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04 20:33:44| 人氣32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甘陽:哥倫比亞大學的模式 (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Alma_Mater_at_Columbia.jpg

因為上一篇轉載點閱率很高,我的通識學生對經典這話題有興趣,所以再多轉載一篇。(剛剛不小心看到 YouTube 上某一個打著大學課程名號的綜藝節目,還繼續在魁通識課程。)

若干年前教育部通識委員會(?) 邀請哥倫比亞大學的通識主任來講述哥大通識課程的理念,我剛好被派去參加會議。那時候哥大已經有老師開授「瑪丹娜現象」作為文化研究的一個課程。主講者當然不很同意。我個人對瑪丹娜沒有意見,因為 LV 修我女性文學那一年的第一堂課,我就是播放她的 "You'll See" 當作引子。可是「文化研究」這種末端課程放在大一教的話,個人並不贊同。這也是我希望學生大三之後再來修女性文學的原因,大一二應該去唸建構性思想的課程,讀清楚一點要反對再來反對。(這一點台藝就做得很好,大一通識是分開的課程,我的學生沒有新鮮人。)

 

大學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標與模式:哥倫比亞大學的模式

 

來源:中國文化論壇

作者:甘陽

06/20/05

http://www.forum1.cn/show.aspx?id=48&cid=108&page=8

哥倫比亞大學通識教育傳統的最大特點是其簡明和容易操作。傳統上主要由兩門課組成,一門稱爲“當代文明”(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另一門稱作“人文經典”(Humanities)。“當代文明”這個課名很容易被誤解爲只是講現代文明,其實這課內容是講從古到今的西方文明,因此它其實就是以後美國各校普遍開設的“西方文明”課,而“人文經典”課則當時自然是指西方經典。1917—1919年之所以被認爲是美國現代通識教育的起點,就是因爲首先1917年哥倫比亞大學有個教師開設了一門“人文經典選讀”課,但這門課開始時完全只是教師個人在學校開的一門選修課,該課程一個星期讀一本西方經典,不要求希臘文、拉丁文。這項舉措在當時很是被學術同人嘲笑,認爲不但讀經典不合時宜,而且讀經典不要求希臘文和拉丁文更被看成不專業而被譏爲不倫不類。但這課證明很受學生歡迎,因此其他教師都跟著他學,開設類似的人文經典閱讀課。但要經過20年後,到30年代後期,這門課才逐漸制度化爲哥倫比亞的全校必修課,也即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課。這就是所謂“人文經典”課的起源,它基本上是以閱讀西方經典著作爲中心,從古代一直讀到現代。

在哥倫比亞大學,最初“現代文明”課與“人文經典”課是各不相干的,但到40年代,這兩個課開始成爲配套的全校本科必修課,構成了哥大以後的通識教育基本構架。兩門課的學時都是連續兩學年四個學期的全校必修課。在長期的實踐中,這些課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內在理路。例如,“當代文明”課第一學年的內容是講西方從古代到近代的歷史,所以第一年這門課基本屬於史學和人文學科的訓練;而第二學年這門課內容轉向現代西方社會,這就必然引進了現代社會科學例如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的視野。因此這門課兩個學年的教育,實際自然地形成了一個從“人文學科”的訓練過渡到現代“社會學科”的訓練。而在“人文經典”課方面,則同樣是從古代經典一直讀到現當代經典,從柏拉圖讀到尼采、馬克思。而更重要的是,“人文經典”和“現代文明”這兩門原先各自獨立的課,成爲通識教育基本構架後,隱然體現出了一種內在理路或配套原理:“文明”課講的是西方文明的歷史“演變”,而“人文經典”則強調經典著作提出的問題之永恒價值,即“不變”的東西。從課程上講,實際上“經—史”又是互相滲透的,因爲講史的課同樣包括很多經典選讀,而經典著作的課同時涉及這些經典的産生時代以及思想的傳承關係。

哥倫比亞這一由“史”和“經”交互構成的通識教育構架,實際是以後芝加哥等各校通識教育課程體制都貫徹的基本原則。這實際是非常契合我國傳統教育的“經—史傳統”的,“史”講的是一個文明的盛衰變化,“經”或經典則是這個文明的最基本智慧結晶亦即科南所謂“傳統形成的智慧”。遺憾的是我們現在早把自己的“經史傳統”扔得乾乾淨淨,我們現在的大學從未把中國歷代經典還當經典看待,也從未有任何努力系統發展中國經典通識教育課程,而我們的悠久歷史更被歸結爲“封建專制”四個字而棄之如糟粕,好像除了農民起義就沒有什麽有正面價值的東西。我們對中國自己的傳統實際還不如西方人更爲重視,例如哥倫比亞大學在“二戰”以後,在全校通識教育課程中發展了一套相當有名的本科通識教育課程,這就是“東方文明課”(oriental civilizations)以及與之配套的“東方經典課”(oriental humanities)。兩個課都是講三個文明:中國文明、日本文明和印度文明,課時都是連續兩個學期。這兩門課的設計理路也是仿照哥大的西方文明和西方經典課,即按“經和史”交互構成。“東方文明課”講的是歷史,第一個學期講中國、日本和印度的古典文明,第二學期則講三個文明的現代轉型,以日本明治維新作爲三種文明轉型的開端。而“東方經典”課則把中國、日本和印度的歷代經典譯成英文閱讀,我們熟悉的陳榮捷翻譯成英文的許多中國經典,其實就是當時爲哥大這兩個本科通識課程用的。

台長: YV
人氣(32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好事 |
此分類下一篇:畢業日即告白日
此分類上一篇:甘陽 : 芝加哥大學的模式 (轉載)

Free
我也覺得女性主義或文學都應該晚一點修,這樣比較能”通””識”。
2009-04-05 04:40:54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