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電子報發報時,曾寫過一篇平常歲月,說明自己將電子報取名為平常歲月的心情,今天回去電子報翻閱,覺得去年和今年的心情差距不大,因此將其內容轉貼過來,和第一次接觸平常歲月新聞台的朋友分享.
**********************************
平常歲月
第一次在禪詩中看到「平常歲月平常心」這樣的詩句時,就喜歡上「平常歲月」這樣的詞句和感受,因為人在經過歲月的洗滌和沖刷之後,會知道所有的不平常其實都是從平常歲月中淬煉出來的,甚至在許多不平凡的追求過後,知道原來不平凡的感動都深藏在平常歲月當中。
從小,我們就接受一些「人要不平凡」的觀念教育,譬如要立志做大官、立志做科學家、教育家、乃甚於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都是為了讓自己不平凡。
李壽全唱過一首「我的志願」,歌詞說:
「很小的時候,爸爸曾經問我,你長大後要做什麼?我一手拿著玩具,一手拿著糖果,我長大後要做總統。
六年級的時候,老師也曾問我,你長大後要做什麼?愛迪生的故事,最讓我佩服,我長大要做科學家。
慢慢長大以後,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慢慢我才知道,總統只能有一個,慢慢我才知道,科學家也不太多。
中學的時候,作文的題目,你的志願是什麼?耳邊又響起,母親的叮嚀,醫生、律師都不錯。大學聯考時候,作文題目又是,「我的志願」是什麼?回想報名時候,心裡毫無選擇,志願填了一百多!
慢慢長大以後,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慢慢我才知道,每個人都差不多,慢慢我才知道,我的志願是
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唱出我心裡的歌,告訴我的孩子,每個人都需要,平平靜靜的生活。慢慢長大以後,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慢慢你會知道,每個人都差不多,慢慢你會知道,人生就是這麼過!」
這首歌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忘記,因為他把許多人的心聲都唱出來了。
「平凡」、「平常」的追求,是歷史、乃至現代許多人不平凡的追求,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平常生活,成了千古絕唱,多少人對這樣的生活欣羨不已。知名的文學家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一書中,描寫自己當年在文化大革命時,一群大學生懷著滿懷未知的理想,下鄉勞動,在前往鄉下的途中,路經江南小鎮,在安靜的晨曦中,看到一對平常的新婚夫妻,平淡的對話和作息,那一幕使少年的他邁向成熟,心裡的感動影響了他一生的生活態度。只因為「平常」、因為「平凡」!
「平常」讓我想起父母親和長輩,讓我想起兒時:每天太陽剛露出一點淡紅色的曙光,天窗剛透入微光時,家家戶戶就開始有了聲響。有的是母親起床起灶火準備早餐;有的是準備出門到田裡澆菜,有的是父親準備魚具要出海;有的是母親在堂前上香,祈求一天的平安。
天亮了,桌上擺放著為子女準備的稀飯、早餐,背著書包的孩子邊吃早餐還一邊擔心著功課沒寫完,鄰居的孩子已經在外面吆喝著要上學了,路經田邊還要向大聲的向母親說:「我要去上學了!」然後和同學一路玩跳著到學校。
碼頭邊是剛從海上捕魚回來的爸爸們和港口邊等待的媽媽們,大家互相問候寒喧,連隔壁家的貓昨晚生了幾隻小貓都會是熱烈討論的話題。天空和海洋湛藍如洗,一如島上的人民清純如水的生活,一日復一日的平常歲月。
但是,這樣平常的生活,老一輩的人卻說太平凡了,告訴我們說:你們要去學習做不平凡的人,過不平凡的日子,可是當我們知道不平凡和快樂不是等號的時候,我們已然失去了最珍貴的「平常心情」。
過去農業社會時期的平常歲月和現代社會的平常歲月,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和不同,社會的多元性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和形式給人選擇,各種的生活型態都是一種學習,在各種不同的平常歲月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出屬於自己的哲學和智慧來。
我的平常生活單純到讓人覺得無聊極了,甚至有朋友常問我說:「你這個人真是奇怪,吃喝玩樂都沒有興趣,真不知道你活著是做什麼的?」甚至我佛學院的老師也告訴我:「你這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什麼都不在乎。」現在我的老師還是問我:「你到底想怎樣,給你什麼都不要!」
其實我不是什麼都不要,而是我沒有要的資格,而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最貪心的「要」,就是「不要」。因為不要,我可以明白許多事象,因為不要,我慢慢的知道真正值得要的是什麼?
單純的島嶼生活、單純的佛門生活,這些單純的平常歲月,因為「不要」而有了一點生活的心情可以和大家分享。
在《祖堂集》的禪宗祖師語錄中,有一首這樣的偈子:「心靜愁難入,無憂禍不侵;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佛陀時代波斯匿王去朝禮佛陀時,佛陀總會祝禱他:「國家富強,人民安樂,國王長夜安樂、無病無惱!」很平常、卻語意深長。
無愁、無憂、無病、無惱,給予大家平常歲月中最真切的祝福!2001/7/20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