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02 20:28:02| 人氣220,400| 回應9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2 收藏 5 轉貼0 訂閱站台

【電影】告白◎當你真正感到痛,才會知道「痛」是什麼?

 

  我沒有看原著小說,就先看了松隆子的電影『告白』。所以,從她的第一場告白開始,一直到每個人各自的告白,我始終處於一種高度震懾的狀態,過程中亦不自覺數次深呼吸,直至劇終,精神依舊緊繃。很難具體形容電影有多銳利?卻隱約感到它一刀切開人們內心底層對世界的困惑,將所有黑暗的秘密沿著人性底層,一層又一層的切開。
  看完電影的後勁極強,整個下午都有著難以排遣的焦灼感,感覺整個世界不斷擴張,我看到的不再只是電影中莫名殘酷的黑暗,而是黑暗盡頭被更巨大的光芒所包圍的世界。我慶幸自己還有感覺,還有能力往悲劇的源頭探索。
  奇妙的是,此刻的我,竟以平靜的心情想起整個故事,我忽然明白為何遭逢劇慟的初中女老師(松隆子)能以如此沉著的態度面對,因為當人承受了難以想像的變故時,所有情緒會瞬間退回內心深處,獨留清澈雙眼看盡複雜人性背後一目瞭然的自私與殘酷。

 

  電影中,每個人的告白不約而同掀開了人性底層最陰暗且最脆弱的一面:以自己的方式制裁學生的女老師(她無法接受殘酷殺害她四歲女兒的學生在法律的保障下毫髮無傷);從不懂得尊重生命的天才少年A(他得不到母愛,因而任意踐踏他人的生命);膽小如鼠卻犯下大錯的自卑少年B(他想證明自己並非別人眼中膽怯無用的少年);一味溺愛兒子少年B的母親(兒子犯下滔天大罪,她仍堅持兒子只是被不良同學帶壞);品學兼優卻陰暗無比的少女(她看清了人強悍背後的軟弱,卻再也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他們每個人看起來都與常人無異,內心的告白卻都如此驚人,這就好比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陰暗包含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傷口:童年的創傷,成長過程的陰影,以及被人殘酷對待的烙印。當陰暗毫無遮掩的被攤在陽光下,心中的弱點也將一攬無遺,赫然發現殘酷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受傷的靈魂。無法接受自己不被愛的事實,因而奪人所愛,傷人所愛。然而,受傷並不能變成傷人的藉口,一個必須藉由傷害別人以證明自己存在的人,只是更加突顯了他的自私與脆弱。

 

【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藉口】

  我想起電影第一個讓我不寒而慄的畫面:松隆子以平靜的語氣對台下學生講述女兒被殺害的過程,學生們只稍試停頓,又繼續嬉鬧。彷彿只是死了一隻螞蟻那麼簡單,對他們並不造成任何影響。那種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不難理解為何會有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只要不是欺負到自己頭上,他們沒有任何感覺。
  沒有感覺,怎麼可能感同身受;沒有感覺,有時連冷眼旁觀都覺多餘。那種集體的冷酷,開始由內而外不斷幅射,故作強大的軟弱者,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被欺負到底的人,則以扭曲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
  於是,大錯鑄成。
  可笑的是,在法律的保護之下,未成年的他們即便被判定有罪,也能輕而易舉的重返社會,隨時隨地都能得到重生的機會。
        因此,本來就對生命的存在沒有感覺的他們更加有恃無恐,傷害他人,以別人的痛苦為樂,竟變成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以此邏輯推想,殺一個人真的沒什麼。

