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1-23 16:40:04| 人氣1,4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馬友友絲路之旅和布朗夫曼音樂會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友友絲路之旅和布朗夫曼音樂會

●有這麼一種音樂會

有這麼一種音樂會,它的功能就是聽來說嘴的,除此以外,沒有其他,這就是絲路之旅的意義。

馬友友的絲路計畫是個跨界的音樂計畫,聚集中國絲路上涉及的各國音樂家,共同創作同時包含各國的音樂元素和時下的音樂元素,可以沾上世界音樂的邊,但是草根性要打個七折左右,打折扣掉的部分,請自動用時尚感補起來。

這場音樂會是今年截至目前,我所遭遇到人氣最旺、士氣最高的音樂會,滿座不打緊,氣氛之熱絡也是罕見(可能巴伐利亞廣播交響可以媲美吧),基本上全銃著馬友友來的。如果真是這麼想的,那鐵定會非常失望,因為馬友友除了幾段合奏曲,跟大家開心地拉個幾個小節之外,沒有任何獨奏的片段;勉強撐得上獨奏是最後安可曲,他跟一位吹笙的中國演奏家合奏一曲,以巴哈無伴奏大提琴一號第一首當作base演奏改編的自創曲。跟我去的朋友問我:「他到底拉了甚麼?馬友友這場是不是太好賺了?」我只能說:「ㄟ....這個....」我朋友又問我:「為什麼路燈旗都寫馬友友?」;「當然是拿最有名的人來包裝囉。」我說。

實際上,就是有這麼一種音樂會,目的不是讓你聽音樂,而是讓你聽完可以來上一句:「喔,那場啊(請自由置換成音樂會名稱),我有去聽」。接下來就是等著別人帶著羨慕的眼神說:「挖~~~怎麼樣怎麼樣?那個票超熱門的」。此時要帶著不在意的語氣說:「還好啦,不去不有損失」。有可能遇到真的馬迷,他或許會說:「真的嗎?馬友友耶~~~~」這就看你要不要佛心來著了,可以說:「不是獨奏會其實沒聽沒差」,或者說「他那天真的沒怎麼拉,拉得也不怎樣...」

這場音樂會給我的感覺,就像過去在倫敦Barbican聽過的幾場所謂號稱「爵士大師」的音樂會一樣,大師的成分已經不是變質就是稀釋再稀釋,整場音樂會不知道自己在那裏幹甚麼。聽,也不知道要認真聽甚麼;不聽,真是無聊得緊。

整場音樂會的曲子,味道都不對,時尚感的比重實在太多多過當地音樂的特質,要用輕鬆的心情也會因為過於距離感的旋律而輕鬆不起來,很難切入。演奏的都是新曲子,不但在時間上是新舊混搭,樂器也是各國fusion,基本上我認為是作曲有問題,因為聽不出任何樂器的特色;除了一首印度的鼓樂。馬友友更是不用說,最後安可曲勉強算是拉了片段的巴哈無伴奏,當那熟悉的音樂流瀉出來時,全場瘋狂歡呼,我只覺得可笑:用這麼高級的歷史名琴,拉得這麼爛,下弓完全在敷衍,琴音也沒有厚度,全部都在飄,有甚麼好歡呼的?整場就像是在紅地毯旁邊,夾道等著偶像出現的瘋狂粉絲,只要出現,其他甚麼都不用管。

音樂會聽完一首後,可能是種抗議心態,我決定放膽睡去,反正已經好久沒有在音樂會上睡著了--距離這次應該是超過十年前聽James Galway,長笛真是超好睡。於是在第二首笙配小提琴的自創曲演出沒多久,我非常深沉地、義無反顧地睡去;到了下半場再如法泡製一番,這也是種聽音樂會的方法。

●當鋼琴家沒有演奏到他心愛的曲目時

布朗夫曼的鋼琴獨奏會是我今年頗為期待的音樂會。多年前在倫敦聽到他彈Bartok鋼琴協奏曲三號,他對鋼琴的掌握度、詮釋的自信和魄力,實在印象深刻。

今年的曲目是:

海頓60號鋼琴奏鳴曲
布拉姆斯3號鋼琴奏鳴曲
普羅高菲夫六號鋼琴奏鳴曲

安可曲是:

兩首史卡拉第
兩首蕭邦練習曲

布朗夫曼的掌握度和自信依舊,無庸置疑,可是整場音樂會聽下來,就是少了點甚麼;尤其到下半場普羅高菲夫六號鋼琴奏鳴曲時更為明顯,我模糊地覺得;相反地,他反而非常投入在控制自己的外放程度。

海頓奏鳴曲的觸鍵明顯地很澄澈透明,雖仍然有別於奧地利鋼琴家的珠圓玉潤,可是聽得出修飾打磨的用心;布拉姆斯三號第二樂章非常明顯地在幽微細膩處下功夫,他非常謹慎地處理手指移動的段落,並且用心營造出溫暖和親密感,這讓這首布拉姆斯非常不俄羅斯感,相對沖淡布拉姆斯慣有的濃烈煩悶。以我個人而言,這首普羅高菲夫六號非常出乎意料地----沒有到位。基本上我認同鋼琴家想要改變手指策略的意圖,他想要從大開大闔改走曲徑通幽,OK的,可是也要看看曲子,真的,做人不能這麼任性,做鋼琴家尤其是。

我是喜歡布朗夫曼的,打從心裡佩服他的掌握度和自信心和說服力,但是六號鋼琴奏鳴曲讓我出乎意料地,最主要是四個樂章缺乏連貫性,氣勢就無法堆疊上去,大哥,該要拿出正宗俄羅斯風味時還是要耍一下大派的。其次是曲子內情意不夠衝突和曲折,普羅高菲夫的曲子有強烈的內在衝突性,非常明顯,而且必須要反映在聽覺上,除了音符偶爾有點互斥的不和諧感,還要帶有悖逆於鋼琴和諧音色的敲擊、冰冷和破裂,整體的衝突卻又被包裹在好聽的旋律和環環相扣的邏輯性中間,同時具備規律和背謬的元素;布朗夫曼那天很多的控制,沒有帶來明顯的感官衝突,我有點小失望。

六號奏鳴曲結束後,我不禁想:他是不是都沒彈到自己喜歡的曲子呢?

每個鋼琴家都有當時自己喜歡的曲子,但是他喜歡的曲子未必是當年表定演出的曲子,也未必是他錄音排程裡的,更未必是他所擅長的。當鋼琴家彈到他自己喜歡的曲子時,感覺和深度不一樣。

安可曲時回答了我的疑惑。布朗夫曼選擇蕭邦練習曲和史卡拉第作為安可曲,蕭邦的練習曲他並沒有選氣勢磅礡的那幾首,他選擇了大量快速音群的曲子,對於手指的移動、音色的控制,出現一種著迷神態,我想,或許這才是他現在真正喜歡彈的曲子。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1,45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music |
此分類下一篇:最近聽甚麼
此分類上一篇:我聽Aimard巴哈平均律Book 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