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疑問品(三)》的無相頌第一句「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便是修行人生的最好詮釋。
很多人一聽到要學佛經,當下的反應便是「這太難了,我不行。」但佛經卻是人生修行路上的導讀,經裡的意思很平凡也貼近生活,可是如果缺少了對生命的體會與瞭解,就容易誤會經意,也難以將佛經融會貫通,所以距離佛經便越來越遠,最終失去了瞭解生命真正意義的機會。
「無相頌」是六祖惠能送給在家修行居士的一項珍貴法寶,最先的兩句偈就如同中庸一開始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意寓相同,將經中的精華完全展現出來,其餘的內容都只是為了釋意這一句話所做的補充。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曾跟許多人一樣,實在是看不懂這文言文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何古人講話要如此簡潔,即便是國文程度還算尚可的我,每次碰到文言文就覺得周公又來找我下棋了,所以意志不堅的我,也只好跟著他老人家到夢裡去短暫修行了;於是之前的我一樣不敢輕碰佛經,偶而聽聽電視上的師父或佛堂的講師講解,但自己絕不會主動去拿來研究。
學習了一段時間,課程的內容也需要進階,這進階就是希望讓自己選擇一部經典去研習,然後寫寫研習經典後的心得;這學習或許是為了安定我們的心志,讓我們可以專心一志的修行,這對我來說確實達到了一點效果。
研習的過程讓我願意主動去瞭解、去研讀,以祈求能真正瞭解仙佛當初為眾生開釋的真義;所以才說修行的緣分到了,擋也擋不住的。但這偶而的精進推著自己去聽、去看、去瞭解,事實上還是不夠,因為在這過程中,仍然容易被怠惰的心給阻礙著,只能期盼一小點的精進足夠讓我清洗繁亂的心靈。
當然在這社會中想保持清淨的心確實不容易,所以才說「心平何勞持戒」。就是因為這煩亂的塵世很難讓自己心平、心安;計較、分別、貪欲、執著、妄想....這麼多不平,難以心安的事,如何讓心清淨、如何視眾生皆平等?也因為在這塵世的泥淖中要保持心淨的修行並不容易;所以在不簡單的環境裡,若是仍可平靜地看待一切,視所有眾生都在平等的地位,不受外在環境影響,又何必需要像廟裡的修行人一樣持戒修行呢!所以才說要借眾修己,運用周邊人事物來提升自己。
我們經常非常的羨慕孩子們的赤子之心,覺得乾淨的沒有汙染、潔白的沒有汙點,是我們一心所嚮往的初心;而我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赤子之心,只是因為被自己的慾望給掩蓋住了,所以神秀大師說「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因為以現在尚在基礎修行階段的我們,也只能學習神秀大師所說的去做,真正的完全做到了之後,才有機會踏上惠能祖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我們真正恢復本來的赤子之直心,用這天給我們純白無瑕正直的心(天心)去做的任何事,便不會偏頗,所言所行皆是正道,又何須透過坐禪來安定自己煩亂的心,這便是「行直何用修禪」。
短短的兩句,就說明了即便是出家修行,也一輩子難以達成的目標,更何況是在家修行,所以更要努力去收斂自己的心性,然後努力去實踐修行的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