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0-21 19:50:19| 人氣3,8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澳大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澳大人

文/林玉鳳

一個學生對自己的學校有沒有感情,很多時候,靠的是回憶裡的小情小趣與小故事。

我是讀小學時就知道澳門要辦大學的,那是當年老師會在早課上跟我們分享的大新聞。第一次看到那個在氹仔山頂的校園,是香港電視台播出的新聞特輯。因為創校時是私校的關係,當年東亞大學的學費高昂,學生基本上都是香港人,那個電視特輯裡面說的,就是香港學生「留學澳門」的故事。那個年代,電視劇熱播的是黃日華和莊靜而主演的《香城浪子》,劇中那些在唸香港大學的殖民時代富裕精英子弟的形象,很快就成了我那一代人對「氹仔那山頭」的大學生的想像。

十四歲那年,第一次踏足東亞大學,那時我是舞蹈團成員,當晚要為大學一個類似戲劇節的活動助興。當天下午我們走進大學的文化中心,當即看到正在綵排的大哥哥姐姐,他們真的像電視劇裡的大學生男女主角一樣,穿上中世紀歐式服裝,滿口英語在舞台上綵排。綵排過後,我們給帶到文化中心旁、九龍壁前的長梯休息。那時的大學標誌,是還沒裝上電梯的爬山階梯,長長的,向上的,像個求知的建築比喻。那個後來永遠沒有落成的海洋世界主題公園,還沒給填出來,階梯接下去的眼際,是個真實的海,飽滿的夕陽會染一海橘紅,慢慢的落到海平線下那個不知名的世界。因為那一個日落景緻,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在這裡讀書。

我是1991年進入澳門大學唸書的,我們那一屆同學,都經歷了入學考試時爬的是東亞大學的石階,到正式上學時,學校改名為澳門大學的過程。好像也是那一年開始,進澳門大學的澳門學生多了很多,因為被政府收購了的大學,從私立轉為公立,本地人只需要繳交學費的六成,能負擔的家庭多了很多。那一年,我的同級同系同學幾乎都是澳門人,不會像香港學生一樣稱回澳門半島為「出城」,而是稱之為「返澳門」。英語課演話劇時我們也許還會有點像香港電視劇裡塑造的大學生,現實生活當中,多數同學卻跟那些周末開舞會的富家子弟完全無關,需要兼職幫補學費和生活費,我們很快就成功確立了第一代本土澳大學生特有的生存面貌:上學加兼職,然後到麥當奴討論「Project」和「Paper」。那時我們在大學沒有宿舍,住在氹仔的人口很少,同學多數住在澳門,每天來回上學,當年最流行的兼職是補習老師,放學後人人都趕著「返澳門」上班,有什麼功課要討論,首選是補習時間以後的水坑尾麥當奴。

也許是上學加兼職加麥當奴討論是最早的澳門本土大學生形象,很多人以為那個我們不曾留宿的小校園沒法讓學生有歸屬感,其實不然。我進大學的首個學期即加入辯論隊,那時第三座宿舍那個百來呎的鏡房,是我們日常訓練的地方,也是我學習看著鏡中自己說話、培養自信和訓練身體語言的地方,沒有當年的鏡房,也許就沒有後來那個會到電視台報新聞的自己。大學最早的圖書館有一整排靠窗的單人座位,那些我們戲稱的「自閉位」,是當年家中沒有地方安靜讀書的同學的安樂窩。進澳大那年,學校曾經有一年多時間頻繁出現抗議。我耳聞的有因為傳言大學要殺中文系,人稱大師兄的錢浩程,曾經在九龍壁前一個人靜坐一個人抗議。我目睹的,身在其中的,有抗議大學從東亞更名為澳門大學的,抗議學校改變榮譽等級制度,抗議文學院與和社會科學學院合併。那些年的抗議,院長和校長很快會和學生見面,甚至願意出席同學辦的辯論會解釋校方立場。當年的抗議從來沒有成功改變學校或政府的決定,倒是在那個過程中,我們學到陳述反對理由的方式,也見識了和中學完全不一樣的學校管理制度,那不僅僅是學生不用穿校服或遲到早退不用罰企那般簡單,而是學校有一種氛圍,大家會關心改變,不喜歡變化時可以放膽直接說出來,而且有人回應有人討論,學校有民主牆張貼大家抗議的理由,教授會和我們喝咖啡論文學談時事。現在回想,那種氛圍應該就是大學的自由開放討論氛圍,是那個小小的校園也可以營造的氛圍,這對當年普遍在傳統規訓式教育中長大的澳門學生來說,既是驚喜,也是衝擊,更是成長。

而且,當年為數不多的香港和內地宿生,其實佔據不了多少地方,晚上的校園常常是靜悄悄的,比澳門的任何地方,都適合散步和談戀愛,晚上的校園總有小情侶的影子,有些人在那樣的年代,習慣了從大學那邊欣賞澳門的安靜夜景。那時學生社團不多,有活躍辦活動的更少,所以一場辯論賽可以吸引很多人觀看,傳播學會出版報紙一大張可以引起討論,一個萬聖節舞會,好像整間學校的人都會參加,人人都在。那是個做很小的事情就有效應的年代,因為世界太安靜,而裇衫牛仔褲式的大學生青春,揮之不盡。

也是後來回想,覺得自己的那一代才算是第一代澳大人,因為大學更名時我們剛進學校,從我們開始,會用澳大的諧音形容自己是「摳大的」,不怕「俾人摳」。我們會挖苦自己來自「澳門最高學府──以海拔而言」,會以不氣喘走完沒有人知道其名字的「大學徑」──那條長命斜為榮,會覺得在九龍壁前留影是最理所當然的大學畢業照。這一切一切,其他人看來也許幼稚無聊微不足道,卻是我們那一代澳大人對那個山頭獨有的感情,那些曾經流傳的澳大人自許特質的證據。

文:原載2014年9月17日《澳門日報》“鏡海版”

台長: 小鳳
人氣(3,8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人物.回憶 |
此分類下一篇:謝謝你周四還在讀
此分類上一篇:鵬翥先生,李先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