  而造成青少年如此冷漠偏差的幫兇不是別人,正是整個社會與家庭。
  法律的偏袒,家庭的溺愛,再加上學校的縱容,使他們無需為自己的犯行付出代價,甚至不覺自己有錯,並習以為常的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少年A虐待貓狗,傷害別人,只是為了得到他最愛的母親的注意;少年B殺害小女孩,誰叫所有人都說他沒用。少年B的母親不但不怪他,反而責怪別人對他兒子的不公平對待。
  他們都是潛意識上的“被害者”,得不到別人的重視,感受不到愛,進而變成加害者,但心裡感覺被傷害,不代表可以任意傷害別人,取走別人心裡重要的東西。
  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藉口;錯了,就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所有以自我為出發點對他人進行的迫害,都不該輕易獲得原諒,這不是幾歲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愛的教育,真的是以“愛”為出發點嗎?】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電影深深諷刺了所謂『愛的教育』。
  電影中取代松隆子的是一個熱血的年輕男老師,他實行的就是愛的教育。他想和每位學生當朋友,天真的以為只要和學生成為朋友就能懂他們的內心世界。然而,一無所知的他,卻徹底成為每個學生心中的大笨蛋。
  記得日劇『女王的教室』中,魔鬼女老師曾冷冷地諷刺一味討好學生的女老師並不是為學生好,而是在為自己好,當時感覺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仔細想想,沒有老師不喜歡受到學生歡迎,但想受學生歡迎就必須放下身段,適度迎合學生的喜好。
  可是,這樣真的是對學生好嗎?在他們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內在卻已開始反叛的階段,如果他們犯錯的時候只是苦口婆心的勸導,會有任何警惕作用嗎?我認為“亦師亦友”是師生關係的理想境界,不是不可能,但只會發生在心智成熟的學生身上。中國教育非常重視師生之間的倫理,強調『尊師重道』,現在想來不無道理,一個老師如果無法獲得學生的尊重,他講的話就起不了任何作用,又怎麼可能給學生好的影響。
  就像電影中的熱血男老師,空有滿腔教學熱忱,自以為和學生很麻吉,但事實上他根本打動不了任何學生,所有人對他陽奉陰違,完全沒把他擺在眼裡。他不但進不了學生的內心世界,還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的人。
  愛的教育,如果無法以真正了解為前提,將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是一種口號式的理想主義罷了。

  我想起初中時唸的教會學校,當時學校開始禁止體罰,學生考不好或犯錯,老師只能口頭勸說。正當所有學生開心大解放的同時,我們導師是唯一不遵守規定的老師,他的理由我至今都記得:
『我的班上沒有愛的教育那一套,錯了就該打,只是說一說,你們根本不痛不癢。不感到痛,你們不會記住錯。』
  後來,老師果然說到做到,犯錯照打,考試不及格也打,我們上班導的課就像女王教室的小學生一樣,整天戰戰兢兢,功課也絲毫不敢馬虎,每次想偷懶,一想到藤條落在身上的疼痛就立刻清醒。
  最後,我們班不管在各方面都是全年級第一名。老師沒有實行愛的教育,卻讓我清楚記得:想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做錯事,就得付出代價,沒有人能輕易獲得原諒,這才是公平。

 

  再後來,我自己也當了老師,一開始,還不太會當老師,總不自覺替學生找藉口,卻也挫折的發現學生越來越差:你越尊重他,他越目中無人,完全不當一回事。
  那一瞬間,我突然想起初中導師的話:不感到痛,你們不會記住錯。
  於是,我重新調整教學的步調,開始訂好課堂規矩,並嚴格執行:作業遲交一週扣十分,第二次就直接零分。效果立竿見影,以往老是收不齊的作業,隔週就全數收齊了。
  我想以對所有學生公平的前提做為當老師的原則,即使不能面面俱到,但至少儘量不偏私,不替學生找藉口,更不讓學生把老師的好當成無所謂的理由。太輕易的原諒,只會讓他們對錯誤沒有感覺,真的只有零分一次,下次才會記得要準時交作業。
  任何事由小看大,準時交作業事小,但只有把小事當一回事,才不會把“尊重別人”和“珍惜生命”這等大事,當成可有可無的小事。

  電影中,年輕男老師的愛的教育和松隆子犯錯就要付出代價的教育方式,形成強烈對比。也許每個老師都曾相信人性,相信愛的教育的可行性,然而,事實證明:人,遠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更難以理解。
  重點不是教育的方式,而是教育的目的。想教出一個思想光明,善良正直的孩子,就必須在他犯錯的當下讓他牢記自己的錯誤,而不是自我催眠的樂觀相信他下次一定會改。與其相信明天晴天不如未雨綢繆,你告訴他一百次生命珍貴,失去重要的東西會很痛,他一樣不會有任何感覺,但你只要讓他親自體會一次失去重要東西的感覺,他就會明白「痛」是什麼,並永遠記住痛的感覺。
  說來殘酷,可就是人性啊!如果所受的教育和國家法律都保護不了我們心中重要的人,以暴制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似乎就是唯一的方法。
  讓他記得: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如果不是心存惡念,就不會產生苦果。

 

