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agnescat518/2/124506330760/)
coBrand_sinaCN.gif
2009-05-31 05:39:19![](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agnescat518/2/124506327687/)
1196894234.jpg
一只蘸有口腔上皮細胞的棉簽或能助你尋到佳偶。
□ 撰文 / 馮志華
在蕓蕓眾生中,誰是你的白馬王子,誰又是你的紅顏知己,有人歸因于千里姻緣一線牽的緣分,有人則從生辰八
字、血型星座乃至宗教信仰中尋找答案。時至今日,隨著後基因組時代的到來,借基因這把打開生命奧秘的鑰匙,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了解自己。通過檢測基
因是否相互匹配,來甄別Mr/Mrs Right也就成了我們的又一個選擇。正像我國台灣一部偶像劇的名稱一樣──《命中注定我愛你》。
聞香識佳偶
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中,數十位被蒙上雙眼的單身男女身處其中。他們既不能張嘴說話,也不能動手動腳,只能通過鼻子,通過嗅覺來找到自己心儀的異性。這一場景並非什麼秘而不宣的性游戲,實際上這是一場相親會。
由于不少職場單身男女忙于工作,交際面狹窄,使得找到合適的另一半成了難上加難的問題。依照傳統的相親模式,他們往往由父母親友牽頭,首先需要了解對方
的各種情況,比如家庭、收入、相貌等,判斷雙方是否門當戶對後,再考慮是否見面。這種模式不僅耗時費力,成功率較低,而且讓人感覺婚姻成了一場交易,而參
與的雙方如同待價而沽的商品一般。在這其中只能看到物質與非物質的交換,絲毫讓人品嘗不到愛情的美好。2006年,南開大學心理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對北京、
上海、廣州、長沙、沈陽等10個大型城市的5
018對夫婦研究後發現,盡管絕大多數的受訪者相信自己的配偶並未紅杏出牆,但近25%的妻子和超過20%的丈夫都對婚姻表示失望。其中,十分之一的丈夫
和妻子認為,如果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會選擇“與另一個人結婚”,更有12.3%的丈夫和14.3%的妻子對婚姻完全喪失了信心,選擇“完全不結婚”。超過
六成的丈夫和妻子對婚姻有過後悔莫及的念頭。
在這一背景下,各種花樣迭出的新型相親模式便適時出現了。其中最讓諸位潮人躍躍欲試的要數
嗅覺相親。其中的男女把談情說愛中的“談”與“說”統統拋到一邊,他們需要在無法依靠視覺和觸覺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嗅覺的潛力,以嗅探到自己的最佳配偶。
正如同美國經典電影《聞香識女人》描述的那樣,老牌戲骨阿爾帕西諾飾演的史法蘭中校能靠聞對方的香水味道識別其身高、發色乃至眼睛的顏色。在現實生活中,
人們更加期待能夠通過嗅覺尋找到自己天造地設的另一半兒。
利用嗅覺尋找伴侶甚至都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2008年春天,紐約現代藝術博
物館舉辦了一場主題為“設計與彈性思維”的展覽,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一項展現“盲目約會”的行為藝術:一對面對面站著的赤身男女中間被一堵牆分隔開來,幾
根軟管穿牆而過,連接著這對男女的胸口,又從各自胸口處散出幾條出口管分別連他們的鼻子上、腋窩下以及生殖器處。這是一場極端情況下的“盲目約會”。這場
約會完全不會受到對方相貌的幹擾,也無法進行身體上的接觸,僅能憑借氣味來評估二者是否互相登對。
基因定婚配
中文常用“氣味相投”來形容兩人志趣、愛好相一致。的確,早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發現,雄犬會對雌犬的分泌物趨之若鶩。達爾文也曾表示,除了眉目傳情之
外,人類兩性之間,還可能通過一些神秘的化學信號互相吸引,之後很多科學家的發現也佐証了達爾文的觀點。人們在進行嗅探行為時,吸進的氣體會經過位于鼻腔
頂部的嗅覺上皮細胞。在人體中,這種細胞的數目大約有1
200萬個,其表面布滿了相應的受體蛋白分子。受體蛋白的數目大約有350種,盡管與狗等嗅覺靈敏的動物相差甚遠,但經過排列組合,人類也足以能識別出至
少1萬種氣味。隨後感覺神經便會攜帶嗅覺上皮細胞發出的信號到達大腦嗅球,嗅覺衝動在這里完成中繼後,進而被傳導至大腦的其他部位。根據美國喬治敦大學感
覺異常研究中心進行的調查,在全部或部分喪失嗅覺的人群中,大約有1/4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性欲衝動。
瑞典卡洛琳斯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
