ÿ 最近看了一部著名的日劇『白色巨塔』,
故事內容主要是描述一個醫學大學的助教授如何爭取到教授職位的歷程,
主角財前一路從助教授到教授,從自信到自大,
過度自負的態度引發了患者家屬控告其醫療失當的官司,
一生不斷的追求權力與聲望,
最終罹患了無法根治的癌症。
和他對照的另一位主角是里見醫生,
一位充滿正義感的理想型醫生,
不斷堅持自己認為是對的價值,為了這個認同而努力,
當然也為了這個不同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為自己帶來許多的衝突。
看這部日劇真的讓人很沈重,
『個人在體制中的能動性』。
真的罪惡的不是財前,
而是整個醫學大學的升遷制度與醫療制度與設置。
什麼樣的制度環境才造成財前教授這樣的悲劇?
為什麼醫術精湛的財前在升到教授的道路中如此艱難?
如果制度真的是以『品德』作為評量的標準,
那為何又有這麼多教授被名利所收買?
那為何在這個體制下具有所謂『德行』的醫生會無法生存?
作為『醫生』與『教授』之間又有什麼樣的差別?
最後財前死前所說的:『我錯了嗎?我認真了一輩子?我真的錯了嗎?』
其實錯的不是他,錯的是這個制度,
唯有把自己變成那樣的人,方可以在這個制度下生存,
在爭權奪利的環境中,勝利者往往不是最具有德行的人,
而是最具權謀的人,
太多的良心、道德與正義感,都是邁向權力的絆腳石。
當已經看透了體系的遊戲規則,了解改變體制必須擁有權力,
然而在獲得權力的過程中,自己往往已經被體制所改變,
當獲得權力,成為特權階級之後也沒有理由去改變。
當然這樣也太過悲觀,再怎麼樣的制度也是人規劃而成的,
制度的無情正反映出人性中無情慘酷的一面;
反之,有些制度上的安排也保護人性免於受到不合理的迫害。
所有的制度都是複雜的正如人性的複雜,
一個絕對理想型的醫生像里見先生,
他對家人所造成的傷害也是難以形容的。
正如東教授在劇中所說:『難道為自己的家人著想也是一種錯嗎?』
『為了一個不認識的人傷害自己的好朋友和家人?』
『說出真相真的那麼重要?』
『為了一個患者犧牲了可以拯救其他更多患者的醫生?』
財前唯一最大的錯就是他的態度,
他對病人的態度不夠真誠與尊重,
他對病人沒有太多的情感,只有超越技術征服困難的慾望,
所有的手術對他而言都是成就自我。
因此,『救人』不是他做為醫生的宗旨;
每天的手術就像一位藝術家每天必須要不斷的超越生產作品一樣,
病人成為他藝術作品的樣本。
所以他並無法從病人身體獲得任何情感上的滿足,
在精神上情感上他是極度缺乏的。
另外一個理想型醫生里見則不同,
他對病人相當真誠與尊重,
他說:『一個醫生沒有病人可以看是很痛苦的事情,那時候我才發現,不是我在拯救病人,而是我被病人拯救…。』
他從病人身體獲得許多的情感上的支持與滿足,
對他而言,這個比外在的成就與肯定更為重要。
在劇中凸顯了兩種極端的人生態度,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不會這麼純粹,
人性中往往會摻雜許多的私念與情感需求。
有時候絕對的正義感也是一種自私,
一種只是讓自己良心過得去的自私。
極端的白往往連結到極端的黑,
人生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
許多時候轉個彎就會發現更多可能的空間與選擇路徑。
路,是人走出來的!
堅持自己的理想與傷害他人之間不一定要衝突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