【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深處】

  漸漸的,我們不再只看到表面光明的世界,而是真正處於陰暗之境,看見光影交織的世界中,善與惡如影隨形的真貌。我們不必強迫自己一心向善,如果惡也是本質的部分(包括後天被傷害形成的陰影)。
  有人說,電影中的女老師不該這樣對自己的學生,我覺得這說法太強人所難了,只看到她身為老師的部分,卻忽略了她也是痛失愛女的平凡母親。再說,老師也是人,以超高的道德標準定義她,這也未免有失公平。
  每次看到『廢死聯盟』高舉要受害者家屬放下原諒的旗幟,我都覺得荒謬可笑,憑什麼加害者輕易就能得到重生,而被害者就得無辜枉死,家屬還得揹負一輩子的傷痛。媒體又總是傾向加害者也許情有可原的方向誤導觀眾,卻忽略了所有的情有可原都不能當作傷害他人的藉口。
  試問,今天如果被害的是你的女兒,還能輕易說出原諒或放下嗎?我們整個社會不知不覺變成共犯結構,總有事不關己的人試圖在別人的悲劇中以悲天憫人的姿態插上一角。在我看來,對加害者的過度寬容如同對被害者的二度傷害,如果做錯事,只要表面認錯就能得到原諒,這世界還有什麼公理正義可言?

 

  任何一個人都難以承受失去摯愛的痛苦,因此,我完全理解女老師後來的行徑:她以冷靜武裝自己,不帶絲毫情感,一步步為女兒討回公道。
  太過悲傷的際遇也預示著生命的無常,儘管無常經常是人為造成。
  最後,當我看到松隆子從頭到尾冷到極致的神情融化在小男孩送的糖果中,那一刻,小孩的純真與糖果的甜彷彿一道暖流,同時流過我緊繃的心,我終於在這個憂傷的故事裡看到一束光,不冷不熱的溫度,足以流下溫熱的淚,這樣就好。

  沒有人希望世界變得如此糟,但如果糟糕已成世界常態,我們也不必自欺欺人的說:我只看到太陽,哪來的陰暗?
  沒有太陽的世界的確很冷,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處。當我們能無所畏懼的在陰暗處張大雙眼,也許,久違的陽光就不遠了。
 

【告白】

編導:中島哲也
演員:松隆子
   岡田將生
   木村佳乃

日本 2010

台長: 愛永

顯示全部91則回應

smilearmy
LSTUDIO
使用極限式推論法來反駁廢死這件事
一點也沒有說服力
除了表達出您對於自己所舉例的歷史完全不懂外
沒有表達出任何與此文章的正面關聯性...
2011-10-30 18:21:09
smilearmy
今天剛看完這本小說
聽朋友說有電影
就咕了一下相關評論
看到您這篇覺得寫得很好
本來想自己寫對小說的評論的
看完這篇
覺得還是冒昧的
跟您借分享嚕
2011-10-30 18:28:23
may
看完了許多影評,覺得您的最能打動人心,描述深刻,文中加入自己的經驗又有畫龍點睛之妙。尤其您對於死刑的見解與回覆真讓我拍案叫絕。「因噎廢食」四字用的尤其好,令我不解的是,如果擔心冤獄而不敢執行死刑,被判無期徒刑者豈不冤枉,不能相信司法,不只死刑不要執行了,任何判決都別執行了吧!所以個人淺見問題不在死刑而在司法的改善,若能有良好配套制度,再來談廢死問題吧!另佛書中也言到:殺一個惡人等於行一個大善,無須讓良善的人民都因廢死而活在恐懼中!!!
最後,我覺得任何評論本來就是以自己看的角度為出發點,直言「我覺得你根本不懂這部片」這樣的言論者,才是真正不懂何謂電影者...既不是作者又何以論懂不懂?
2011-12-28 18:21:17
may
看完了許多影評,覺得您的最能打動人心,描述深刻,文中加入自己的經驗又有畫龍點睛之妙。尤其您對於死刑的見解與回覆真讓我拍案叫絕。「因噎廢食」四字用的尤其好,令我不解的是,如果擔心冤獄而不敢執行死刑,被判無期徒刑者豈不冤枉,不能相信司法,不只死刑不要執行了,任何判決都別執行了吧!所以個人淺見問題不在死刑而在司法的改善,若能有良好配套制度,再來談廢死問題吧!另佛書中也言到:殺一個惡人等於行一個大善,無須讓良善的人民都因廢死而活在恐懼中!!!
最後,我覺得任何評論本來就是以自己看的角度為出發點,直言「我覺得你根本不懂這部片」這樣的言論者,才是真正不懂何謂電影者...既不是作者又何以論懂不懂?
2011-12-28 18:23:13
版主回應
”我覺得任何評論本來就是以自己看的角度為出發點,直言「我覺得你根本不懂這部片」這樣的言論者,才是真正不懂何謂電影者...既不是作者又何以論懂不懂?”說得真是!評論本是個人觀點 ,甚至不必與作者同一觀點,因為作品是活的,這也是作品值得談論之處。就像老師的觀點不再是唯一標準的答案,我反而喜歡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多元化的社會需要的正是經過思考後不一樣的觀點,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儘量求得公平,我想這才是一個進步的社會。
2012-05-15 15:56:37
小橘凱娜
說的真好....非常讓人有深刻的體會~~
2012-01-01 22:49:01
天佩
希望能夠讓我分享到FB上

