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1-30 00:28:47| 人氣1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釋門歸敬儀之[膠固情堅]~誠因法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節錄淨律學佛院誠因法師宣講~[釋門歸敬儀]~道宣律祖~了然法師



至如經明淨土,佛德無涯,尋聲不敢移心,愛重不忘心口;乍聞穢土諸佛,情

無一欣,便言無德可歸,有罪未能消蕩。何憎愛之若此?誠不足以詳之。

又聞論說多寶,別時引惰,自謂精進果決,便即禮念絕緣。 濁下愚凡,行斯

膠固。



我們看【辛二、膠固情堅】,眾生的固執的心情是很堅固的。列出兩點:第一點,講到對淨土法門的執著。至於如同佛經當中說到彌陀淨土,阿彌陀佛的功德是『無涯』,很廣大,沒有邊涯。眾生聽聞之後,就依循佛這樣的身教,不敢轉移內心,愛戀尊重,對彌陀聖號不敢忘心口──很精進志心來念佛。這當然是很好,不過問題在下面。


『乍聞穢土諸佛』,忽然間又再聽聞到娑婆穢土中,諸多佛陀教授的戒、定、慧三學的這些法門,這時候心情就沒有一點點希求好樂了。要叫他修學戒、定、慧,他不願意修了。就講:穢土的佛陀是沒有功德,可以使令我們來歸依。這不值得我們歸依,因為穢土的佛陀還不圓滿。為什麼呢?因為果當中還有罪報,還不能蕩除的。你看世界還有這麼多不圓滿,他就認為佛陀不圓滿。


宣祖就指責:我們一個歸依三寶的佛弟子,內心要恢復平等的真如本性,怎麼對於佛陀教授的法門尚且有如此廣大『憎愛』,憎恚跟愛戀,的差別。(『若此』,如此的差別。)依止不平等的心,這樣的因地,未來果上如何恢復平等的真如呢?『誠不足以詳之』,實在是不值得詳細來描述眾生的這些過失。浪費口舌,眾生的執著是太多太多了。這是講到第一點:我們對淨土的歸依是很好,可是對聖道門,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是歸依三寶──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你只歸依淨土,難道不歸依佛講的三寶嗎?還是要歸依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又聽聞到《攝大乘論》講到:讀誦多寶如來的名號(就好像我們稱念彌陀的名號一樣),就能成就佛道。《攝大乘論》講:這是未來『別時』成佛。不是說你稱名馬上成佛,是未來成佛。像我們到極樂世界去,要經過多少時間才能成佛。佛的目的是在引導這種懶惰的眾生,趕快來修行。只要好好念佛,就能成佛,不是很好嗎?趕快來修。有的人不了解佛的真實義,自己認為我已經很努力精進的稱名了,未來佛果決定可以獲得。大事已辦了,保證成佛了。於是禮佛、念佛就絕緣了,就不再用功了。他拿佛的言語當做保證,就不用功了。這是講到我們五濁惡世下劣愚癡的凡夫,行持是如此的錯繆,是很堅固。隨便拿一句話,他就執著這一句話,就這樣修下去了。


這一段文,其實宣祖很懇切來說,主要在講我們修淨土法門的盲點。第一點是講到我們念佛,就能帶業往生。所以有的人,就執著只要一句名號就好了,對於聖道法門,調伏煩惱這些善巧,就不願意學習了。事實上他煩惱沒有調伏,這是事實。如果念佛念得很好,三業專修,我們也是讚歎、隨喜,可是他不能調伏煩惱,又不去學聖道門,這就有問題了。未來臨命終他的正念怎麼產生呢?現前沒有正念,臨命終更沒有正念了。


第二點,其實這邊講多寶佛,跟我們《彌陀經》意思是一樣的。《彌陀經》講:「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跟這一句話意思是一樣的。有的人認為,佛在《彌陀經》已經講好了,他就不用功、不努力了,就等待臨命終就往生成佛了,這會有問題。他沒有成佛、沒有往生,就指責佛講的話不靈驗了,不能這樣講。就是像《彌陀要解》裡面講,要「聞是經受持者」,這個「持」,要有勝解力量的,不是你這樣稍微聽一下,誦一卷《彌陀經》,就保證成佛了,沒有。成佛沒有麼便宜的,我們要不斷的努力的。這邊宣祖特別點出修淨土法門的一些死角。




台長: 生死戰場
人氣(1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