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諸己聞過則喜的檢討
昨晚幹部會議進行營隊第一梯次的檢討,大家的發言非常踴躍與熱烈,達到意見的交流與彼此的溝通,從八點半開到十二點半,期許週四培訓的三組檢討,帶動出具體的修正與反省,相信第二梯次的營隊會圓滿成長。
幹部會議結束之後,有位幹部提到目前夥伴很怕被檢討,似乎認為檢討的過程是充滿批判的壓力。
當下反省到過去自身的誤導,常常執著於是非對錯的認定,嚴厲批評各組的過錯,要求夥伴與幹部承擔起責任,卻沒有引導夥伴從反求諸己的心態上著手,沒有鼓勵夥伴勇於認錯與改過。
當夥伴無法虛心接受檢討時,引發個人的慣性反應或是自我防衛,習慣找理由或是藉口,沒有觀照到自身的起心動念,導致夥伴偏重於事情的完成,忽略了心性的修煉,產生事功的執有,卻忘記我們是辦天事,要對上天對班員負責。
不需要害怕犯錯,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過錯在哪裡。
我們要接納錯誤的發生,彼此包容犯錯的後果,從錯誤中發現成長的啟示,從檢討中肯定進步的空間。
在營隊的參辦中,明知道各組與個人的分工,卻沒有盡忠職守是最嚴重的,不小心不經意造成的失誤是過失,若是太過與不及,以致於沒有做好本份是需要檢討的錯誤。
一、小心本位主義,記得要分工更要合作
二、小心我執我見,記得要虛心求教與真心接納
三、小心自以為是,記得要確認再確認
四、小心自作主張,記得要請示與請教
五、小心漏洞缺失,記得要互相提醒提前清點
六、小心理直氣壯,記得要謙恭和藹語氣溫和
七、小心急躁急性,記得要放慢腳步輕聲細語
八、小心本末倒置,記得班員最大營隊為重
昨晚在檢討課程活動時,反省到近年來沒有帶動三組共同過流程,這是自身最大的過失,因為營隊的五大要素:人員、事情、物品、地點、時間,需要三組之間充分的瞭解協調,若是沒有建立共識,欠缺確認的動作,很容易造成認知上的誤差,演變成臨場執行上的漏洞。
譬如說課程活動的帶領,到底是講師自身來帶動還是課務組的夥伴來帶動比較適合?課程活動的器材準備與保管,到底是講師自己搞定還是課務組全權負責?
像是這次國小班發生的狀況是孝道課程活動進行前,臨時找不到器材,若是授課講師在前一天,先提醒課務組找出運送上山的器材,同樣的課務組在前一天晚上過細流程時,立刻請課程助理清點器材,若是在前一晚發現器材的問題,還有補救的機會,活動開始前發現就沒有補救的時間。
由此可見每堂課包括課程活動的完成,需要授課講師與課務組互相合作,最關鍵的是事前彼此提醒與確認,自動自發的溝通聯繫,讓每節課都順利完成。
營隊三天裡面的事務與流程是龐大與繁雜,夥伴彼此之間的溝通聯繫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在互相溝通的過程中,傾聽與發問是基本動作。
每當我們忽略了傾聽,往往會用自我主觀的想法去思考判斷,每當我們沒有做到發問的動作,很多事物的細節將會籠統帶過,造成疏漏而不自知。
昨晚檢討到某位夥伴的帶動不足,組長與負責人都反應在上山前,曾經跟他溝通過,他的回應是我知道了不用說了。
可惜的是他在臨場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的設定,欠缺關注班員的反應,也沒有確認班員是否學會,更沒有請問在場幹部的意見,帶動完之後,並沒有警覺到自身的缺失。
從修道修心的角度來說,這是我執我見的慣性表現,也是自己常常犯到的毛病,總是以自我的判斷為中心,忽略了他人的想法與班員的反應。
