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清-自我成長
最讓我憎惡的卻是自己,當時我想,何苦要背負這種可憐人生繼續活下去?何苦繼續掙扎?我感受到自己極度渴望從世界消失,強烈的程度遠超過我的求生本能。
「我無法再跟自己活在一起了。」我的內心反覆浮現這樣的想法,突然間,我意識到這個想法似乎哪裡不太對勁。「我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我心想:「如果我無法再跟自己活在一起,那不表示我是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是我不再想與之活在一起的『自己』。」我繼而又想:「他們之中說不定只有一個是真的。」
這個奇特的領悟,讓我極為錯愕,以致我的思維驟然而止。我的意識無比清晰,但就是沒有任何念頭升起。接著,我感覺自己被吸入一個能量漩渦當中。
以上摘自-當下的力量-艾克哈特著
昨晚跟輔導組夥伴在線上培訓,講述「自我肯定與自我成長」這節課,引用上述的例證,艾克哈特的覺悟,如同置死地而後生的物極必反,從極度絕望之中,產生自性智慧的啟發,啟發「旁觀者清的觀照」,當下的「一念之轉」,讓他「由迷轉悟」的清醒,認清小我的存有,進而啟發「真我的醒悟」。
像是艾克哈特的覺悟,即是修道修心的頓悟。當下靈光一閃的轉念,即是「轉識成智」的妙用,從外境的紛亂中跳脫出來,轉向內在的觀照,照見小我的妄想執著,自然從紛亂的心境中解套。
如同隊輔在輔導小團體中學習分享,表面上是講給他人聽,事實上是講給自己聽。
一旦真心誠意的自我坦露,必然「啟發」真我的觀照,當下引發「旁觀者清的反省思考」,只要願意把本身的問題講清楚,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半。
因為講清楚問題就是「誠實面對」,面對不逃避問題之後,進而「澄清問題」的前因後果,「發覺」真正造成問題的起因,來自本身的「黑洞與非理性想法」,不是外在環境的刺激影響,也不是某個人的言行態度。
像是每一年營隊成長列車時段,小隊班員的分享談心,需要大量的時間,往往一位班員分享的時間就超過半小時,成長營小隊分享時間,常超過五個小時。
為什麼班員願意坐在一起分享五個小時之久?
因為現今的孩子活得很辛苦很可憐。辛苦的是承受龐大的壓力與負能量,不知道如何紓解釋放。可憐的是有苦難言沒有人可以對話,父母親太忙碌沒有空,老師太多事沒有心聽,如果本身是獨子,又沒有兄弟姊妹可說,告訴同學的後果不堪設想,唯一可以安心講話的地方就是營隊。
小隊分享必須遵守「保密、信賴、真誠開放」這三個原則,加上小隊經過隊呼比賽與大地遊戲之後,產生強大「凝聚力與信任感」,到了營隊第二天晚上,小隊分享的圈圈完全緊密,可見班員與隊輔之間都能互相信賴真誠以對,所以班員講得很安心也很開心。
當場開口分享的班員,產生「旁觀者清的反省」,一旦講出來就「釋放」累積的壓力。
再者隊輔藉由「發問與歸納」,引導班員更深入的反省思考與具體坦露,輔助班員做到「自我了解與自我覺察」,「了解」本身的慣性反應,「覺察」起心動念的偏差,進而鼓勵班員訂定「自我改變的目標」,班員就能「自覺性」的轉化妄念與解決問題。
事實上成長列車的進行過程中,當場班員聆聽他人分享述說的時間,必然超過本身分享坦露的時間。
同樣的,當場專注傾聽的班員,同時產生旁觀者清的反省觀照,如同「照鏡子作用」,從他人的分享過程中,引發自性智慧的「澄清認知」。
記得自己帶領第一年輔導小團體,分享個人的「家庭畫像」,當年參與小團體夥伴的因緣很特殊,大多數都是雙親不全,有的是單親家庭,有的是父母病故,以致每一位夥伴分享過程,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直到最後一位夥伴說:「今天聽完各位夥伴的分享,自己才了解父母親都俱全健在,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原來這位夥伴認為父母親俱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以前不懂得感恩珍惜,直到聽了其他夥伴的分享之後,當下才恍然大悟,產生「旁觀者清的全新認知」,引發出「感恩與惜福」的正向心念。
由於這位隊輔的反省成長,讓自己更加肯定成長列車的分享談心,必然能啟發班員的「感恩心與反省心」。
事實上感恩心與反省心的啟發,即是天理良心的顯現,這是本有良知良能的體現,更是營隊最關鍵的成長性。
這兩年常常閱讀網路小說,發現某些網路小說會採用「穿越時空的穿越者」,來發想述說故事,讓我們產生不同的思考角度與體會。
小說中主角是穿越者,穿越者如同旁觀者清,「清醒」的做出判斷,「清楚」的看到人性善惡,「清明」的認知因果關係,抱持著本身的「自由意識與自主意志」,不會被他人牽著鼻子走,避免受到外在的環境影響。
只要我們學習時空穿越者的角度與心態,善用旁觀者清的角度,保持「清醒清明」的心態,自然產生「先知先覺」的設想觀照,避免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
當局者迷如同「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陷入無常迅速的危機。
如今是末後一著,未來的天災人禍必然越來越多,每當看到眾生在受苦受難,我們身為修道人,要從苦難中覺醒,引發知苦離苦的醒悟,更要發愿去救苦救難,救度眾生的靈性脫離生死苦海,這是悲智雙運的具體實踐。
2021年6月18日 星期五11:38:38A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