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02 01:55:17| 人氣1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誰在乎肥胖經濟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2009-06-30
  • 中國時報
  • 【郭迺鋒、黃麗婷】

     最近國內一份健檢報告指稱,國內四大都會區台北、桃園、台中與高雄,有近半數民眾體重超 重,其中台中人比率居冠。在美國,航空公司曾要求過胖的乘客須購買兩個座位,以避免為其他乘客帶來不便;其實,許多國家已經相當意識到個人行為可能造成的 總體經濟問題,負責美國貨幣及總體經濟決策的聯準會所關心的議題,就包含了肥胖研究。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古川雅一,去年寫了《瘦子行動經濟學》,用行為經 濟學理論來解釋肥胖的成因,提出胖子想要變瘦必須正視的失控魔咒。這些現象顯示,肥胖經濟學正受到舉世關注。

     美國聯準會聖路易分行提出的《總體經濟面對肥胖問題進行分析》,及波士頓分行曾經討論過的《肥胖的社會動態過程》,都是從總體經濟與肥胖的互動關係進行研究。肥胖之所以會形成經濟議題,從健康管理的角度來看,很容易理解,因為肥胖可能導致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而對於社會福利政策不是很健全的國家而言,民眾的健康一旦成為普遍性的問題,就可能形成財政負擔及福利支出排擠效應。好比目前台灣健保的最大支出項||洗腎費用,就是探討健保財務黑洞極被關切的問題。總體經濟決策自然不能輕忽社會結構與經濟演化過程中,人的行為所引發的肥胖經濟問題。

     從聯準會波士頓分行在《肥胖的社會動態過程》研究中指出,食物價格下跌及人體基本的新陳代謝等問題,是導致平均體重上升的原因。而聯準會聖路易分行的專論內容中,說明造成美國肥胖人口快速成長的主因,首推外食人口的增加;此外,降低所得稅與男女薪資差距,加上單身已婚婦女邊際稅率大幅下降,資本投資報酬率則大幅上升,這樣的改變意味,為家庭成員開伙的機會成本上升,而這些都加速了外食趨勢、高卡路里飲食行為,與肥胖問題的出現。

     古川博士也是日本「經 濟」及「醫療」雙棲大師,他引用行為經濟學常探討的不理性行為與決策,解釋肥胖者瘦不下來的行為模式。在開宗明義的第一章所提到的就是去「吃到飽」餐廳一 心想要吃到撈回成本的心態,這是多數肥胖者經常犯的不理性行為,一進到吃到飽餐廳所付出的費用,用行為財務學觀點來說,這筆付出的費用屬於沈沒成本 (Sunk Cost),也就是支付出去後,就不會再歸還的費用;而肥胖者的思考模式卻是,吃越多越回本,硬是要拗到吃夠本,而不顧過量飲食對身體危害,這就會逼使自 己陷入肥胖泥淖。

     至於在執行減肥大計上,也可以從行為經濟學借用的理論。比方說,台灣民眾如果不想成為胖子,住在台中可能不是太好的選擇,一旦被過胖者包圍,多半會以為自己不胖,很容易喪失發福的自覺;因此,減肥的時候,何妨找個瘦子較多的城市。或是延遲享樂理論,亦即設定忍耐到某個時候,就可以獲得更大獎賞的誘因,例如美食當前就要告訴自己,忍一忍,就能擁有漫妙的好身材,立刻拒絕眼前的誘惑,而非一再將減肥的事等明天再說。

     解釋社會經濟的議題可以從更多元的視野,過去,不乏用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肥胖問題,但從上述的例子,卻是將國家經濟政策的大方向,或個人 減肥過程的行為原則,結合行為經濟理論進一步解讀,有助於健全化財政負擔及避免福利支出上的排擠效果。面對肥胖趨勢,這個領域也值得我們更重視。

     (郭迺鋒為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黃麗婷為世新大學財金系研究生)

台長: Agnescat
人氣(1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身體保健與飲食 |
此分類下一篇:研究顯示素食者更能避免患癌症
此分類上一篇:長期熬夜的宅男宅女小心了! 老人病乾癬易找上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