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2-14 13:42:28| 人氣2,7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庸.第二十章 哀公章 (一) 白話註釋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章文哀公問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語譯】魯哀公問治國之道。

孔子說:「文王、武王施政的方法,都記載在木版和竹簡上。只是當他們在位的時候,這些政治制度才能實施的起來;但是,當他們死了之後,這些政治制度自然也就消逝滅亡了。用人來推行政治制度時,自然會推行快速,並穩定的步上軌道;同樣的,地上養分夠多的時候,樹木自然會成長迅速並且枝葉茂盛。治理國家的政事,如果是以仁德來施行的話,就像是蒲葦(蘆葦),有好的地氣自然快速成長。所以治理國家在於人,這首重在能得到仁德有為之人才,而求取人才又必須從修養自身做起,修養自身,又必須遵循著中庸之道來行仁德,則修此道才能真正歸之於仁。

【分享】政治。政,是政策、法令、規則。治,是管理、修建。

兩字的涵義就是「政」是眾人的事;「治」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就是政治;這是字面上的解釋。

這裡有另外的解釋,「政」一樣是百姓的事;「治」是管理、修建;明白政令、政策是否有利於百姓,以百姓的需求去修改重建,才是真正體民所需的政治。

古今觀之,居高位者大多依某幾個階級去施行政治,所以多數的百姓並未蒙其利而深受其害。

若是聖者,則依百姓之苦,體察入微,進而改善,讓百姓因政治而受其利,因政治而改善生活,這都是因為聖者之仁心治國;若無仁,如何體民所苦;若無德,如何求取賢才,為百姓制定良好的規章,為了一切造福百姓所努力。一切不因改朝換代而滅亡,不因一己之利而禍害百姓;不因無德而賢才匱乏;不因無仁而遺臭萬年。

今之為政者,若因一己之私而口出惡言;因一己之無明而毀損他人;因一己之無德而造謠生事,不用等待上天的處罰;因為連百姓都會冷眼觀之,嗤之以鼻,又何必等報應的來臨。

為政者,心存仁善,天地自會回應,百姓自會心領神會,不需太多的說明與解釋,自會得到百姓善的回應。

台長: annewu
人氣(2,798)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中庸 |
此分類下一篇:中庸.第二十章 哀公章 (二) 白話註釋
此分類上一篇:中庸.第十九章 達孝章 (二) 白話註釋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