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26 09:27:04 | 人氣2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沉思錄與聽音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書

書架上的六本沉思錄,現在進行到第二本。第一本是結束一陣子巴斯葛(B. Pascal)沉思錄,手上正讀著是古羅馬哲學家Epictetus的《沉思錄》。

有時候我總是花太多時間關注顯而易見的小事,諸如東西的貴跟便宜,朋友相處的感覺舒坦或不舒坦,反而對於大事無法見微知著。正如同等到發覺自己最近的胃口變了的時候,已經變到一半了。

讀《沉思錄》倒也不是無跡可循。首先,去年讀了笛卡兒的《談談方法》讓我對哲學家的原典產生新認識:早期的原典,所謂的classics,其實並不難讀。

過去我認為所謂「難讀」,無非是被作者在思考邏輯或方法論的推演上領著繞來繞去卻繞不出來,過程中還得忍受新詞彙的轟炸,最後辛苦地繞出來,如果又遇上一個平凡的結論或觀點,當下就有把書扔到垃圾桶的衝動。(當然還是得忍住,不然太沒氣質了。)

但自從讀了《談談方法》之後,我就在想,是否更早以前的老人家們,都跟笛卡爾一樣,注重邏輯和推演之餘,也都會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表達並啟發讀者?於是我開始了六本沉思錄之旅。幸運地,這些西方孔子的確十分深入淺出,而且充滿個人風格--這也是我自己在讀超死人骨頭的著作時,最享受的事情。

其次,是去年看太多「百家講壇」。「百家講壇」是中國中央電視台製播的一個談話節目,找各人文學科的學者,講解各種古籍,這是我最喜歡的中國節目,每次到中國都要抱一大堆回來。

看「百家講壇」的啟發之於我,一是重讀國學經典,每每有如沐春風之感;二是體會台灣已經消失的教授風範,把他們的生活如何與學問相結合,再用日常語言傳達出來,如此地有力與動人。

是結合此二主要原因,無形中指引著讀這幾本沉思錄。無論是誰的沉思錄,目的都是對眾人皆示「幸福的真諦」:幸福是甚麼、幸福何處尋、為何得不到幸福。Epictetus用一個很有趣的詞,來形容得到幸福後的生活:稱為「欣欣向榮」的生活。要達到「欣欣向榮」的生活,關鍵是自由,要做到自由,關鍵是要能分辨生活裡我們可以主宰以及無法主宰的事物,在能主宰的部分全心全力,在無法主宰的部分超然灑脫、控制欲望,由此可以達到「欣欣向榮」的生活。

你或許會說,這不是廢話嗎?誰不知道。我同意,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但是有人在兩千年前便能夠針對這件簡單的事情,進行系統性的思考並整理出一套方法論,還是很了不起吧。更重要的是,真是好看,有空可以找來讀一讀--雖然我想也是沒幾個會真的找來讀(看,這就是我無法主宰的事情)。

●聽音樂

讀沉思錄的時候,我要聽甚麼音樂呢?

這當然還是巴哈比較好些,畢竟用腦的音樂配上用腦的書籍,兩個是同方向的,就很搭。剛好因為才買了新的郭德堡和賦格的藝術,通常就是配這兩款背景音樂,也偶有搭配其他的巴哈,坦白說相較之下,二三聲部創意曲比較適合當沉思錄的配菜,可能是因為創意曲規格小些,可以讓我把重心專注在書上。

然而兩周前在唱片行聽了Rosel的舒伯特一直在我腦裡縈繞不去。真的是好久沒聽舒伯特了。那天在唱片行聽完一整首流浪者幻想曲,我真是更感覺捯舒伯特的精彩在哪裡,在聽來絮絮聒聒地音符堆疊中,他的cohesion真是強。

以前總是因為舒伯特愛用音樂說故事,注意力幾乎全被聽覺感受給吸引去了(這裡指的感受是著重音樂所帶來的直覺感受,好比是否好聽、是否順耳),加上他曲子偏長、反覆又多,其實嚴格說來我並未仔細去體會他的巧思在哪裡。

你會去想母親叨叨念的邏輯在哪裡?結構是甚麼?有沒有cohesion嗎?雖然事後證明這些都存在,但是身歷其境的當下,鐵定是希望這個反覆快點過去吧。

於是在聽完Rosel彈流浪者幻想曲兩周後,今天早上超想聽這首曲子。Rosel彈得已經夠好,但我還是很想回味一下李希特的流浪者,沒有再這麼孤獨的流浪者了。

但,天下最狗屎的事情就這麼發生了:我翻來覆去就是找不到李希特的流浪者幻想曲;然後更狗屎的是,竟然翻不到任何一張流浪者幻想曲。難道一切都是我的幻想嗎?幻想自己有好幾張流浪者幻想曲,結果一張都沒有。我不禁啞然失笑。

按照Epictetus的說法,無論當下發生甚麼事情,立刻接受它,便可以遠離焦慮,於是按照大師的指示,馬上進兩張流浪者幻想曲,以解耳飢,才是欣欣向榮的生活之道。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2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book |
此分類下一篇:Diary of Haruki Murakami's 1Q84(Book I)
此分類上一篇:第三本沉思錄書摘:Cicero「論友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