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27 10:49:57| 人氣1,4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剩下的常識,只有廣告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林玉鳳

 

  又有一種針對互聯網對人類習慣影響的報章出現了

 

  上周,德國出版了一種新型報章,賣點是個人化,可以根據讀者自己的選擇,每天在特定的國際、國內和地區新聞來源當中選材,再加上讀者自己喜歡的部落格內容,編印成二十四頁的報章,然後像傳統的報紙一樣,在每天清晨送到讀者家門口。這份報章叫“Niiu”,創辦人說,報章是根據在互聯網世界成長的年輕人的閱讀習慣來設計的,這些年輕人日常在網上瀏覽到的新聞不再是只有單一來源,而是有多個來源的,在這個基礎上選擇新聞資訊來源,相當於將互聯網的方便和印刷報紙的優點相結合

 

  其實,互聯網興起對我們下一代的影響,早已超出了內容是否“三級”,“是否健康”的問題。閱讀習慣以及因應閱讀習慣而出現的知識結構改變就是其中之一。年前聽香港文化評論人馬家輝在澳門大學的講座,他說到他那一代,是父親買了報紙放在廳間,小孩跟在大人之後讀報,無論最想讀的是什麼版面,總會看到報章的頭條新聞,然後也許會匆匆一瞥國際版、文化版、體育版和娛樂版,對不同版面的匆匆一瞥,也就是對社會正在發生什麼事起碼有一個模糊的認知,這些認知,就是我們社會常識的一大來源,也是同一個社會裡大家可以建立的共同話語基礎。可是,從小不看報,只在互聯網上了解世界的小朋友,除了看的東西可以跟父輩以至其他人看的完全沒有交集以外,還可以利用入門網站的“個人化技術”,透過RSS訂閱資訊等功能,讓自己只接收單一的訊息,像一個車路士球隊的隊迷,如果只在互聯網看資訊,他可以不用繞過任何其他訊息的版面,不曾瞥見其他訊息,直接進入只有車路士消息的資訊世界。

 

  這樣的世界,很個人很方便,卻讓我們“共同”的東西變得少了,最重要的是,過去人類生活常識的一大來源,其實是新聞,像讀到幾次交通意外的消息以後知道某座天橋是交通黑點一類的內容,會由新聞漸漸成為我們在這個城市的生活的常識。這些常識,在資訊完全個人化以後,很可能會變成需要上課才學到的城市生活專門知識。所以,像“Niiu”這樣的報章如果真的流行起來,屆時,大家每天看的報章內容都不一樣,唯一可能一致的只有廣告版面,那時,我們的常識,可能就剩下廣告內容了

 

原來,聽起來很窩心的個人化服務,有時是一種剝奪共同經驗的工具。

 

(原載:20091126日,《澳門日報》新園地專欄筆成氣候”)

圖片:http://media.gamerevolution.com/images/misc/Image/common_sense.jpg

台長: 小鳳
人氣(1,4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媒體觀察 |
此分類下一篇:科技返祖
此分類上一篇:自由是為了制衡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