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31 10:59:31| 人氣1,7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政策錯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政策錯配
文/林玉鳳

 

    澳門的房地產政策以至土地和房屋政策,當中有一個謎,我想了很多年一直沒有想通:為什麼我們不能比任何地方都大力壓抑樓價?

    這個問題的根源來自地方性的比較。過去十年,和澳門一樣,香港和內地都同樣面臨樓價飆升至引起極大民怨的問題,每個地方都出現打壓樓價的聲音,香港和內地伴隨壓抑樓價政策而來的,還有要求政府降低對賣地收入依賴的呼聲。因為香港和內地,賣地的直接收入和因應賣地而來的稅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政府需要這筆收入完成發展項目和提供社會福利。

    香港政府有很多這方面的公開數據。19801981年度,港府賣地所得曾經佔財政年度收入近三成六,那是一個歷史高峰,近年這個數字基本上穩定在一成五左右。內地的公開資料顯示,賣地通常佔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兩成多,所以,內地和香港的房價問題其實不容易處理,因為一環扣一環,打擊樓市牽涉政府收入也同時影響政府的公共政策資源投放,這種政策,嚴格而言是即使樓價貴了,公眾還是有機會間接受惠,因為政府需要這些收入,要樓價平,政府需要減少對賣地相關收入的倚賴,也就是需要從其他地方先開源。

    澳門的奇怪狀態是,歷史上,澳門從來不依賴賣地收入,包含了博彩稅的專利類稅收,幾乎一直都是政府最大宗的收入來源。政府的公開資料連賣地收入也不會獨立統計,跟土地相關的稅收,像房屋稅和物業轉移稅,在八、九十年代曾經是重要的,但那是我們宣稱澳門有包括房地產業和建築業在內的四大支柱產業時期,當時的博彩稅收通常佔政府總收入的四成左右,包含了房屋稅和物業轉移稅等八大間接稅收合共可以佔政府財政總收入的兩成左右。

    過去十年,博彩稅收所佔政府財政總收入已逐年攀升至八成多,與賣地相關的直接和間接收入對公共財政而言近乎微不足道,也就是說,賣了地,發展了房地產,樓價高了,人人的房屋支出的負擔重了,除了房地產商和不斷炒房產的朋友外,絕大多數澳門人其實沒有辦法透過公共財政收入受惠於高樓價。

    所以,澳門人的買不起樓,其實還有政策的錯配元素。

    (買不起樓的年代 · 之十四)

    

 文:原載2016114日《澳門日報》“筆成氣候”專欄

 圖:https://4.bp.blogspot.com/-SudJ24Gq48k/Vt1Xt4ec54I/AAAAAAACPQE/ccBNLOdBFL8/s640/%25E7%2582%25BA%25E4%25BD%25952016%25E5%25B9%25B4%25E5%25A4%25A7%25E9%2599%25B8%25E6%2588%25BF%25E5%2583%25B9%25E7%258B%2582%25E6%25BC%25B2.jpg

    

台長: 小鳳
人氣(1,7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思考城市 |
此分類下一篇:居住以外的房屋政策
此分類上一篇:恐慌性需求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