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與引導
第七年來到美國長住,繼續學習從「主導」轉換成「引導」。
以前在馬國長住,無論在佛堂或是營隊,往往站在主導的立場,導致自身的主見很強,主觀意識很堅持,有時候因為堅持己見,造成衝突與溝通不良。
當時欠缺反省與自覺,直到老師慈悲指示自己來美國長住,面對全新的因緣,自然破壞過去的慣性,迫使自己從心歸零與重新省思,終於了解老師的用心良苦,為了引導自己自動自發的反省認錯,給我閉門思過的機緣。
主導往往對他人有所要求,要求伴隨著期望,當期望落空變成失望,失望常常引發「怨恨惱怒煩」等負面的情緒反應,不知不覺中跟他人結惡緣,造成人際關係的裂痕。
當我們不要求他人時減少衝突
當我們不要求自己時減少壓力
前天心裡面靈光一閃,寫下以上兩句話,沒想到昨天早上收到考卷,對方的一句話引發自身的不滿,事後善用四句話清理,猛然發現前一天心裡面已經出現批判對方的聲音,當時以為清理之後就化解,事實上並沒有全然地放下,因此對方的一句話成為導火線。
原來自己本來沒有主導的期望,也沒有任何要求,直到對方答應某件事之後,又臨時改變主意,表面上看起來是一件小事,一旦觸動自身的應該主義,當下認定對方不應該翻案,破壞說好的約定,當下心裡面產生懊惱不悅的反應,導致自身再次表達意見時直接尖銳。
站在溝通的角度來說,自己說出真心話,讓對方瞭解我需要被尊重,即使我們考量的角度不同,最終我沒有堅持已見,還是保持應變的彈性,接受對方臨時提出的建議,可惜的是我沒有笑一笑就放下,而是感到不滿與不爽。
歸根究底還是自身的火候不足德性不夠,當下沒有警覺到起心動念,忘記用引導的角度跟對方溝通協調,一不小心又讓主導的慣性登場。
主導與主見如同雙胞胎兄弟般,往往是同進同出,當自己企圖主導,必定會提出主見,當他人接受我的主見,很快地雙方達成共識,相反的,當對方不贊同我的主見時,往往造成意見不合的對立衝突。
記得2008年第一次到美國長住,在兩天法會畢班之前,老師慈悲臨壇跟大家溝通,現在台灣講師來到夏威夷長住,詢問大家是否願意多上一些課?
當下自己感到很驚訝,為何老師要用鼓勵溝通的語氣與大家商量?這種開班的道務,其實老師一句話就決定,根本不需要溝通。
事後自己才知道,夏威夷佛堂的因緣不同於其他地區,每週的週四是講員班,週五是辦事人員班,週六是基礎班,一週有三個晚上開班,而且這三個研究班都是由當地壇主們共同護持,大家都非常盡心盡力。
將心比心去設想,如果增加一個週二經典班,等於一週要去佛堂四個晚上,如果正好遇到當週有初一十五,等於一週去佛堂五個晚上,這樣子一來會有時間壓力,怪不得老師要用鼓勵與引導的方式跟大家溝通,不用主導的方式直接決定。
感恩老師慈悲的示現,帶來全新的思考角度,因此這些年來自己在夏威夷長住時,也是善用鼓勵與引導的方式,鼓勵當地的壇主與講員考講師,如今當地已經有十一位考試過關立愿的講師,繼續引導發心修辦的道親學習練講,這個月初有四位班員通過考試立下講員愿。
每一年週二精進班的課程,到底要講述那部經典?請大家表示意見,不是由自己主導決定,大家想要研究那一部經典,自己全力以赴的配合,希望大家都樂於出席聽講,以達教學相長的圓滿。
引導需要尊重與同理,將心比心的為對方設想,尊重彼此不同的想法,如此才能隨順因緣與善了因緣。
由於加州明心是家庭佛堂,跟夏威夷佛堂的因緣不同,當初從設壇開始,自身抱持很大的期許,導致對於當地壇主夫妻也有很大的期望。
不過諸多因緣的變化,並不是我們可以掌握,每一個人的發心發愿,更不是我們可以要求,因此自己重新調適心態與調整腳步,用引導的方式跟大家溝通。
像是這次聽到壇主的反應,有道親希望增加一個月兩次的週五研究班,因此開班時跟大家先溝通一下,至今還沒有完全定案,因為要尊重每一個人的意願與選擇,到底有幾個人要練講專題?有幾個人要繼續練講故事?請大家自行做選擇。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發心到國外開荒之後,常常反問自己:是否做到盡心盡力?是否做到問心無愧?是否做到體天應人?是否真誠感恩與實心懺悔?
開荒下種除了開道荒,更是自性自度開心荒,藉由開荒的機緣來修煉與磨練,修煉自身的火候,堅定信念與愿力,磨練應變的能力,引發自性的智慧,唯有配合上天的撥轉,隨順眾生的因緣,引導眾生認知真我與認理實修,才能達到體天應人的圓滿。
10/20/14
10:53:38 A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