最可怕的是當事人並沒有發覺到自身的過失,仍舊是停留在不知不覺感覺良好的狀況,若是面對他人的檢討,常常是無法接受與反省,只是感到難過與挫敗。
我執我見是修道修心上最隱微的盲點,在修辦的過程中,最大的敵人是我執我見,沒有外在的人事會否定你,唯有我執我見會考倒自己。
每當自身有一廂情願的想法與做法,並沒有與他人討論過,也沒有跟幹部溝通研討過,往往在夥伴的經驗不足,臨場應變的能力有限,我執我見成為營隊的致命傷。
記得多年前有位夥伴,曾經認定晚會的活動是他負責,他可以百分之百的決定帶動的方式與時間,最後造成越玩越亂接近失控的場面,當年慘痛的經驗,帶給我們很大的教訓。
無論大小的活動都是營隊整體性的一部份,並不是個人可以決定,每位夥伴都要以整體為重,這是放下小我完成大我的共識。
如今手機與電子通訊的發達,不見得有辦法彌補溝通上的漏洞,像是這次在紅樹林捷運站漏接班員的經驗是最佳案例,輔導組沒有提供班員的名單,沒有聯繫好上車的地點,沒有與課務組做到確認的動作。
最重要的是戰戰兢兢不厭其煩的態度。
請每位幹部與夥伴都有戒慎恐懼的心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保持警覺,專注在每個細節,當下面對變數時,必然會關注到彼此的聯繫,同理到對方的反應,做到不厭其煩的再次確認與連絡,自然化解危機出現的可能性。
這梯次營隊的洗澡時間,出現有趣小插曲,當國中班女生先洗完,輪到男生小隊開始洗時,突然有位班員衝出浴室大聲說沒有水。
當課務組夥伴緊急應變時,發現並不是沒有水,而是有幾間浴室沒有熱水出現,當場檢查才知道,有一個輸送熱水的馬達沒有開動,燒洗澡水的夥伴少做了一個動作,當沒有人做到確認熱水時,漏失就會出現了。
若是馬達未啟用,顯見之前進入浴室的幾個女生小隊同樣沒有洗到熱水,卻沒有人反應與發覺,可見輔導員需要多關注班員的狀況,這是我們要反省的重點。
昨晚檢討時,有位夥伴提到國中班第一天下午的課程活動大富翁,由於接續在隊呼比賽之後,班員與輔導員剛剛很用力的呈現隊呼,沒有聲音與力氣再大聲喊口訣,建議調動課程活動的順序。
當下自己的反應比較直接,因為課程活動的目的是引發班員的反省心與因果觀的瞭解,重點不是喊口訣,當下建議刪除喊口訣,引導班員安靜的反省與表達,不需要再用喊口訣來帶動氣氛。
感謝這位夥伴提出的建議,引發大家思考到本末的認知。
課程活動的根本是配合課題的闡述,課程活動的主軸是幫助班員學習與體驗到講師授課的內容,至於炒熱氣氛與口訣呼喊只是配角,若是為了配角而變動主角是捨本逐末。
由此可見檢討的目的是扶圓補缺精益求精,並不是找麻煩挑毛病。
期許夥伴建立正向成長的思考與勇於面對的態度,不需要擔心被檢討的難堪,而要擔憂我們的疏失,是否影響到班員的學習成長,不需要有檢討的壓力,而要把壓力轉化為突破我執我見的動力,建立大公無私的坦蕩心胸,坦然面對與接納檢討的過程。
營隊是每一個人的,無論有任何的錯誤過失是每個人的責任,並不是某個人的責任。
以前本身有強烈的完美主義與應該主義,每當發現夥伴犯錯或是自身做錯時,心裡總會感到強烈的懊悔與痛苦,如今終於學習到反省轉念,以聞過則喜的正心正念來接納,不需要用完美主義與應該主義來要求自己與他人。
允許犯錯將改變自身的心境,同理犯錯者的心情,學習用柔軟心去澄清與包容,重要的不僅是成果的圓滿,更重要是每位夥伴體會到修道修心辦道盡心的護持。
聞過則喜是昨晚會議結束之後的心情,內心感到平靜與法喜,當我們為營隊為班員共同設想時,即是同心同德的體現。
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