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芝因蘇蓉蓉一角在台灣紅翻了天,成了天字第一號大花旦,「楊門女將」則讓當年香港一姐汪明荃扳回一城,但在臺灣,還是沒能扳倒蘇蓉蓉趙雅芝。
《楊門女將》是北宋楊業、佘太君一家抵抗遼國的故事之延續,想來這一門忠烈在中國歷史上也只有這麼一家子,別無分號。從京劇、電影、港劇、台劇、閩南語劇、大陸劇、歌仔戲、廣播劇、單元劇、連續劇…,演到不能再演、死到不能再死。我印像中光楊麗花與葉青就數不清幾演楊六郎。
楊業是第一代,最精彩的當然是第二代,七兄弟加二姐妹,還有他們的老婆們,一家子開起飯那可得二桌,還是大桌。可是金沙灘一戰,楊家將全軍覆沒,只剩一個楊六郎延昭逃回天波府,老令公是撞李陵碑而死。
李陵知道是誰吧?漢武帝,出征匈奴(BC99),後援不力,結果他以五千敵三萬匈奴兵,這怎麼打啊?又不是太王談德,有上天之力。
大戰幾日幾夜,李陵兵敗被伏,傳回朝廷,漢武帝以為他降了,大怒,殺了李陵一家,司馬遷在朝為李陵說話,認為是非戰之罪,也被漢武帝關了起來,並施以宮刑,這漢武帝真是心理變態,也不用遷怒成這個德性吧,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司馬遷才寫的出史記這樣的偉大巨作?不管,反正李陵一聽全家都被殺,就真的投降了。跟鄭成功大將施琅一樣,國姓爺殺了他全家,他只好降清,最後帶兵滅了台灣。只是李陵沒那個本事滅掉大漢,最後老死匈奴。
跟李陵同期還有一個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BC100)。匈奴頭頭單于感其氣節,用盡各種方法要他投降,他就是不降,單于腦羞成怒,將他流放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擺明了就是不放。貝加爾湖,是有出大水怪的貝加爾湖嗎?那夠遠的。這十九年中間,李陵去看他,跟他說,他老婆也改嫁,老母也死了,還堅持什麼呢?對李陵來說,漢武帝那簡直是不共戴天之仇啊。
但是蘇武還是不降,讓李陵反而非常慚愧,其實我覺得李陵沒什麼好慚愧的,要是我,也降了匈奴,這種君王,沒心沒肝,有什麼好跟隨的。當然,我們對於蘇武的氣節,還是肅然起敬,這種人應該也是絕種了吧!
十九年後,漢昭帝與匈奴合親,蘇武方獲釋回漢朝。
有首歌,小時候就唱的,「蘇武牧羊」
蘇武牧羊北海邊,雪地又冰天,羈留十九年,
渴飲雪,饑吞氈,野幕夜孤眠;
心存漢社稷,夢想舊家山,歷盡難中難,節旄落未還,
兀坐絕寒,時聽胡笳,入耳心痛酸;
蘇武牧羊久不歸,群雁卻南飛,家書欲寄誰;
白髮娘,望兒歸,紅粧守空幃,
三更徒入夢,未卜安與危,心酸百念灰,大節仍不少虧;
羝羊未乳,不道終得,生隨漢使歸。
所以,這故事告訴我們,學唱歌比背書重要,歷史課本記不住,歌我可從小學一年級學會后,到現在沒忘過。
金沙灘位於山西省代縣以北約二十公里之雁門關附近,雁門關大名鼎鼎,楊延昭後來在此駐守,三關指的就是這兒。《天龍八部》的蕭峰一家子故事都在雁門關發生的,蕭峰自盡的時候,就是沒遇上楊延昭,不然,楊延昭肯定開關放他進來。
楊令公深夜迷途,支身一人忽然看到李陵碑,他沒想漢王殺李陵一家,只想著李陵投降匈奴,老令公柔腸百轉,他絕不能做李陵,於是就撞李陵碑自盡。
我記得我小時候三、四年級第一次看「楊家將」故事書時,覺得楊令公死的超悲壯,卻搞不清楚李陵是何方神聖。
金沙灘一役,楊大郎、二郎、三郎戰死沙場,七郎因與潘洪有夙怨,被他綁在芭蕉樹上亂箭穿心。五郎逃往五台山出家當了和尚,「五郎八掛棍」也算是叫的出名號的武功;楊六郎延昭千辛萬苦逃回天波府,一狀將潘洪扣壓糧草與後援,不前往營救楊家將的事實,告進朝廷,八王爺及丞相寇準撐腰,又查出潘洪通敵的事實,宋王斬了潘洪,楊延昭陣守三關,另外還有八姐與九妹。