很喜歡您在後面多次強調的

"只有痛過,才知道什麼叫痛"

真正的愛不是溺愛,我弟是被我媽的溺愛寵壞的,我曾經多次跟我媽溝通,不要再讓弟弟有下一次犯錯的機會。

但是我媽很堅持說,不給他機會才是不給他希望。

直到最後,我弟真真正正闖禍闖到鬧上法庭的時候,
我媽才知道我想表達的"機會給多了是害了他",有多麼的重要。
2012-01-16 21:18:16
Flinna
剛看完電影覺得心情很沉重很沮喪
可是你的見解很棒
可以借分享嗎?:目
2012-01-20 01:36:15
正在看..
大家都在留言倒向少年A和少年B的過錯時..大家也應該想想,探討其他人對於加害者的集體霸凌也是社會造成的變態,我們卻忽視這層關係
2012-01-27 00:24:32
正在看...
明顯的,我跟各位看到的不一樣........,不是看到對於青少年的教育失敗,而是看到老師精心計畫的復仇殺人秀,毀了三個年輕人,老師的心機和設計才是本片恐怖的地方
2012-01-27 01:37:14
Tako
剛看完這部影片時,還不是太懂這部片的意涵,不過,看完您的見解後,的確是部很有深度的影片,但隱憂是,若心智不全的人,看完後會不會讓世界變的更加恐怖~~~
您的見解寫的真棒,可借分享嗎?
2012-01-29 12:56:53
版主回應
歡迎分享
2012-05-15 15:50:23
Tian
你写得非常好。谢谢~ 我会推荐看过《告白》的人来看你写的这篇文章。
2012-02-03 08:36:57
版主回應
謝謝!
2012-05-15 15:45:18
Ivona
剛看完電視播出這部片,網路上搜尋到您寫的文章,可以借我轉貼在FB上嗎?
謝謝
2012-02-25 02:14:06
版主回應
歡迎轉貼
2012-05-15 15:46:33
(悄悄話)
2012-03-26 08:44:32
Duke
你好,你寫的觀點很棒,這部電影需要導讀,不然直接放給年輕人看,真的會被誤導

因為台灣太多年輕人迷戀日本電影"大逃殺",告白這部電影的後半段,在描述學生自白的部份,我完全看到大逃殺的感覺,這部份是讓我很恐懼的部份,我從不認為,因為自我因素的關係,可以將殺人正當化

這部電影,之所以將後半段拍的如此像大逃殺,我想應該是想要比較女老師自白的部份,冷靜、穩定、理性,女老師自白像是法官、學者、專家,這代表著社會法律制約力的特徵

所以,這部電影包含了日本現今兩個特性的衝突

成人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存活下來的日本人努力改變經濟,所以形成團結、追求理性的社會

年輕世界,因為經濟變好之後,大人希望小孩能更好,導致越來越寵愛小孩,卻使得年輕人從小變成非常自我

台灣跟日本很像,也是經濟後來發展起來,也是經濟變好之後,小孩的成長過程變的很安逸,對於事情的觀點變成非常自我,甚至類似"大逃殺"這類小說、電影,在台灣大賣,還成為一代一代流傳下去的"口碑經典"

其實作者、導演是希望完整的表現出社會觀點已經斷層,日本未來的社會將要交給這群學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因為,這群學生到最後都瘋了

但是我想做個簡單的試驗,將這部電影放給現今的國中、高中、大學生看,觀察他們觀看後的討論,會有學生去合理化"告白"電影中,後半段幾個學生行為的合理性,甚至說女老師也去報復

