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22 03:12:50| 人氣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避免產生丙烯醯胺 少炸少烘烤、變色油別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6.22 02:51 am

油炸用油使用多久要更換?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說,標檢局訂有國家標準,主要透過脂肪酸氧化程度及酸鹼值(PH值),掌握油品是否已有劣變。

至於高溫長時間油炸時易產生「丙烯醯胺」,衛生署指出,丙烯醯胺為可能致癌物,目前已知澱粉與高溫加工是生成丙烯醯酸的重要因素,但尚無有效方法避免,世界各國也尚未訂定相關衛生管理標準。

謝定宏說,對一般家庭來說,應避免使用已用過的油脂油炸食物,重複使用食用油時,一定要把油渣撈掉,油放冷後,最好冷藏保存,確保品質,一旦食用油已變色,就不要再使用;對店家來說,定期監測油品中的脂肪酸氧化程度及PH值,是驗檢油品品質最簡單的指標。

謝定宏提醒,應視煎煮炒炸等不同用途,選擇食用油。營養師說,雖然攝取植物油比動物油來得健康,但高溫烹調時,植物油裡不飽和脂肪酸的優點卻會變成致命缺點,生成「反式脂肪」,牛油、豬油等動物油,反而較可耐受高溫,比植物油適合油炸。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所長葉安義指出,細胞實驗與動物實驗都已經證實,丙烯醯胺會引發基因突變,增加人體罹患癌症的機率,對人體具有潛在性危害。

他指出,食品中丙烯醯酸含量跟溫度、原料等製程有關,食物烹調超過攝氏一百卅度,就會出現丙烯醯胺,超過一百六十度,會大量出現。

但葉安義說,不只是油炸,高溫烘烤、微波也都可能生成丙烯醯胺,關鍵在於溫度,要減少丙烯醯酸攝取,油炸物最好少吃。

葉安義指出,丙烯醯酸為水溶性,大部分都會蒸發掉,不會溶解在油裡,而是存在食品裡,因此,丙烯醯酸不是監測食用油品品質指標,而應該監控油裡的過氧化物質及PH值。




台長: Agnescat
人氣(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最新基因相關新聞 |
此分類下一篇:我國首次嘗試中藥基因研究
此分類上一篇:淵源篇--與波里尼西亞同源 有衝浪基因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