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一直是悲劇的特產因子,只有懂它為何存在,才能讓劇情走向快樂的結局。
舉一些我看過的例子:
我的好友Cat,在國中畢業以前是個努力念書的優等生。
這也許跟她的媽媽是教書的有關,曾經我問過她為什麼這麼努力學習?
在我眼中成績前茅不等於人品、不等於生活、不等於未來,所以我一點都不在意學習。
而與我不同的對比,她上課很專心,回家後會做好功課,考試前都會複習考題....
甚至會敎我解數學題。
她笑容很燦爛的回答我:我是為媽媽讀書的!
Cat很喜歡漫畫,也喜歡畫漫畫。
所以高中後她開始畫畫,開始玩社團,成績開始後退。
對她媽媽來說,這一點都不好。
Cat被媽媽禁止畫漫畫,禁止參加漫畫比賽。
成績在家長眼中是種戰場,大部分的家長會讓自己小孩遠離不努力讀書的小孩。
先入為主的觀念是:成績不好的小孩是壞小孩。
Cat的媽媽在跟我碰面以前,認為我是個不好的小孩,不乖... 之類的吧?
但與我見過一次面後,Cat的媽媽沒有在排斥我跟Cat出去玩... 這方面的考量雖然懂,但一點都不想去明白。
N次了,Cat為了她的媽媽哭。
我第一次聽到Cat哭,Cat說她跟她媽吵架的原因是因為我.... 她媽認為我是壞小孩,不準跟我一起玩.
第二次聽到Cat哭,是她媽反對她做的事情....
第三次聽到Cat哭,是因為她媽反對Cat的交往對象....
我知道我聽到的只是Cat堅強不肯抱怨的次數,事實上她應該每天都在哭。
對Cat來說,她的父母是她的天地。
這是個美麗的保護,也是致命的痛苦。
每次Cat的想法被她父母反對時,她都會自殘。
她的自殘在國中時就有了,當時我會很生氣的阻止她自殘的行為。
現在的我卻一點都不想去阻止,如果自殘可以讓一個人輕鬆一點、保持心智,那就自殘到天荒地老吧!
Cat想死,Cat的悲傷是父母的期望,Cat要遠離悲傷就是要脫離父母的期望....
在我的觀點裡,人生大限的死亡只有一次,但精神上卻是一再的反覆體驗死亡,體驗重生。
脫離父母是種死亡。
進入社會是種死亡。
畢業是種死亡。
只有死亡才有進步。
悲傷型的熱效應劇本,最常出現的經典名句是:過去的我已經死了!
主角悲傷悲痛,最後主角站起來,抓住新的自己,繼續活下去。
就像塔羅牌裡的死神,代表死亡、代表重生。
如何遠離悲傷?
找出為什麼悲傷? 找出讓自己悲傷的人、事、物。
然後想清楚,去了解悲傷的意義。
最後就能走向HE。 (Happy End)
祝困在悲傷的人們,能發覺自己的快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