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10 02:00:07| 人氣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肥胖、運動與飲食習慣對大腸癌病人存活的影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時健康
文/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 顏厥全醫師
 2009-10-28


大腸癌的發生常歸咎於肥胖、缺乏運動及不良的飲 食習慣。在美國與瑞典兩個超過萬人以上的研究中,証實經常食用紅肉的人發生遠端大腸癌的機會明顯增加。另在一221個研究的綜合分析中發現,男性的身體質 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每增加5 kg/m2,大腸癌的發生率增加25%。而在一52個研究的綜合分析中顯示經常運動可以減少25%的大腸癌的發生率。這些研究告訴我們維持體重、運動及良 好的飲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然 而,對於這已經罹患大腸癌的病人,這些生活及飲習慣是否會影響病人的存活?在美國一針對四千多個罹患第二及第三期大腸癌病人的研究,發現在發病時極端肥胖 的病人(BMI大於35 kg/m2),其疾病復發的機會是正常體重者(18.5-24.9 kg/m2)的1.38倍,而其死亡率是正常體重者的1.49倍。在另一個針對六百多位罹患大腸癌的停經後婦女病人的研究中,顯示肥胖的婦女(BMI大於 30 kg/m2)其因大腸癌死亡的機會是正常體重者(20.0-24.9 kg/m2)的兩倍。另一方面,在一針對一千多位罹患第三期大腸癌並接受輔助型化療的病人的研究中,發現持續攝取西化飲食(紅肉、高脂、甜食)的病人,較 採行較健康飲食型態的病人(高纖、雞鴨、魚),有較高的疾病復發機會及死亡率。而同一個研究顯示,經常運動可以減少病人大腸癌的復發率與死亡率。這些研究 的結果証明肥胖、缺乏運動及不良的飲食習慣不但可能會造成大腸癌的發生,也可能會加重大腸癌的病程惡化。

但是,如何從學理上 來解釋此一現象?在動物實驗已經發現,給老鼠餵食紅肉,會造成腸道致癌物質的增加,進而增加大腸息肉及大腸癌的發生機會。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肥胖、西化 飲食與缺乏運動會造成血中胰島素濃度的增加,及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type 1,簡稱IGFBP-1)濃度的減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胰島素可促進大腸癌細胞的存活與生長,而IGFBP-1則會抑制大腸癌細胞的存活與轉移。在數個 超過萬人以上的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血中C胜?(一個比較穩定可代表胰島素的指標)濃度較高或IGFBP-1濃度較度較低者,罹患大腸癌的機會顯著增加。 而在今年發表一針對三百多位罹患非轉移性大腸癌的病人所做的研究中,發現血中C胜?濃度落在最高25%區域的病人,其死亡的機會幾乎是落在最低25%區域 的病人的兩倍;反之,血中IGFBP-1濃度落在最高25%區域的病人,其死亡的機會是落在最低25%區域的40%。因此,因飲食習慣或肥胖造成胰島素及 IGFBP-1血中濃度的改變,可能是影響大腸癌發生或病程變化的主要機轉。

目前已經有新的藥物出現,並正在進行大腸癌的臨床試驗。不過,維持體重、運動及良好的飲習慣仍然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預防大腸癌發生的手段。對於已經罹患大腸癌的人,更應身體力行,以期達到預防疾病復發的目的。


台長: Agnescat
人氣(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癌症心血管疾病 |
此分類下一篇:乳癌非絕症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此分類上一篇: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與戒菸,活得更健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