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23 22:08:27| 人氣1,5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三本沉思錄書摘:Cicero「論友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第三本沉思錄的作者是西塞羅(Cicero)。

Cicero是政治家、雄辯家、哲學家以及作家,而前面一本沉思錄的作者Epictetus僅是哲學家,所以Cicero思考的面向比Epictetuse更廣泛,也可以說更世俗化。雖然兩者同樣在意個人道德與幸福,但Cicero更強調道德、正直的重要性,尤其作為建立個人與社會和群眾之間的適當關係的基礎。所以Cicero的沉思錄多是主題式論說文:談友誼、談責任、談老年人之道等等。

其中個人與個人的關係中,Cicero最在意的是友誼。從他剖析友誼的角度與看法,便會理解為什麼西元前希羅時代的人,並不排斥、甚至接納同性戀。

我自己向來把友誼看得很重要,好朋友猶如上天派生的家人,我們分享彼此的生活感想、分擔彼此的重擔愁苦,我感覺自己很幸運地遭逢到Cicero所言「出自本性衝動而非出自需求感」的友誼,以致在閱讀Cicero《沉思錄》裡的「論友誼」,有種完全被說中心事的震動。

另外,Cicero的文筆鏗鏘有力。他的文筆是屬於「說之以理」那款,每一個單篇的命題明確,邏輯清楚有脈絡,文字簡潔有力;整套論說文下來,幾乎該處理的命題全都處理到了,十分透徹,我自己讀得通體舒暢。

廢話不多說,馬上來一篇,請大家隨意。此處摘錄「論友誼」的第二篇:友誼來不得半點虛假。

***********************************************************


而在思考友誼這個問題時,我常常想到,最主要的是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希求友誼是不是脆弱或貧乏的緣故?我的意思是說:友誼的目的是為了互惠,以便相互取長補短呢?還是,雖然互惠是一種自然屬於友誼的好處,但友誼還有另外一種始初原因,這種原因從時間上來說更加古遠,從性質上來說更加崇高,而且更直接地出自我們的本性呢?


「友誼」(amicitia)這個拉丁詞是從「愛」(amor)這個詞派生出來的。而愛無疑是相互之間產生感情的原動力。關於物質上的好處,常常會發生這樣一種情況:甚至那些用虛情假意博得別人好感和出於不純潔的動機贏得別人敬重的人,也能得到這種好處。但是,友誼就其本性來說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就其本身而言,它是真誠的、自發的。因此我覺得,友誼是出於一種本性的衝動,而不是出於一種求助的願望;出自一種心靈的傾向(這種傾向與某種天生的愛的情感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出自對於可能獲得的物質上的好處的一種精細的計算。


你甚至可以在某些動物身上看到這種情感。它們在某一段時期內總是非常愛它們的後代,它們的後代也非常愛它們,可見,它們都有這種自然的、天生的情感。至於人類,當然這就更明顯了:首先是子女與其父母之間的那種自然的情感,除非由於壞人的邪惡,這種感情是不會破裂的;其次,當我們發現某個人的脾氣性格與我們相同時,我們便會對她產生一種愛慕之心,因為我們認為,我們在他的身上看到有一種我可以稱之為「美德的信標光」的東西。


沒以甚麼比美德更可愛、更能博得人們的好感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甚至對於那些我們從未見到過的人,由於他們的誠實和美德,我門也會產生愛慕之心。為了保衛帝國,我們曾經在義大利同兩位著名的將軍--皮勒斯和漢尼拔打過仗。前者由於正直,我們對他沒以太深的仇恨;而後者由於其殘忍,我們全國人民都恨他,而且將永遠恨他。


假如正直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致於我們不僅能夠愛從未見到過的正直的人,而且甚至還能愛一個正直的仇人,那麼當人們認為他們在那些與其能親密結交的人身上,看到了美德與善時,它們就會產生一種愛慕之心,這不足為奇。


我並不否認,確實得到些好處、覺察到一種樂意為我們效勞的願望,以及密切的交往,都能使愛慕之心變得更加強烈。當這些因素與我前面所說的那種心靈的最初衝動結合在一起時,就會迸發出一種奇異的愛慕之情。而如果有人認為這種愛慕之情是出於一種脆弱感,以便使自己能夠得到某人的幫助,那麼我所能說的只是:當他堅持認為她是產生於貧乏時,他把友誼的動機看得很低賤,認為友誼不是出自一個高貴的「門第」(如果可以允許我這樣表述的話)。

如果實際情況如此,那麼,一個人越覺得自己窮,他就會越嚮往得到友誼。然而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因為當一個人最自信的時候,當他因具有美德和智慧而感到很充實,無需求助於人,完全能夠獨立自主的時候,是最喜歡結交朋友,最珍重友誼的。

雖然我們的友誼的確產生了許多物質上的好處,但是我們互相愛慕的最初動機並不是為了得到這些好處。正像我們慷慨行善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感恩,我們不是把行善看成是一種投資,而是遵循一種慷慨豪爽的天性。同樣我們把友誼看做值得企求的東西,也不是因為希冀日後能得到回報才對它感興趣,而是堅信:它能給予我們的東西自始至中包含在情感本身之中。

那些像野獸一樣將一切都歸因於感官上的快了的人的觀點,則與此大相逕庭。這並不奇怪。思想卑劣的人當然不可能看到任何崇高的東西,任何高尚而神聖的東西。所以,我們現在不談論這種人。還是讓我們接受這樣一種學說:愛慕和喜歡都出自一種自發的情感(一旦指出正直的存在,就會產生這種情感)。當人們一旦有了這種愛慕之心,她們當然會試圖依附於他們所愛慕的對向,而且會越來越接近於他。

他們的目的是:他們可以在同一個層次上平等地互敬互愛,並且更樂意於為對方效勞而不求回報,他們之間應當有這種崇高的競爭。這樣,雙方都會以誠相待。我們會從友誼中得到最大物質上的好處,而當友誼出自一種本性的衝動而不是出自一種需求感時,它就會更加崇高,更加符合於實際。因為,如果友誼是靠物質上的好處維繫的話,那麼,物質上的好處的任何變化都會使有意解體,而本性是不可能改變的,因為真正的友誼是永遠的。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1,5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book |
此分類下一篇:推《重金搖滾雙面人》
此分類上一篇:讀沉思錄與聽音樂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