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長城
是個雨天,和我的期盼相應著,在登長城的這一天!
我希望在雨天或下雪的日子登長城,因為雨和雪的潔淨適合悲壯的長城。
許多人雨天不愛出門,我卻從小特愛在雨天出遊,尤其是大雨滂沱的天氣。
小時候,每年到了梅雨的季節,就是我跟家裡的鴨子最快樂的日子。雨一下,我就穿上短褲、戴著斗笠,光著腳ㄚ出門,假裝尋找在外未歸的鴨子和小雞,藉機出去玩水。
雨大的時候,最愛去河邊,聽著暴漲的河水怒吼般的奔流,常常看著看著,眼裡、耳裡、心裡,都是水聲。雨小的時候,就到樹下,抬頭搜尋樹葉上的雨水,目光隨著落下的水滴,隆重莊嚴地掉在樹下的水漥中,彈起皇冠般美麗的水花,一個接著一個,我總要看到發呆入迷,一直要到爸爸拿著棍子焦急的出來找人,才依依不捨的回家。
1988年,一個大雨的夏季颱風天,在氣象台主播叮嚀最好在家避颱的雨天,我和幾個朋友卻趁著大雨入六龜山區,那真是一次永生難忘的經驗。
下著雨的山區,滿山的樹木隨著風雨舞動,一處處從山上傾洩而下的瀑布,壯麗無比,四周的山猶如一個喜悅的巨人,快樂得手足舞蹈。我穿著不禁雨的雨衣、赤著腳,站在山的懷裡、站在雨中,覺得自己真成了大自然的一部份,一股深切的感動自心底湧現,衝動的想:「真希望就這樣死去啊!」一種自然而幸福的回歸。
1990年夏,我在佛光山叢林學院,每到雨天,我又慣性的站在長廊聽雨,聽著雨打屋簷的音符,看著掛滿龍柏樹的雨珠,晶瑩剔透如琉璃,世間任何的珍寶,都無法取代它的端嚴和富麗。
基於種種雨天的經歷和感動,我總覺得登長城就應該有雨,因為晴朗的烈日對烙著歷史痕跡、刻著多少生離死別、妻離子散悲傷記憶的長城,是一種殘忍,連綿的陰雨反而會是一種溫柔,可以讓遊人在平靜中,感受歷史最初聚合的壯闊和秦始皇當年的萬丈豪情;可以讓積澱在歷史中憂傷的靈魂,放心的哭泣,從中得到體貼的慰藉。
但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浪漫願望終究難以成就。出發時還下著雨的天空,到了長城竟然就停了,陰霾涼爽的空氣吸引了眾多遊人前往,整段八達嶺長城熱鬧而吵雜。
八達嶺位於北京延慶縣南部,是軍都山的主要山峰,南近八達嶺內長城,北臨延慶盆地,西扼關溝出山口,地勢險要,有「居庸之險不在關城(居庸關)而在八達嶺」之說。
八達嶺關城有東、西兩座關門,東叫「居庸外鎮」,西稱「北門鎖鑰」,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遺物,從「北門鎖鑰」關門城台的南北兩側起,依山上築,總長3720米,城牆高低寬窄不一,平均高約7.5米,牆基寬6.5米,頂寬約5.8米,可容五匹戰馬或士兵10行同時並行。現今所見的長城則分別重修於1953年及1984年。
不是太過陡峭的八達嶺長城,適合第一次登長城和體力狀況不是太好的人,只是人似乎太多了些,來來往往熱鬧嘻笑的遊人,湮滅了長城應有的莊重和神聖性(我是太過慎重的了,對於歷史遺跡,我總有著朝聖般的心情,覺得輕率前往,對於歷史會是一種冒瀆)。
我踩著無聲的步伐,一步一步往上走,石磚台階上有著許多人走過的凹陷痕跡,嘻嚷的笑鬧聲和著急促喘息的呼吸聲,伴著混亂的氣流從我兩旁滑過,陪我一同前往的明奘法師在我前面沉默地走著,另外一位朋友也安靜地在後頭跟著。我在心裡一遍又一遍的誦唸著往生咒,祈願清淨的甘露降臨,洗滌時空戰火的煙塵,撫慰不安的靈魂。
抵達最高點下城時,我們選擇了沒有行人的另一段長城。
沒有人聲的長城回復了本有的、帶有宗教氛圍的寧靜,我脫去鞋襪,赤足踩著一塊一塊的石磚。地不涼,少了鞋襪的負擔和隔離,腳步反而輕盈且踏實了起來。
站在城牆上放眼四野的山林和遠方的城市,遼闊無際的江山,讓人不得不生發懷昔撫今之嘆,想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是如何的胸懷和氣魄,發願築起這道兩千多年後被評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長城,也許,在守衛江山之餘,他也曾希望為人類留下些什麼吧!如果有,那麼他是滿願了,如今的長城雖不再有抵禦外敵之能,卻有全世界人類精神的崇仰之功,只要到中國,長城都是必須朝禮的聖地。
我們各自選了一處平台靜坐,緩和色身的起伏、止息心念,收攝六根,四周流動的氣流明顯的感到順暢和清淨,陣陣山風吹來,我彷彿回到禪堂中,身心俱歇,世界在我胸中流淌,我為無垠的宇宙含攝包容……。
兩千多年了,江山幾代更迭易主,佛法說財富乃水火、盜匪、貪官污吏、不肖子孫和壞朋友等五家所共有,所有的一切不外乎因緣的聚合與生滅,沒有永遠的江山,也沒有永遠的皇帝,那麼,長城守護什麼呢?我想,守護的是人類無邊的豪情、人類不可知而無窮的毅力、人類不斷向上的生命追求、人類對自由寬闊的精神世界的仰望……。
下次,去登司馬台長城,據說那兒較為險峻,氣勢不同,只是,我仍舊希望,能有一場雨!2002/5/1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