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大家喜歡用「神劇」來形容一部喜歡或是拍得厲害的戲劇作品,看過許多大家口中的神劇,我總是會覺得哪裡可惜差了一點什麼,前兩天看完《俗女養成記》第二季,今天寫想點心得什麼的,突然發現,我心目中的神劇可以頒給她。第二季在電視臺播出時滿特別的,同一集一次連播兩次,可能是要方便錯過九點首播的人,十點可以看,或是為了像我這樣喜歡這戲的人,有好幾集都可以直接就一次看兩遍。第一次看劇情發展,第二次看細節看演員的演出。下面就要談談第二季劇情裡讓我佩服的議題(這是防雷線的意思)。
第一集就讓我一次看兩遍。我跟著陳嘉玲與陳嘉明一起不知道,原來求婚的人是誰。也到最後一帖才在想,啊,陳嘉明那時候到底有沒有說出我願意。
編劇跟導演就是這麼細心,在第二季裡埋好多梗,再在後面明說或是暗示的讓觀眾自己去發現答案。每一帖扣掉廣告時間,其實篇幅大概都不超過五十分鐘,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講一家子人的故事,且還講得完整、動人,並且傳遞許多性平觀念,不時還要分別去同理兩代觀念的差異,真的是很不容易,這表示每一幕、每一句臺詞都要很精準,不拖戲也不能濫情,這是我覺得她們好神的地方。
戲中我唯一不能接受的是烏龜雨傘走失了這個橋段,並且以為導演不打算給我們一個交待了,卻又在最後一帖裡,豪豪帶著雨傘回家了。原來雨傘沒有不見(一隻烏龜怎麼可能在美術館裡走丟啦!),是寂寞的豪豪將牠帶回去作伴。
如果說第一季是陳嘉玲自己跟自己和解的過程,第二季就是她與身邊的人和解,以及她的家人各自跟自己和解的故事。
《俗女》兩季貫穿的重點應該就是臺灣女性在傳統價值與自我發展間的矛盾與衝突,不甘被束縛與打壓的陳嘉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且最終會發現,就算已能無視社會的目光,其實最終要過的,還是自己的心。心的養成通常跟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所謂養成記的命題由來吧。
第二季直接拿生育這關乎另一個生命的議題來做辯證,生或不生,妳的子宮不是妳的子宮,是喜劇包裝下血淋淋的議題。
我們真的能真心祝福陳嘉玲的每一個決定嗎?其實我更佩服決定養育一個新生命的她(每一個妳跟你),那對我來說,除了勇敢還有責任與承擔,連隻貓或狗都還不敢 (也自覺沒能力) 去擁有的我,真的不確定自己有沒有那樣無私的愛。當然這僅僅是我自己的想法而已,世上多的是自以為準備好(或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哪裡不好或根本不在乎自己怎麼傷害了自己的小孩)的父母,但那就是其他千千萬萬不同的故事了。
到第十帖,都最後一集了,編導也沒要輕輕放過,讓媽媽秀琴做了可能是更勇敢也是為自己挺身而出的決定,她不生了!婆媳間的戰爭無休無息,女人最懂怎麼為難女人,卻也有可能在每一個關鍵時刻裡彼此疼惜。想再抱一個金孫的月英阿嬤氣過了,冷靜後能同理了,終究接受秀琴的決定。而一生都在相愛相殺的母女,也在那關鍵時刻裡知道對方對自己來說其實多麼的重要。秀琴的安撫與認可,讓陳嘉玲終於有安心的力量。(其實她們都知道有自己的認可就好了啊,但這就是人心奇妙又可愛的地方吧。)
月英阿嬤在兩季裡都有「找回自己」是誰的篇幅,而且都拍得那麼詩意那麼美。一生安份認命又樂天的爸爸陳晉文,在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之間心路歷程的轉換也有拍出。大家好像不太能接受他在第二季裡精神出軌的橋段,但那樣的叛逆讓他才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與秀琴的愛情與關係才顯更真更美。我很喜歡舞蹈家許芳宜演出的初戀情人,天生的演員,眼神也有戲,談吐都好有風情。
陳嘉明的故事也完整了,大家都是在人生的旅途裡為了他人去扮演別人眼中期望的自己,然後再找回真正的自己,他卻從來就不知道真正的自己在哪裡,想要的是什麼樣子。幸好也沒有這樣糊里糊塗就去結婚,到底是小杜還是佑仔適合他?或是有更適合他的在等待?他可能也還沒有答案,但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困惑,就是可以找到答案的第一步了吧。
前幾集出現一下,丟下小孩又莫名其妙消失的表姐育萱在後面幾集也有完整的旅程。寧願被家暴也不想在社會底層討生活而決定回去當籠中鳥的育萱,那一刻,我已懂得尊重了。其實包括陳嘉玲生不生都是同樣的事,就是----不關我的事,那真的是她們自己的人生她們自己決定。
但最後她也決定要試著當個負責的媽媽以及經濟獨立的女性。希望她是一個祝福,祝福每個在自己困境裡的人終於會有自己想走出來的那天。(註,家暴或說暴力,或說侵犯任何人的身體自主權是不被允許的,如果身邊有發現受害者,必要時請雞婆一點尋求法扶謝謝。)
講著性別平權的俗女在最後一集也讓「求婚」有始有終,是陳嘉玲跟蔡永森求婚,希望他能去做他自己喜歡的工作,家計由她來負擔。關於婚姻、戀愛或說關係,陳嘉玲不再困惑不安,因為她有了自己的定義,「親愛的蔡永森,我不相信婚姻,但是我相信你,我相信我們。你看過我最醜,最脆弱的樣子,你是我這輩子起床,唯一想看到的人。」
謝謝《俗女養成記》這部戲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