四郎楊延輝被抓進遼營,將楊字拆開,改名木易,其實也不太對,楊字拆開應該叫木昜(這字就唸”楊”)才對,有沒有中間那一橫,對發音是很重要的。鐵鏡公主看上楊四郎,讓蕭太后召為駙馬,十五年後,楊六郎率軍北伐,受困蕭天佐天門陣,佘太君押糧草來到北地,楊四郎知道母親來了,坐立難安,對鐵鏡公主公開身世,鐵鏡只好為他盜來令劍,好讓楊四郎返宋營探老太君,約好五更天返回大遼,這就是京劇天字第一號經典老戲「四郎探母」。
老娘還不認得字的時候,就對「一見蛟兒淚滿腮,點點珠淚灑下來。」熟到不能再熟,這是我爸爸最喜歡的一齣京劇,連帶也是我相當喜愛的一齣京劇,一直到後來表演工作坊「四郎探母」轟動台灣的時候,這才驚覺,那應該是外省父親少小離家,等兩岸開放探親時,兩鬢都已經斑白了。我爸回老家時,我爺爺奶奶都已過世多年,這是一齣永沒辦法圓的夢!
圖:京劇四郎探母,四郎(中,穿紅衣者)探完母,五更天,別髮妻(前排下跪青衣)、八姐、九妹及六郎,最著名之"脫靴"一場戲。
長大後看四郎探母,每次到佘太君《流水》這段經典,都會忍不住落淚,年紀愈大,從眼中流出的水愈多。而佘太君這個老旦的那句哭頭,唱的既辛酸又充滿悲憤,沒有十五年的功力,是唱不出來的那份動人。
一見姣兒淚滿腮!
點點珠淚灑下來,
沙灘會一場敗,只殺得楊家好不悲哀。
兒大哥長槍來刺壞,
你二哥短劍下他命赴泉台,
兒三哥馬踏如泥塊,
我的兒失落番邦,一十五載未曾回來,
唯有兒五弟他把性情改,削髮為僧出家在五台,
兒六弟鎮守三關為元帥,
最可嘆你七弟被潘洪綁至在那芭蕉樹上,亂箭穿身屍無藏埋。
娘只說我的兒今不在…
另外還有段小插曲,話說出征之前,佘太君卜了一掛:「七子去,六子回」,她老人家以為,會死一個兒子,沒想到是只有第六個兒子回來。
有些戲劇版本還編出楊八郎延順,他是楊八妹的夫婿,與楊四郎同時被召為大遼駙馬,娶的是青蓮公主,不過採用這個版本的,少之又少。因為太難編了,四郎都探母去了,八郎要怎麼辦啊。另外楊家還有個大名鼎鼎的燒火丫頭楊排風,力大無窮,楊延昭麾下另有孟良與焦贊,都是很厲害的。楊家故事很精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楊家將出征前,楊家的媳婦們都沒生小孩,女兒都沒嫁,楊延昭是回中原後,由八王爺做媒,將柴郡主嫁給楊六郎,不知為什麼這位皇親國戚也會打仗,他們生下楊宗保,那是第三代唯一骨血。楊七郎也沒成親,但楊七娘可是聽說楊七郎殉國,自己跑到楊家說要守節,我看這只有戲劇才編的出來,八姐、九妹依舊沒聽說他們嫁人。
楊宗保的老婆就是大名鼎鼎的穆桂英,蕭天佐的天門陣難倒一狗票人,楊元帥派孟良五台山請來楊五郎破陣,楊五郎說要降龍木,派楊宗保去穆柯寨借木頭,卻被穆桂英看上,兩人打了幾架,楊宗保打不過穆桂英,只好娶人家。兩人陣前私定終身,這個穆桂英跟樊梨花有拼,只是楊宗保比薛丁山來的甘脆,郎有情妹有意也就這麼定了,氣的老頭子楊六郎要轅門斬子,穆桂英領兵來救,殺進元帥的帳蓬,氣的楊六郎血壓高,最後則是桂英掛帥,大破天門陣。
圖:從左至右,楊九妹(曾慶瑜)、穆桂英(汪明荃)、楊八妹(李琳琳)
楊宗保與穆桂英生子楊文廣,楊宗保接替楊延昭陣守三關,楊門女將的故事就是從楊宗保戰死沙場,後來西夏進犯,楊家十二寡婦征戰的故事。哪十二個我得數數,佘太君是一個,大娘到七娘那就是七個,八姐、九妹、穆桂英,外加一個丫頭楊排風,正好十二個。
楊家真是一家子寡婦,唯一的男孩子就是楊文廣,其實也不太對頭,天門陣後,楊延輝不是回宋朝去了嗎?他與鐵鏡公主的那個兒子哪去了?難不成留在大遼接蕭太后的班?不然楊家怎麼就只剩一個楊文廣!
