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搬到現居時,認識了一個鄰居,感覺是一個很酷話不多的人,也是一個會為自己爭取權利的人;或許是因為不熟悉,總是只以點頭作為打招呼的方式;直到他結婚了,也有了兩個可愛的小寶貝,感覺得到他的臉部線條似乎柔和了許多,也比較有笑容,或許這就是為人父母的喜悅與學習,讓人可以改變以往的性格。
個人是很重視孩子的規矩,但也很疼愛孩子;可是為人父母之後發現,家中確實一定要有黑臉與白臉的角色,以避免孩子恃寵而驕,成為社會上的不定時炸彈。無法選擇的,我只能當那討人厭的黑臉,不過母子的天性真的是無法抹滅,即便這母親多麼的嚴厲,孩子還是會黏在母親身邊,這真是父親角色的失策啊!心中暗自竊喜。
唯一的壞處就是,不得不堅持著執行規矩的任務且不能動搖,望著孩子們無邪的臉龐,常不小心的差點堅持不住;但若是不堅持,孩子就容易走鐘,等孩子長大後也不可能輕易的再改變;所以即便不捨,也一定得板著臉堅持,期待孩子們了解規矩,期待孩子們行為端正,而後成為社會上真正的棟樑而不是不定時炸彈。
不期待別人可以認同,因為每人的教育方式畢竟不同;但在少子化的現代,好的家庭文化能夠帶給孩子在社會上,無論是工作環境,無論是學校生活,無論是鄰里相處或者是親友間的互動,帶來良好的人際善緣;雖不是一開始教育的初衷,卻不知不覺的帶來了這種良善的緣分,很有趣的。
我們所期許孩子的是尊重他人、注意禮貌、樂於分享與保持寬容的心;若沒有尊重他人的心,容易心生傲慢,自恃自己學識高,家庭富裕與他人有心態上的等級之分,無形中其實是損壞了自己與他人的緣分;個人嚴格的要求孩子們切記,因為我們需要感謝與感恩的人實在太多。
在這冷漠的社會,我們經常期待他人應該要幫忙;若沒有主動幫忙就說人冷漠;若沒有人同情,便說人無情沒有愛心;個人很不認同,會說不認同是因為,人人都有其苦衷,也不是每人會到處去訴說他的苦。
比如有些人雖不符合博愛座的條件,但也會去坐那個位置,個人並不覺得有何不妥,因為空位就是為了讓人填滿,而不是失去它的價值;你願意讓位是你的慈悲心,這慈悲心是自然而生,而非讓人強迫才表現出來的。
真正有修養的慈悲長者,對於他人的讓位是很不好意思,也心懷感激。若是有人因不讓位而破口大罵的羞辱,這讓與不讓便一目了然。雖不認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總有些人不值得我們尊敬;或許他心靈貧乏,也或許他生病了;但對於教導孩子,我們還是期待他們可以熱心分享與敬重他人,畢竟不是他人本來就應該幫助你,而是他們的慈悲心展現,所以我們更應該心存敬重與感恩,不可視為理所當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