軍參謀大學教育長。童年隨父親征戰的軍旅生涯,遍歷大江南北。曾就讀北平崇德中學,與同學辦起一個名為「處女地」的壁報,在壁報上寫詩。 一九四七年(十四歲那年)入北京大學暑期文學班 ,在校刊上發表處女作<礦工> 。此時愁予用筆甚勤,也在北平平民日報、中學生月刊投過稿。
一九四八年,他第一首公開發表的詩是刊登在武漢時報「文藝副刊」的<爬上漢口>。之後他又在衡陽力報的「新地」發表過一批詩。 一九四九年初,由於戰亂家人遷居衡陽,愁予進了道南中學唸書,和同學組織了一個文藝社名為「燕子社」 ,創辦並發行了油印的刊物《燕子》。並在五月以「青蘆」的筆名,自資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 一九四九年夏天,隨家人遷臺,住在新竹縣,秋天時進入了新竹中學高中三年級就讀。愁予在新竹中學時非常愛好體育,除任臺灣青年登山協會常務理事和滑雪委員會委員外,還是臺灣省的田徑代表和臺灣陸軍足球代表隊隊員。之後考上了中興大學 。 一九五一年,愁予開始陸續在台灣的《野風》雜誌發表詩歌,第一首便是<老水手>,之後又發表了不少詩作,時值中興大學畢業,畢業後曾在基隆港務局任職。 一九五二年,《現代詩》主編紀弦約愁予到台北見面,並給予嘉勉,此後他信心大增,除了在《野風》、《現代詩》,也在「公論報」,「自立晚報」發表詩作。 一九六七年,任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時,曾與朱橋合編過「幼獅文藝」,當時頗具反叛精神,想了很多新點子,辦活動、座談,搞專題策畫。 一九六八年,赴美國為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成員,次年進該校東亞語文學系任教,一九七0年人文學院「詩創作坊」就讀,並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復被接受進入該校「大眾傳播學」博士班研讀。一九七三年轉赴耶魯大學東方語文學系教書。 一九九0年初,他曾接任《聯合文學》總編輯,至一九九二年末才卸任,共三十六期 。在他擔任總編輯時期的《聯合文學》產生了一些特別的風格,原本由散文、小說與評論主導的雜誌,在愁予接任之後,六十四期有「近代著名情詩選粹」,六十六期推出「詩之旅」專欄,七十期的「詩世界」及七十一期的「詩潮」,此後,更立「詩」為一專欄,開放新詩作品的刊登的更大空間,使文壇注意起詩來,愁予對詩的努力與執著是可以看見的。 愁予目前出過十本詩集、三本選集,詩作近四百首: 《草茷與鞋子》 燕子社 1949.05 《夢土上》 現代詩社 1955.04 《衣缽》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6.10 《窗外的女奴》 十月出版社 1968.10 《鄭愁予詩選集》 志文出版社 1974.03 《鄭愁予詩集》 洪範書店 1979.09 《燕人行》 洪範書店 1980.10 《蒔花剎那》 香港三聯書店 1984.10 《雪的可能》 洪範書店 1985.05 《長歌》 自印 1986.06 《刺繡的歌謠》 聯經出版社 1987.06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洪範書店 1993.02 《隨身讀(12)夢土上》 洪範書店 1996.09 今年詩人已六十六歲了,創作的熱情卻依然不減。 愁予一表人才、倜儻瀟灑,他的朋友鄭淑敏女士就描述道:「我特別記得他有一套深綠色燈心絨布製成的西服與淺鵝黃色的外套,有一次我在雪地裡那麼著瞧見他提著公事包迤邐而行,雪落在他鮮致的身上,他的眼光卻似落在極遠的遠方」 ,這眼神有些許的縹緲、些許的神秘,人的風采與詩的風采同樣教人著迷。 熱情豪邁是他為人的特色,而且他也是詩壇出名的飲者。他說:「就像飲著濃度高的燒酒一樣,要閉目一下等著酒液先在舌際化開,再輕輕把香氣吸入肺腑。」 辛鬱說:「愁予善飲,卻從不亂性。跟他一起飲酒往往只需要少許鹹菜或花生米豆乾之類,一面品味一面歡談,有時興緻上來,大家便展喉清唱,盡歡而散。」 可以見得他是一個性格灑脫的人。 愁予愛打抱不平,常常為了別人的事得罪他人。他在詩壇廣結詩友,有紀弦、覃子豪、李莎、方思、ヾ弦、葉泥、羅行、林泠、商禽等等,大家都樂於與他相處。 ヾ弦說:「詩人鄭愁予就是這麼一個『迷迷糊糊』的天才,一個愛山、愛水、愛飲酒、愛雲遊的漢子。論人,有幾分憨氣;論詩,有幾分仙氣。朋友們喜歡他,讀者們喜歡他。」 這樣形容他貼切極了。
文章定位:
人氣(36)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