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想要買新相機時, 考慮了很久很久.
原先使用的 Konica Minolta DiMAGE Z3, 400萬畫素,
支援包括焦距調整的全手動操作模式, 開機速度也快,
使用的記憶卡也支援到 2G SD, 其實蠻夠用了.
變焦鏡頭設計可以裝鏡頭套筒, 對於我使用相機的習慣來說非常方便,
裝上套筒後相機可以亂塞, 不用怕弄到伸縮鏡頭,
在野外也不必擔心因為碰撞、砂塵或水漬損及原廠鏡頭.
35 ~ 420 mm 的變焦範圍(光學12X)也足夠應付大部分的拍攝需求.
支援超近拍模式的好處更不用說了, 在買 DCR-250 近攝鏡之前,
工作上需要的超近拍都是靠他才能呈現需要的畫面與工作紀錄.
當初二手購入時只花了四千, 效益/價格比可說是非常高.
但... 人總是貪心而不知足的.
畫質、室內表現, 還有那個特殊的閃光燈熱靴座,
加上日期時間的設定常常跑掉, 卻又找不到能更換內部記憶電池的位置,
還有自動白平衡經常判斷錯誤等等因素,
因此我一直想要再找一台能符合需求又能避免這些問題的機種.
當然還有一些較特殊的事件也促成我想更換相機,
例如小宛訂/結婚時, 本想找我去幫忙拍照, 但這種重要場合,
其實是 DSLR、大光圈定焦鏡、高價閃光燈搭配柔光罩的天下,
一般的數位相機想拍好不是不可能, 但看到原始檔大圖多半慘不忍睹.
更不要說在行動狀態中要把照片拍好.
加上幾次在室內場合拍攝的照片, 縮圖後雖然是看來還好,
但還是相當不滿意.
最後仍然要承認, 喜新厭舊也是因素之一, 我畢竟仍是個平凡人.
從2008年11月中就一直注意數位相機的市場,
到12月初便鎖定幾台可能的目標. 但因為當時實在很忙,
一直沒有時間去詳細洽詢這些相機.
就這樣一直觀望了好久, 到了2009年春節前才決定好要買這台相機.
年假結束前下訂, 一直等了三個多禮拜,
就在我要上台北找阿土跟小冰吃飯前一天剛好到貨,
當天中午跟同事吃完飯就直接整個下午請假去拿相機.
玩了一個下午的相機.
Canon SX10IS, 20X光學, 焦段 28 ~ 540 mm,
Z3 上有的功能他都有了, 功能更強大,
但重量也更重, 塞在小背包裡面有些擁擠.
雖說是塑料組成, 但黑色的質感還是比銀色好很多.
外接式閃光燈不再是特殊的熱靴座,
這樣也可以考慮購入一台適當的閃光燈來搭配.
之前 Z3 才買 4,000, 隨便一個好一點的閃光燈都要五六千塊以上,
外接式望遠或廣角鏡頭也是, 因此一直捨不得買旁邊的套件.
SX10IS 內建的機頂燈雖然亮度遠不及外接式閃光燈,
但在相機裡面也有很多功能可以調整, 也算功能相當齊全.
鏡頭外圈上標示的是數位相機的焦距範圍 5 ~ 100 mm,
換算成 35 mm 底片的話, 是 28 ~ 560 mm.
整個伸縮鏡頭的外筒相當厚實,
使相機的握持穩定相當實在, 左手不會有空虛的感覺.
11群13片鏡片, 最大光圈 F2.8(W) ~ F5.7(T).
開機後, 鏡頭在廣角端的位置.
開機後, 鏡頭在望遠端的位置.
換算成 35mm 底片焦距換算表就在鏡頭上方.
開關鈕, 那個顏色真的很像螢光貼紙,
已經不只一個人問我: 這個是你自己貼的嗎?!
鏡頭前圈螺紋, 不是一般可以裝 52mm 的螺圈,
我用近攝鏡看了一圈, 沒有螺旋狀的開口, 根本就是同心圓.
保護鏡怎樣都裝不到底, 最多就旋到一半而已,
硬旋又怕弄壞鏡頭, 這一點真的很不方便...
SX10IS + DCR-250 合體獸.
伸縮鏡頭不能裝套筒蠻可惜的,
造成我在收納相機時一定程度上的不便.
不過使用新相機的感覺是相當愉悅的,
收納的部份只好暫且忍受他的不便.
從今以後拍的照片應該都是用這台照的居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