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到
今年成長營畢業生的呈現,完全是自發性的凝聚,營隊從來沒有鼓勵班員要做些什麼回饋,孩子們的真心帶給自己很深的感觸與感動。
感觸良多的是他們善於應用現代科技的工具,事前做好聯繫的工作,串聯起彼此的心意,這些從小在營隊長大的孩子,非常重視最後一次的參與。
感動的是他們更加瞭解天恩師德與報恩了愿的關聯性,有位資深的班員在意見調查表上表示:最喜歡的課程是天恩師德,從營主任的眼中感受很多。
他們像是一群營隊培育出來的幼苗,準備離開溫室的保護,迎接大自然的洗禮,未來他們會在風雨中成長茁壯,成為一片綠意盎然遮蔭眾生的森林。
這些孩子的熱情,讓自己回想到營隊早期的幹部群,大多數是在學的大學生:小沈、阿凱、元俊、右仁、國生、小bird、巧娟、阿may、昭德、明中、偉文都是創意無限與熱情無窮的年輕人。
當年幹部群成員是社會人士的包括自己、淑瓊、叔仁、華勝、靜文、鶴珍、大欣、惠珍、麗觀等人都沒有超過三十歲,大夥有志一同的從零開始,創造出全心奉獻的營隊。
古早的幹部會議很像是辯論會,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創意與想法,彼此之間的討論,往往是一發不可收拾,常常是挑燈夜戰,直到共識建立表決通過之後才結束。
開完會大夥一起去吃宵夜,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縱然剛才爭執得面紅耳赤,根本沒有傷感情,更不需要擔心講話太直接會考倒人,彼此之間的信任感是簡單明確,因為大家都肯定營隊是老奶奶的慈心悲愿,所有不同的意見都是為班員設想、為營隊的圓滿。
共識的建立需要時間來研討與醞釀,不是一朝一夕做到的,建議年輕的一代勇於表達創意,只要對營隊或是班員有助益,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傳達給幹部。
營主任總是耐心的陪伴著我們,給我們極大的發揮空間,只有在彼此爭論不下時才出來指點一二,自己扮演把關的角色,由於夥伴們大都是在救國團康輔或是各校社團帶動的佼佼者,提出的建議有時候過於外放,超越道場的尺度,當場自己會提出質疑與修正,引導大家回歸到基本的共識與道念。
初期的營火晚會是非常傳統,有高大的營火堆,從德慧亭拉線俯衝下來的火鳥,一旦燃燒起來火焰高達兩公尺,非常的壯觀與感人,最後結束燃放沖天炮,所有人的情緒都HIGH到最高點。
最早的大地遊戲是名符其實的大地遊戲,因為場地位於屏山後面的大草原,在大草原上設關進行遊戲,各小隊在大太陽與大風的助陣下,充分享受陽光與山風的洗禮,玩完之後真是全身舒暢。
古早的輔導會報像是案例研究,由於輔導員的經驗接近空白,因此全部隊輔圍成大圓圈,針對小隊的帶領方式與班員的回饋反應等,需要一一的檢討與表示意見,大家都是聚精會神地聆聽,戰戰兢兢認真做筆記,吸取他人的經驗,惟恐漏聽到一個重點,直到天邊微亮的時分才結束,洗把臉刷牙之後,大哥哥又是一條好漢,大姐姐變身美女,大夥五點半集合叩首。
誠如營主任慈悲過三組的核心精神:課務組是智慧的化身,輔導員是善用「悲天憫人」的愛心與耐心,活動組的呈現與帶動是「帶給班員快樂」的「慈」。總括地說三組的道念是發揮慈悲喜捨的無量與智慧。
