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李天銳
從一地主官被組織告知將離任,到召開幹部大會、正式離任這段時間,被稱為官員的離別期。
“離任領導的好政策能繼續執行嗎?”“還沒‘搞定’的項目如何推進?”“新一把手是什麼來頭?”離別期的官場,總是伴隨著各種猜測,不確定感如影隨形。因此,官員離別期有可能成為下屬的“焦慮期”。對極少數即將離任的官員,則是腐敗的高發期。
以官員的離別期切入,官場百態躍然紙上。然而,比“揭秘”更重要的,是對落實已有各項制度、加強權力監督的期待。
有些官員離任前,開始在大會小會上總結自己任期的工作,尤其是成績。個別人還會在電視臺、報刊等媒體宣傳政績,為自己能轉崗添柴加火。
官員離任,想說再見不容易
文_本刊記者 王巧捧
即將升任副市級領導的消息正式公佈前,作為西南一農業大縣縣委書記的陳順,已經接到瞭市委書記的電話告知。此後半天,他就接到瞭各路祝賀。
談起消息是如何傳出的,一名在組織部門工作的人士接受廉政瞭望采訪時分析,最初掌握消息的人都有可能透露:參與決策的領導、組織部官員,甚至擬提拔當事人及其競爭者,都有自己的圈子。
“如果是平調,有的會事先打個招呼,有的不會。”陳順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給記者分析,對平調對象的安排可能出於各種考慮,有時是正常的人事調動,有時可能是工作不力的一種委婉處置,因此通知方式也不一定。
總之,提前獲知消息,為即將調任的官員,尤其是即將升職的官員,留有更多時間鋪墊情緒、預做各種準備工作。
心跳時刻:貪官最擔心“馬桶效應”
陳順介紹,如果是一個事業心、責任感強的官員,首先思考的是當前工作的延續性。“非要害崗位,重點考慮工作的順利交接,把自己手上的工作綰總交接給下任;如果是一地或一部門的一把手,多少會考慮到執政思路的延續性。”
幾年前,陳順也有過一次升職的機會。那時他擔任縣委書記不到3年,在帶領幹部群眾修繕基礎設施、發展經濟的關鍵時期,接到市委書記電話,表示市委有意提拔他到市級一政法部門任一把手。陳順思考瞭幾天,還是謝絕瞭。“當然想去。”但是,他表示,不想被人指著脊梁罵,“當初吹大話瞭吧,現在扔下爛攤子走瞭”。
這種情況極為罕見。一把手易人,常容易出現新官新政,能夠“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很少。陳順隻知道一個市,20多年來連續幾任領導堅持一個發展思路,城市建設得很好,“隻能說連續幾任都遇對人瞭”。所以,他擔心自己走後,自認為的這些與民眾利益關系最大的工作,不能很好地堅持下去。
但真正到離開時,“擔心也沒辦法。除非升成現在的直接上級。”頓瞭一下,他又補充,“那都不一定。當然現在都不單純提倡鞏固政策,而是‘建立在科學發展觀基礎上的執政思路’。”
還有部分被帶病提拔的官員,則有更隱秘的擔心——馬桶效應。有的腐敗官員一直原地不動,有些問題可能一直捂著掖著,難以暴露;而一離開原位,問題更易暴露。
日前,中央黨校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田國良,從103個副省部級的腐敗案例中發現,約有63%的案主,在作案之後仍獲提拔。可見馬桶效應的擔心者,應不在少數。
官員離任一方,其在當地的影響力可能減弱,此前被壓制的舉報或將井噴而出。所以,調離幹部也可能起到為調查排除阻礙的作用,有時甚至成為查處腐敗官員的一個手段。
十八大以來的反腐高壓,讓馬桶效應更加明顯,今天的調離、哪怕是提拔,不再是單純的喜事。諸如蘇榮、譚棲偉等,就是離任提拔後被調查。加之各種終身追責的制度不斷探索出臺,以前那種官員離任一走瞭之的事,將慢慢不再。
“無論如何,任命下達,盡管思慮萬千,但等待準信兒時那段真正焦慮的時刻已經過去,升職畢竟是人生一大喜事。”四川某縣紀委書記程徹元認為,對事業型官員來說,升職意味著更大的權力、更大的舞臺、更大人生價值的可能;而更大的權力如果沒被善用,往往成為腐敗的工具。此時,“與傢人離別、分居什麼的,‘那都不是事兒’”。
平調、退居二線等的離任者,情緒更為多樣,但服從,是唯一的選擇。
行動時刻:低調保險
提拔的消息一出,各種祝賀不光停留在口頭上。在行動上,有時少不瞭賀宴的邀約。同時,對於即將離任的官員來說,會拜訪老領導,聯系同級、下屬感情,有些帶病提拔者更少不瞭與利益鏈條上的人達成更緊密的利益同盟。“這個時候,要鞏固各種關系。”
一名退休幹部認為,過去領導幹部離任前,尤其是升職前,工作范圍內和私人圈子裡,相互交叉宴請的情況比較多見,八項規定實施以來,公款請吃控制得嚴格,以至近年來不少地方明文規定,離任不準吃喝宴請。不過,“公款不讓私人請客嘛。”個別人認為,參加這種私人宴會,更能體現雙方的親密關系。
據《財經》雜志不點名報道,劉漢與剛落馬的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長譚力關系頗好。在譚力赴任海南前,劉漢為瞭搞好關系,與前妻楊雪一起請客,送給譚力夫人翡翠戒面,為此後擬在海南做項目打基礎,但項目最後未成。
離任拜別,有冷有熱。相對大多數熱鬧的宴別,也有一些離任者會得到醍醐灌頂的幫助。一名副廳級幹部介紹,過去每次獲提拔時,在向一名老領導,也是自己政治上的導師匯報時,往往會得到一些指點,幫助分析新職位面臨的形勢,告誡他加以警醒,傳授一些為政思路,甚至將自己的人際關系引薦給他。