楊門女將全部的劇情全都是掰的,不過也沒關係,整齣戲拍的真的是還挺精緻的,當年TVB數的出的中年花旦大概全上了。幾個鏡頭印象很深刻,一是開場佘太君壽宴,前方傳來楊宗保殉國,穆桂英一方面不忍告訴老太君,一方面卻又夫妻情深,憂而不傷的演出很到位,另一個則是已出家的楊五郎與五娘見面,五郎站在五娘身後,想叫她,想到自己的身份又不能叫她,牙一咬黯然轉身離去,這位向來演反派的港劇老演員,情緒也是處理的非常細膩。
圖:夏雨之楊宗保
穆桂英當然是汪明荃,另外客串半集就掛點的楊宗保為夏雨,他就是楚留香的姬冰雁,穩重的形象演出楊宗保其實挺像的。另外李琳琳的楊八妹、曾慶瑜的楊九妹、馮寶寶反串楊文廣、楊盼盼的西夏國飛鳳公主,而真正在台灣大紅大紫的就是丐幫幫主江上風,由石修扮演,他才是本劇男一號。
圖:汪明荃之穆桂英,她這造型是最對我胃口之古典女一號,超簡潔。
當年的石修風度翩翩,完全是武俠片大俠的架勢,他的丐幫幫主武功高強、充滿智慧又溫文儒雅,他與楊家聯手對抗西夏,戀上新寡穆桂英。他無法表達,默然又深情的注視著穆桂英的神情,將台灣一票姐姐妹妹婆婆媽媽姑姑阿姨全部迷倒,包括小女子我。因為石修,才有後來的「英雄出少年」以及「天龍八部」。而且石修在台灣紅到來台拍武俠連續劇了,看江上風這個角色創造多大的魅力。
圖:石修之丐幫幫主江上風,跟喬峰真的差很多吧。
這齣戲也為楊八妹及楊九妹終身未嫁找了個理由,宋皇帝看上楊八妹,想要娶來做妃子,佘太君回絕這個色鬼皇帝說,有個算命的跟她講,女兒不能出嫁才能保住性命。但本劇的楊八妹愛上江上風,下半場跟姪媳婦穆桂英過不去;楊九妹則被西夏間諜給騙了。最後結局好像也死的挺乾淨的,不過老太君依舊很硬朗,記不住江幫主情歸何處。
圖:馮寶寶之楊文廣,後排紮藍領巾為韓馬利之楊排風,她曾經扮演鄭版楚留香沈慧珊之妹沈慧琳。
楊家槍大名鼎鼎,《射鵰英雄傳》楊康與他的父親楊鐵心就是楊家后代,楊康死的鐵槍廟供奉的楊再興也是楊家后人。楊家後來出了個威震八方的楊過,這也聊表我們后人對楊令公一門忠烈的敬重啦!
主題曲由汪明荃演唱,曲風非常特殊,有地方戲曲的味道,不過當年臺視找月亮歌后李佩菁配唱國語歌詞,說真的,汪明荃又被比下去了,李佩菁渾厚的嗓音,讓這首帶著戰鼓音樂的歌顯的更氣勢非凡。
楊門女將主題曲(作曲:顧家輝 作詞:黃霑 演唱:汪明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ZlgRfH8gm0
英姿煥發 威風震八方
手中槍 要敵人肝膽喪
躍馬乘風往 丹心映日壯
楊門有英雌 鐵血保國邦
揮軍陣裡衝 女金剛
放下那柔情 誓顯女兒強
黃沙裡 衝鋒將敵創
巾幗 英雌 橫挑馬上將
顯我身手 兵翻馬走
那梅花槍 保家保國萬馬千軍上
威震八方 守土護疆
英勇熱血豪情 群芳美譽揚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