當年營隊結束後,最開心的事情是回到山上總檢討加上慶功,記得有一年總檢討結束後,大夥在一起通宵夜談感情生活,看著夥伴們邊講邊睡,醒來後繼續開心地述說與傾聽,彼此之間互相鼓勵與回饋,不僅解開自身的心結,更學習真誠面對與自我坦露,凝聚彼此的感情。
隔天的重頭戲是在祖師殿前面廣場舉行水球大戰,大夥像是小孩子般互擲水球,彷彿把累積的壓力與疲憊感全部釋放,在炎熱高溫的屏山上,水球帶來的清涼與歡笑永遠存檔在我的心底。
以前身為副營主任的自己,基本上是營隊的訓導主任,三天幾乎沒有笑容可言,因此夥伴為了避免班員回家不要做惡夢,結業式的最後會借題發揮玩我一下,有時候是鼓動大家要我在台前跳營歌,製造意外的笑果,或是給自己一個驚喜,讓我在台前破相而笑,大夥真的用心地做到扶圓補缺。
老奶奶成道當年的十月,在屏山的三天法會中附設小天使班,照顧班員與辦事人員的小孩,這是道場的創舉,前賢交由育樂營團隊負責承辦此班。
記得在法會的第二天老奶奶慈悲臨壇,這是老奶奶成道之後,第一次公開臨壇,對著在場所有點傳師們慈悲的交代:要好好照顧育樂營這些年輕人。
往事歷歷如在眼前,當時自己帶著所有夥伴跪在後面,看著老奶奶慈悲述說的當下,大夥哭得很傷心,感恩老奶奶在天之靈的護佑,隔天帶領小天使們到德慧亭謁靈,班員大聲唱著歌,感應到老奶奶在我們身邊陪伴著我們,彷彿從來沒有離開過。
謁靈是營隊三天中最有意義的部分,記得營隊十週年時,自己跟夥伴們相擁而泣,把累積的壓力全部化為淚水,在營隊二十週年,馬國新山區幹部回台灣觀摩,我們在德慧亭重發心愿,畢竟在不斷的嘗試與摸索的過程中,營隊才能培養出人才與經驗價值。
營隊的傳承建立在感恩與報恩了愿,時時感念天恩師德的護庇,為了報答父母恩,學習老奶奶的孝德,盡心盡力做到大大孝,期許每個人做到報恩了愿的奉獻與承擔。
第一個十年是營隊的基礎期,從三組改成三班制,後來把高中班獨立出來另設成長營,從最初一年一梯次育樂營到如今三梯次的營隊,加上親子營的創立,每一段成長的歷程都是從零開始,充滿挑戰性與實驗性,縱然過程是非常艱辛,卻有甜美豐富的成果。
直到二十週年時,看到泰北營隊的持續發展,更加肯定上天賦予我們的使命,更加體認到老奶奶的慈心悲愿,原來營隊的開辦如同開荒下種一般,每一個孩子如同一顆種子,在屏山三天種下愛的種子,相信日後必然會發芽成長,未來成為並肩打拼的好夥伴。
今年的夥伴中有不少是從小在營隊長大的孩子,屏山是大家心目中的快樂天堂,像是另外一個家,也是一個避風港,無論遭遇到多大的困境或是痛苦,只要回到屏山的懷抱,感受老奶奶的大愛與夥伴的真愛,每個人都在愛中成長。
營隊的未來是建立在夥伴與班員的善心善愿,有更多的班員長大畢班升上來,參與培訓當大哥哥大姐姐,成為承先啟後的新生代,相信上天將會慈悲撥轉,再次給我們學習了愿的機緣。
像是小逸、千群是阿MAY姐姐在成長營帶過的班員,如今她們已經是獨當一面的班導,成為優秀的新生代幹部,這是一棒接ㄧ棒的接力賽,營隊需要積極培養出江山有代人才輩出的接班人。
期許成長營的畢業生成為新一代的人才,未來集合老中青三代的幹部與夥伴,共同聯手開創新地區的營隊,相信營隊是開荒下種的先鋒,只要上天鋪排好因緣,我們一起走到孩子需要營隊的地方,把老奶奶的心愿發揚光大。
8/20/12 12:03:36 P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