但是,我們需要這樣的社會嗎?當報復來到你身上的時候,痛苦是可以被承擔下來的嗎?我想A君崩潰的眼淚告訴了我們答案,但是還是有人看到這一幕,反而把他歸類於美學的角度

謝謝你寫下這麼棒的觀點,請容我轉貼
2012-04-21 14:03:22
版主回應
你說的沒錯,這部電影確實需要導讀,現在學生普遍缺乏思考力,所能看到的僅是表面。我讓大學生看告白,看完之後讓他們回答了幾個題目,果然出現很多我意料中的答案:森口老師好恐怖喔!老師怎麼能報復學生啊!如果老師不報復學生另外三個人就不會死了。這就是大部分學生的答案,但我說森口老師不但是老師她也是母親,修哉的母親不是森口老師害死的是他害死的,你們只看到森口老師害了修哉母親為什麼沒看到森口老師同時救了更多學生呢!

這部電影就像電影中的告白一樣,每個人想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身為老師能做的不是導正,而是提供更多元的思考方式給學生,讓這些習慣單一思考的孩子能感受到電影更深層的意涵。學生之所以會同情電影中的學生,主要也是因為實在難以想像自己是森口老師,無法感同身受,同情與原諒就變成很輕易的一件事。

謝謝你的回應,非常歡迎你轉貼。
2012-05-15 15:43:55
.........
正在看:

那兩個少年可是毀了老師家庭的人呀!!
2012-04-24 19:50:15
Vivian
不好意思
我是某間國中的代理老師兼輔導組長
想在期末給學生看這部影片
在這之前可否借你這篇文當作前導介紹呢
(會註明出處的)
謝謝您
2012-05-13 18:56:57
版主回應
歡迎您使用這篇文章
希望能讓學生們更懂這部電影真正的意義
2012-05-15 15:22:46
csc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電影深深諷刺了所謂『愛的教育』。"

但問題是這部電影描述的就是一個"沒有愛"的教育現場.一群沒有愛的學生.
2012-05-14 08:06:19
版主回應
愛的教育出發點是好,但若沒有了解的前提,也不過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好。用自以為是的好教育一群沒有愛的學生,只會適得其反。文中我說了愛的教育不是不好,但只適用於心智成熟有足夠判斷力的的學生。
2012-05-15 15:30:13
很好
覺得版主寫得很中肯很好 懇請借轉貼FB會註明出處 感謝
2012-05-14 11:31:59
版主回應
歡迎你轉貼FB,謝謝!
2012-05-15 15:30:59
Duke
我想,台灣「愛的教育」,其原本的出發點就已經錯誤

台灣最早喊出「愛的教育」是父母疼惜「自己」的孩子,所以對於小學生犯錯,表面上變成勸導,實質上是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被打罵

台灣愛的教育,最早期父母口中「愛自己小孩的教育」,經過時間的推演,一年一年的傳遞,當這些小孩逐漸長大時,變成「愛自己的教育」

我想,真正愛的教育,應該是體貼,體諒,而且多為他人著想,是所謂「愛別人的教育」,而非「愛自己小孩的教育」

所以,台灣的教育,從最初、最基礎的國小時期,因為社會整體的氛圍,走向錯誤的道路,這不單獨是一部份人的錯誤,而是整體社會的錯誤

慘的是,台灣的社會仍然沒有覺醒
2012-05-19 16:18:06
wie
看完電影後百感交集,卻不知道該怎麼整理腦中的想法,於是搜尋了一下,找到您的文章,覺得您寫的觀點很不錯,讓我腦中的思緒也算是有了出口,這部電影讓人深思,或許,影片中的所有議題、想法、角度都是人類成為人一直不斷在學習的過程甚至是目標吧!
一部不錯的電影需要不錯的觀點^^
~容我轉貼分享FB~
2012-05-20 15:19:43
心有戚戚焉
你寫得真好!
一針見血
只可惜社會有正義的人太少了
2012-06-21 05:59:24
QQ
今天也剛看完了這部電影!因為真的感觸很深所以Goggle了心得~可能曾經遇過霸凌事件讓我久久困在劇情裡出不來!也因為過去的陰影讓我變得一心向善!但卻常常無法平衡!看了你的見解後...我體認到惡.錯誤.缺點.甚至自卑也是本質的一部分!人必須接受自己才能認同並愛自己!劇中的主角們也都因為沒有真正的接納自己造就了不健康的心理!因為自我沒認同感.安全感而去傷害他人!所以我覺得這部片不見得完全就是陰暗面!真正應該探討的是背後真正的涵意!

