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16 00:28:30 | 人氣6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惑,to Tharaud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世界上有很多傷腦筋又不足掛齒的小事,送CD是其中之一。

現在,薩洛(Tharaud)解決了這個問題。

姑且不論對薩洛的想法,但對於薩洛的CD做為禮物來說,真是再適當不過。這當然僅限於收禮者古典音樂輕度使用者。

今年二月薩洛來台灣為蕭邦音樂節開場之後,他的人氣直衝雲霄。猶記得音樂會結束當天,朋友激動的打電話給我,直呼「真是太棒了!真是太棒了!他的馬厝卡讓我快哭了!真的太迷人了。」;隔天他的暱稱就馬上換成薩洛,講話也是灑落薩洛一地。朋友是男的,他也不是GAY。

這期BBC MUSIC的CD評論,器樂類的首選也是薩洛的蕭邦;標題是:來自波蘭的心(From the heart of Poland),文章的結尾是一句讚嘆:It's breathtaking--美到摒息。

薩洛的CD,無論巴哈、蕭邦、拉威爾或庫普蘭,都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主題編輯(piece-compling)。過去演奏者要發行CD,大多都以文類(genre)、斷代、作曲家為計畫,諸如賈第納要錄完全本巴哈清唱劇(by genre),費爾茲曼要錄貝多芬晚年五首鋼琴奏鳴曲(by chronology),又或者費爾茲曼最近要針對二十世紀俄羅斯作曲家(by composer)來灌錄一系列唱片,不出這幾類。但是薩洛選擇曲目的邏輯,是根據了個人的經驗或感覺;諸如這張名為Journal Intime的蕭邦,裡面選的曲子都是對薩洛的演出歷程有個人意義的曲目,並非是上述任何一種傳統的曲目選擇邏輯。

因為這樣的做法,薩洛的每一張CD都非常「好聽」,非常容易聽,完全不假思索就是「好聽」;不但好聽,而且好看,薩洛的CD,尤其是Tic Toc Choc庫普蘭那張,強調手指技法和雙手協調,整個印象就是以手為主,設計與概念配合的恰到好處。好看又好聽,我認為是送禮自用兩相宜的絕佳伴手禮。

昨天剛買了薩洛的庫普蘭。買進這張的原因是我有了Olivier Baumont的庫普蘭,總想大鍵琴、鋼琴都聽聽,看看究竟差異何在。薩洛的庫普蘭實在很美麗,琴音渲染出來的美麗,實在令人很難抗拒,不過或許因為渲染多了幾分,怎樣就是少了點律動的可愛。相反的,大鍵琴活潑可愛,完全不同類型。

我對薩洛的疑惑是:

一、踏瓣:法國的鋼琴家,無論葛莉茉、艾爾瑪、羅傑或者薩洛,都慣用很多踏瓣。踏瓣這東西愛之足以害之,也是兩面開口的刃,用得巧妙,音色更飽滿、延展度更大;用得太過,縱然音色美好,卻會大幅削減觸鍵的性格。相反的,大鍵琴的觸鍵從溫和、明確甚至犀利,性格是明顯的。

二、觸鍵:與前一項互為因果。坦白說我聽不出來薩洛的觸鍵和個性。雖然BBC MUSIC盛讚他的觸鍵敏感度,結合豐富的想像力和直覺,但我感覺少了手感,無論是否完美,有觸鍵的手感依然比較完整與真實。

三、編輯:我對編輯CD的詮釋是,其實每一張都是在薩洛彈薩洛,不是薩洛彈巴哈、蕭邦、庫普蘭,以致於每一張聽起來感受相當。這一點,令我越聽有點不耐煩,甚至有點昏昏欲睡;有感覺,但是感覺很短暫。

薩洛的優點是,他提供了另一種聽音樂的approach,而且讓此種雖非創新的approach,達到程度上高點。以CD來說,我還是偏愛過時而傳統的選曲邏輯,因為薩洛的方法總讓我覺得少些完整度,可惜現在對完整、熟練、基本功和細節似乎不是那麼在意。

對我來說,生牛肉片還是比牛肉絲炒飯來得夠味些。

據說薩洛接下來要錄貝多芬三十號奏鳴曲,我很期待薩洛的如雲霧般的觸鍵,如何降落在貝多芬的晚年思索中。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6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