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夏天,天黑的很晚,大概八點左右太陽才下山,所以感覺一天的活動時間變得特別長,我們通常會在下午五點之後才外出閒晃,逛一逛吃完晚餐再回家,回到家大概都九點多了。
(在成都我可以很晚睡~)
(可是晚睡人家氣色會不好....人生會變黑白的...原來黑眼圈也是成都特產)
人民公園附近是不錯的閒晃地帶,TY開玩笑說中國很多地方都以「人民」為稱,例如「人民銀行」、「人民日報」、「人民公園」、「人民幣」諸如此類,但事實上都不屬於人民。成都人民公園原名為少城公園,最初建於1911年。寬窄巷子就在人民公園附近,只隔一條馬路,兩者都屬於過去成都少城的一部份。早在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時,成都城就分為太城(亦稱大城)與少城(亦稱小城),人民公園因為地處少城範圍而稱為「少城公園」。
(在公園裡頭很多人拿著特製的大毛筆,沾水在地上寫書法,字都寫得很好,也環保,水一乾地板就乾淨了。
)
(注意看圍觀的群眾,手上都沒閒著,幾乎兩手都拿滿了食物...)
人民公園裡頭最著名的是保路運動紀念碑,建於民國二年(1913年)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前夕四川愛國志士發動保路運動爭的死難者,由民國川漢鐵路總公司在國內修建「辛亥秋保死事紀念碑」。這個紀念碑特別之處在於四邊是由四位不同名家用不同書體撰寫而成。
(相當有特色的紀念碑)
(李氏父女遊人民公園,紀念碑上頭刻有火車頭的圖案)
(帥吧!媽米怎麼那麼會生....)
(水吧!拔鼻眼光怎麼會這麼好...)
(誰能跟我比)
(為我那又會生又有眼光的父母喝采!)
人民公園裡頭老人很多,我們剛好看到有一區塊相當多人,有樹蔭圍繞看不太清楚那些人在幹嘛,TY很好奇跑進去一探究竟。
(一群人在議論紛紛,不知道在幹嘛?)
不久之後,TY帶著一股神秘的笑臉要我自己親身去瞧瞧,我走進一看,原來是紅娘聯誼社每天下午五點到七點固定在公園裡頭聚會呀!真特別!
(這張不錯唷!!拿著照片品頭論足)
(海「龜」博士尋緣~還是醫學院醫生唷!)
(尋緣啟事)
(掛滿公園走道 一整排都在徵婚)
不知道這種紅娘聯誼社的經營模式在台灣複製能不能行得通?
人民公園裡頭另外一個景點是歷史悠久的「鶴銘茶館」,聽說從明代至今,相當古老的茶館,環繞著湖邊,景色相當宜人。我們去的時候,客人都不多,空蕩蕩的竹藤椅子,顯得有些落寞。
(相當有歷史的「鶴鳴」茶館)
(空蕩蕩的茶館,和想像差距很大ㄟ)
(掏耳朵的師傅沒有客人也樂得偷閒打牌)
(媽米和姑姑遊鶴鳴)
喝茶作為中國日常生活重要部分已經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今日世界飲茶習慣源於四川,從西周開始,到秦代統一中國之後,才傳到其他地方。成都茶館和古代中國文人騷客在幽雅環境中飲茶吟詩作畫的閒情逸致並不相同,成都的茶館通常是熙熙攮攮熱鬧非凡,去茶館的也以一般大眾而非只限於菁英文人。
成都茶館的重要性與數量密度不亞於巴黎的咖啡廳,成都人常調侃說成都有「三多」:閒人多、茶館多、廁所多。更有「一城居民半茶客」、「江南十步楊柳、成都十步茶館」之說。對成都人來說茶館不只是休閒之處也是最好最便宜的社交場所,提供交換訊息最佳的公共空間,在茶館人們談論各種問題,從日常生活到政治外交,其討論內容包羅萬象。當然,隨著全球化、都市化的影響、人民生活形態的改變,過去茶館的功能已經被許多新生活工具取代,例如有了熱水器,人們不再依賴茶館提供熱水;有了發達的印刷品與網路,人們不用具體的資訊傳遞交換中心;還有住宅空間的改變,人們不需要向外尋求放鬆休閒的地方。
但是這樣又太低估在地文化的力量,茶館隨著時代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經營型態與功能,提供舒適的座位環境、茶水與無線網路,甚至還提供麻將桌椅,這些現代茶館還是一樣能吸引許多成都人每天上門。
(後面的「老虎灶」是以前專門燒開水給客人,以前燃料很貴,一般百姓都直接向茶館買開水)
如果只憑我們拜訪「鶴鳴茶館」的第一印象,就判定成都茶館文化已經凋零,這結論就下得太過武斷草率。事實上,鶴鳴茶館的歷史與名聲,吸引更多觀光客而非當地人消費。既然茶館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就要到庶民世界中去觀察,到平凡的大街小巷中去尋找,在成都生活了一個月,確實發現茶館無所不在。我們住的那棟大樓裡頭就有幾家茶館,每天經過都會看到許多成都人悠哉地坐在那邊聊天、喝茶、打麻將。甚至在我們回台之後,TY為了便捷的網路與涼爽的空調也加入每天泡茶館的成都閒人之列。
(媽米和我在湖邊搞甜蜜~)
(拔鼻~我還是比較喜歡跟媽米搞甜蜜好嗎!)
(小泡芙又去搶人家的球)
(小泡芙!妳沒感受到後面那位姊姊已經怒火中燒了嗎?)
(姊姊:妳給我站住!)(小泡芙頭也不回的走掉....笨蛋才站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