者曾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一種存在于男性汗水中的化學物質會直接引起人類大腦的反應。在實驗室中,他們提純得到了兩種分別稱為
AND和EST物質。前者是睾酮的衍生物,存在于男性的汗水之中,而後者則是雌激素樣物質,常見于女性的尿液之中。當女性嗅到AND或男性聞到EST時,
大腦中的下丘視區域就會活化起來,而這一區域恰好負責調控人類的性行為。2006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就繼續對AND展開了研究,他們招募了
21位女性異性戀者參與研究,發現AND不但能起到性喚醒作用,而且還能改善女性的情緒。除此之外,在聞了AND後,受試者唾液中皮質醇的含量會顯著增
加。這是第一次發現,男性汗液中的某種成分能神秘地改變女性的激素分泌平衡。
這些有關氣味的發現或可與20世紀90年代瑞士洛桑大學的
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相互印証。當時,科學家招募了一批MHC(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各自不同的男子參與研究。在實驗前讓他們用無味香皂洗澡以祛除以前
體味的影響,然後穿上一件T恤,並持續兩晚。這些T恤被小心回收並嚴格操作確保氣味不至于散失混雜。這一切完成之後,研究者又讓一批處于月經周期終點(此
時嗅覺最為靈敏)的女性來聞這些T恤,評判自己對這些氣味的好惡程度,並為之打分。結果顯示,大部分女性沉迷于那些MHC與自己差別很大的男性體味,對
MHC與自己相近的體味則非常厭惡。
在人體內,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是一個複雜的抗原系統,編碼一系列細胞表面蛋白,幫助免疫系統識別
敵我,區別外來與自身組織,也正是由于這一系統的差異決定了器官移植時是否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以及反應程度的強弱。換句話說,如果兩人MHC差別越大,就
意味著二者的親緣關系越遠,雙方繁育的後代患上隱形遺傳疾病的幾率就會更小,新生兒也會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
不過,讓人稍感遺憾的是,
氣味在黃種人彼此鐘情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似乎沒有想像的大。這可能是由于黃種人體毛高度退化,分布在皮膚上的皮脂腺也較白種人少許多,因而體味也要弱很多
的緣故。另外,科學家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避孕藥物會對女性這種敏銳的嗅探能力產生幹擾。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進化心理學家羅伯茨主持了一項研究,與上述實
驗類似。他讓年齡介于18~35歲之間的100名女性選擇自己心儀的男性體味樣本。起初,這些女性並未服用避孕藥。3個月後,大約有40人開始服用,連續
服用兩個月後,再進行體味偏好實驗,結果發生了迥異的變化。服藥女性更傾向選擇與自己MHC相似度更高的男性。羅伯茨分析道,可能是避孕藥物改變了女性體
內的激素平衡,從而影響到了她們的體味偏好。
氣味生商機
基因的外在表現──氣味在促成人們共浴愛河的同時,也讓嗅覺更為靈敏的商家聞到了其中的商機。龐大的香水工業就是這一發現的最大受益者。比如,麝香可以模擬男性體味,很早就成為香水的成分;而含有薰衣草成分的香水具有祛除女性身體上難聞氣味的功效。
隨著基因功能的為人所知以及技術手段的進步,位于美國波士頓的科學配對公司在2007年12月率先在網上開展了體味配對的服務。一群男女互相聞來嗅去已
經過于原始,接受服務的消費者只需回答一些有關喜好、個性及價值觀等問題,另外再向公司提供兩只蘸有口腔上皮細胞的棉簽,以供公司對其DNA進行檢測,然
後即可靜候佳音。根據檢測結果,科學配對公司會尋找免疫基因差異較大的異性供會員選擇。瑞士蘇黎世的基因伴侶公司亦不甘人後,2008年6月他們也向顧客
提供了基于基因測試的配對服務。據該公司表示,只要一對男女基因相匹配,他們就將擁有彼此忠誠的愛情、火辣的性愛以及健康寶寶。除此之外,他們還為即將步
入婚姻殿堂的夫婦提供檢測服務,判斷二者是否合適。不過,高科技相親術的價格同樣高高在上,享受科學配對公司一年服務的價格是1
000英鎊,而基因伴侶公司測定一個單人的價格是199美元,夫婦兩人則是299美元。
基因時代的相親術是否能在今後大行其道尚未可知,但是我們相信,更多的可能、更多的選擇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
(責編 桑新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