另外...我也很贊同不廢除死刑的觀點!現在這個社會真的變了!少子化造成對孩子的縱容.溺愛!就像你所說的所有的情有可原都不能構成傷害他人的藉口!若少了法律的規範.那任何可怕的惡行都能輕易的被原諒遺忘...那後果真是不堪想像!
2012-07-09 21:14:36
NINA
你好...我是在看完電影後看到你這篇評論的...
評論的字句接衝擊到我,非常支持你的看法,愛的教育,苦口婆心..這些是否真的能教育,能感化到他人,身邊雖有成功的案例,但其實我並非十分認同,就拿劇中的A來說好了,能力是無庸置疑的但..思想,心態真有隨著老師所給的一次次機會而改變?
但當中我仍有些不解
印象深刻的是一開始劇中老師舉出的女學生誘騙老師至賓館拍照復仇這事,對照後來學生B因進入電子場所而遭送往警察局,但卻對來接他的A班老師埋怨為何是他前來....
導師的明哲保身無錯,學生希望見到班導的心態也無錯,但是...若更改下劇情,導師並非只請A班老師前去領人,而是選擇和A班老師一同前往,這不僅能明哲保身,也能稍顧下學生心中期望是班導前來處理的心態,或許...B同學那自己被看低,被遺忘的自卑想法能減去許多
2012-08-04 02:36:15
Amberly
您寫得很好,可否借我分享呢?
謝謝
2012-09-08 21:23:47
版主回應
沒問題!
2012-09-10 12:05:00
(悄悄話)
2012-09-24 21:58:05
临考的学生
人的狭义 真的毫无底限...剧情合乎人类的心理反应...懦弱 不择手段的证明自己... 但怎么看都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13岁的世界,不简单...
2012-09-30 03:46:23
(悄悄話)
2012-10-07 09:49:33
:)
有人說,其實那位老師並沒有真的把炸彈送給少年A的母親,他只是想給少年一個教訓而已,剪斷炸彈後並沒有接回去
2012-11-14 23:01:54
kaychiu
借分享,謝謝!!!

唉......最近只是因為罵學生,而被學生家司不報名字而電話恐怖,真的很生氣~"~
2012-12-24 22:06:22
kaychiu
唉......生氣到打錯字了,是遭到電話恐嚇
2012-12-24 22:07:28
劍神君
確實,廢死聯盟倡導的理念有誤。
當我們是被害者家屬時,看到加害人逍遙法外,甚至任何罪責都不必承擔時,那種感覺只有無限的恨意,甚至轉變成殺意也不為過。
但同時,又想著自己如今的感受,若做出與他相同的事情,那麼兩者又有合差別?
不過,反之。
若如今你是加害人,你難道不希望被原諒?
還是說,你身為加害人時能想著被害人家屬的感受?若真如此,那便不會犯罪了。

只能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12-12-29 23:21:31
aura
寫的超中肯,請讓我分享至Facebook,感謝~
2013-01-10 10:42:57
sima
您好:
您寫的真的很好
借分享
謝謝!
2013-02-07 14:42:00
台灣老師大多的嚴格是只有嚴格罰沒有嚴格改進教法
愛的越多 理性也要越多
狗有狗權 人有人權 人權應該對等 廢死對等性在哪
因為是老師就不能報仇?
反而覺得老師做了最好的示範-有道德還是要公里正義 可以報仇而不是當濫好人讓壞人撿便宜--廢死不合乎原則,法律保障在哪?

就跟一堆人高唱族群平等要向前看要和解
對 要和解-想撿便宜直接跳到和解程序不能挖到加害者
2014-02-09 00:46:10
我痛過 但是我卻背著一輩子的陰影過日子
在高壓的教育下 舉步維艱
不斷的用完美主義鞭斥自己 卻不敢怠慢
生怕不努力 不謹慎小心 不優秀卓越
就會在大人們的期待中墜落 然後活不出自己

大人們的打罵教育其實很多時候帶著不理智
打過了 理由不充分 傳達教育的理念沒傳達
就是孩子們一輩子的傷 不是要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是要教育出會思考 會判斷是非的孩子
2014-05-30 19:23:00
(悄悄話)
2015-03-30 14:34:18
(悄悄話)
2017-01-16 14:55:43
(悄悄話)
2017-05-17 14:48:06
(悄悄話)
2017-11-01 12:06:22
(悄悄話)
2018-11-24 02:21:4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