如何做好工作的交接,也是離任官員面臨的問題。
有些人匆匆離別後,遺留的工作受到關註。如山西大同原市長耿彥波離任赴任太原市長,就被當地一些人認為“突然”。有市民發問:“尚未完全建成的大同,會不會滿是爛尾樓?”很快,調到大同任市委副書記、主持政府工作的李俊明做瞭“新官要管舊賬”的承諾,安撫瞭民意。
不過,目前領導幹部工作交接並沒有統一的規定,一些地方則在政策層面進行瞭探索。
浙江省安吉縣2011年出臺幹部離任交接辦法,前任領導要將在任期間主要工作完成情況詳細記錄在交接清單裡,交接時專講經驗和教訓,特別是交待清楚鎮裡的財務經濟工作,確保“新官知舊賬”。
多個采訪對象介紹,升遷的消息正式公佈前,絕大部分官員會保持低調,一方面維持政策穩定,一方面是個人行事、口風的低調。個別人在少數場合高調,往往會遺下笑柄。
一名基層公務員向記者講述,他的一名前同事不知從何處得知自己有望提拔,隨即請客擺酒,跟自認為關系親密的同事說自己要走瞭,朋友們紛紛敬酒恭喜,結果半年後仍在原職位。
盡管多數即將離任者,私下言行上刻意保持低調,但有些方面卻有意高調。見證過多次領導提拔的程徹元介紹,有些官員離任前,開始在大會小會上總結自己任期的工作,尤其是成績。個別人還會在電視臺、報刊等媒體宣傳政績,為自己能轉崗添柴加火。
隨著離任審計越來越普遍地運用,官員離任前為接受審計做好準備,也成為離任一關,同時個人行為更須格外謹慎。
幾年前,廉政瞭望記者到地方采訪時,有工作人員抱怨,領導調走時把車也帶走瞭,原單位又不好說什麼。程徹元感覺,近年來,上述在過去心照不宣的“小節”,也引起瞭官員的重視,避免“因小失大”。
話別時刻:你若相送,我便不認
對於離任官員,有的地方會安排一個簡單的歡送會,此時的離別講話,是一個表達情意的最佳時機,可以柔軟,可以深情,甚至可以文藝。當然首先還是講政治,不過,總結工作成績和問題也相對不那麼生硬,尤其在最後表達留戀時,往往言辭豐富、動人。
在表達心情方面,據傳為中國鐵建總裁金普慶的離職演講中,引用瞭諸多詩詞:既沒有心輕萬事如鴻毛的灑脫,也沒有無限事從頭說的執著,更沒有“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的自負,沒有“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的無奈,也沒有“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的失落……
而詩人艾青的詩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更適用於離別的場合,被引用較多。調任國土資源部部長的薑大明離開工作瞭15年的山東時,仇和離任江蘇赴任昆明前,都曾引用這句詩表達自己對當地的眷戀。
離任時分,大概是官場中難得的相互表達感情的正式場合。如何走得動人,離得感人,往往成為反映官員工作、人緣的一面鏡子。
個別官員離任時,原單位一把手會親自送去上任;有的被曝大批群眾聚集送別,甚至拉起橫幅、鑼鼓秧歌,據稱為群眾自發,但往往被網民質疑為作秀。
一些落馬官員中也曾在離任時被熱情相送。2007年11月29日,薄熙來離開商務部前往重慶履新前,面對工作人員的集體送別,薄帶頭與工作人員唱瞭一首《團結就是力量》,一時間場面甚是熱鬧。
也有人不在乎這些形式,靜悄悄地離開,並且越來越多的部門將這一做法制度化,要求對離任官員“不迎送不宴請”。
據媒體報道,2013年12月,原駐藏某團政委王守學升任時的離別,顯得有些絕情。對敲門來訪者,他隔門相勸:“你若前來相送,我們從此便不再相認”……最後悄然離任。
有些人主動將離別的消息公之於眾,隻為給關心自己工作的網民一個交待。江蘇常州市長姚曉東離開常州赴淮安工作時,在常州當地各大網站論壇發瞭一封300字不到的“告別信”,半天的時間,點擊量達到2.7萬人次;該市上一任市長王偉成2011年卸任時,也曾發貼向市民、網友致謝,表達“我是一個兵,卸任後回歸老百姓”的心聲。
一個即將接任書記的原縣長,整天呆在辦公室“鼓搗”什麼,並半開玩笑半嚴肅地提醒書記,希望這段時間,不要調整人事,以免影響他日後施政。
上一頁1234下一頁
Tags: 私人貸款, 低息私人貸款, 低利息貸款, 低息, 特低利息, 即時批核, 大額貸款, 大額私人貸款, 業主貸款, 業主大額貸款, 業主私人貸款, 物業貸款, 按揭, 網上貸款, 清卡數, 清數, 借錢清卡數, 財務公司, 財務, 無須入息證明, 無須露面貸款, 彈性還款期, 急需現金周轉, 低息貸款, 信貸公司, 網上借錢, 轉數快借錢, 循環貸款, Revloving loan, property owner loan, 業主循環貸款, 低息快批, 免入息證明, 貸款利率, 財務貸款, 低息借貸, 網上低息貸款, Personal Loan, 低息清卡數, 無抵押貸款, Mortgage, 循環現金, 循環備用現金, 找Min pay, 物業按揭, 樓宇按揭, 樓按計數機, 一按, 二按, 轉按, 加按套現, check TU, 物業套現, 按揭成數, 物業估價, 物業一按, 物業二按, 物業轉按, 物業加按套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