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30 14:42:41| 人氣2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五十年代窮人飲食 Poor People ’s Diet in 50s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家不要太認真,我只是隨便說說我的觀點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1/3

「健康不貴,不健康才貴」*,現在百物騰貴、已經買不起豬肉、現在連買個白麵包都加價,到底是想怎樣? 通脹之後還要吃飯,還要幹活,這也是沒法子的事;為此、我們向較廉價的食材出發,不單為了自身的存活、也為了荷包的存活(爆)!!!!!!!

所以我提倡五十年代回歸飲食(爆)。

窮苦人的健康
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因嬰兒潮以致人口急增,以應付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力;而在這個物資貧乏的年代,那時大人小孩什麼也吃、吃了但不會有足夠的能量供給日常活動所需。簡單來說,五十年代飲食及生活習慣有以下幾點:

1. 嬰兒潮效應,全球出生率普遍大於死亡率,生產總值不足以應付急升的人口所需;而低收入戶的家庭人口數較多,用以增加勞動力;

2. 大人小孩都有從事不同的體力活動 / 勞動 以換取金錢和食物;

3. 當時只偏向飽與不飽即「營養缺乏」(undernutrition) 的觀念,沒有營養學上的「營養過剩」(overnutrition) 問題;

4. 由於金錢缺乏,所以食物的選擇以價廉及能裹腹為主;通常優先順序是以碳水化合物> 蔬菜、豆類及其製品 > 蛋> 奶類及肉品;

之所以那個年代的人大都偏瘦大概是因為:能量作功輸出 > 食物中能量的攝取
然而當時以體力活動為主,所以各人每天都有充分的肌肉活動,新陳代謝率及對食物的吸收高從而令基本代謝率(BMR)高,因此沒有多餘的能量積存而體格傾向正常或偏瘦。

而在文章Trends in body mass index from 1948 to 1968 所提及的該年間英國女性BMI(身體質量指數)值的變化難以解釋,可能是傾向對不同時間「美」潮流的影響的表現;我只能可以説在現今物質豐饒的時代,我們對食物已經有高彈性度及廣泛的選擇性,最後都以終身健康為依歸。



延伸閱讀:
Trends in body mass index from 1948 to 1968: results from the Glasgow Alumni Cohort
http://www.nature.com/ijo/journal/v27/n5/full/0802279a.html

Obesity and Overweight: Trends: U.S. Obesity Trends 1985–2006
http://www.cdc.gov/nccdphp/dnpa/obesity/trend/maps/
(這個看個圖就可以了)


不夠營養的地圖 – 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Percentage_population_undernourished_world_map.PNG

Food Standards Agency - Low income diet survey published
http://www.food.gov.uk/news/newsarchive/2007/jul/lowincome

Welcome to NATS - http://nat.crgq.com/index2.html
你可以試一試玩玩你每天需要耗用的熱量,還有一些食物的配搭遊戲。

* 健康知識中心 – 飲食與免疫功能
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助理教授 吳文勉博士
http://www.1000-love.org.tw/heath_01.asp?seq_id=21&content_id=201

教育部顧問室補助-跨專業老人學學程-Gerontology
http://www.mc.fju.edu.tw/gerontology/index.html




台長: Ame.
人氣(2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