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我就是娘娘腔怎樣!?
◎文/卓耕宇(高雄市)
最近的我,很「娘娘腔」!為了帶領學生讀書會的準備工作,我正在閱讀一本有趣的繪本「奧力佛是個娘娘腔」;同學們也不斷地透過電子郵件,與我討論著他們非常在意或關注的議題--「娘娘腔」;焦慮的爸媽們迫切期待著我提供給他們關於如何「改變」孩子娘娘腔「缺陷」的金手指秘笈;似乎整個社會難得有共識、矛頭一致地向娘娘腔宣戰似的!
日前在深夜的廣播節目中,聽到主持人與CALL-IN聽眾們分享著,自己最不喜歡自己的哪些部分呢?有人說是優柔寡斷的個性、暴躁的脾氣、劈腿族的博愛精神……,好多深刻的自省似乎亦給我們上了一課。只是,令我心疼的,竟是電話那一端傳來一個男孩無奈的心聲:「我最不喜歡自己的娘娘腔,聲音、個性、動作……,連我自己都不喜歡我自己!」乍聽之下,我震懾住了。
我是個中學教師,人高馬大,小時候因體育課的挫折,被老師賜了個「軟趴趴的麻糬」封號,從此跟體育課徹底絕緣。輕聲細語的我,也是同學口中的娘娘腔。中學時代,不打籃球卻只喜歡看球賽的我,被笑稱是個浪費身高的男人,甚至是東亞病夫!於是,我始終不懂得欣賞自己,更遑論學著喜歡自己!
曾幾何時,我勇敢地自覺了,走出這個「主流」社會文化強勢又固著的刻板印象,遺憾的是,有多少的孩子在這樣莫名其妙的苛責中,不喜歡自己!
孩子分享著自己娘娘腔的種種困擾時,我在想,到底孩子不喜歡自己的娘娘腔?還是不喜歡娘娘腔帶來的社會歧視與偏見?我們焦慮的是娘娘腔本身?抑或娘娘腔所帶來異樣的眼光與評價?社會文化、教育環境與媒體等,又是怎麼建構我們對娘娘腔的認知?娘娘腔與同性戀是不是被畫等號呢?
教育改革的呼聲四起、爭議不斷,卻頓時驚覺怎麼讓每個孩子都可以認識自己、喜歡自己、接納自己並擁有自信?
我們都需要更多的反思!那一晚,男孩在廣播中的分享,讓我有個期待,希望有一天,當主持人邀請聽眾CALL-IN來分享「你最喜歡自己的部分是什麼?」可以聽到男孩充滿自信的分享說:「我是娘娘腔,我喜歡我自己體貼的個性、溫柔的語調、優雅的舉止。」
當整個社會正虎視眈眈地扼殺著娘娘腔,你我是不是也是這個霸權的共犯結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想說
尊重差異
雖然我一點說服力都沒有一_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