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07 03:26:41| 人氣2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甩掉政府保護傘 歐洲復甦才有希望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商業周刊2012.4.2~2012.4.8

楊少強

 

「只有瘋子才敢不顧生理和物理法則,但是,藐視經濟法則卻是極普遍的事。史上那些政策失敗的紀錄,就是一部藐視經濟法則而失敗的紀錄。」

這是二十世界經濟學家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在他的名著【人的行為】裡的話。經濟法則是來自米塞斯所說「合乎人情的存在」(man’s human existence),也就是出於「人性」。

古往今來,任何措施或政策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違背了「人性」。

當今的歐債問題,就是忽視人性「趨利避害」的天性。歐洲政府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但卻忽略,如果報酬不和努力程度掛鉤,人們就沒有動機努力,當越來越多人寧可靠政府吃「大鍋飯」,不願為自己的未來打算,政府支出就越來越高,到最後不得不舉債應付,這就是近年來歐債危機的起源。

現在,我們要了解,明日歐洲到底會不會脫離危機,我們必須先看懂,歐洲更深層的問題。

【迷思一】:犧牲經濟自由,能換到政府保障?

第一,是人民寧可放棄自由,以換取政府計畫下的保障;第二,則是歐洲部份國家,實行的其實是「剝奪自由的民主」。

先談人民。

文藝復興時代以來,歐洲文明大體走向,就是個人逐漸從教條束縛裡掙脫。

正因為個人智慧潛能的解放,近代的工業技術、文學藝術等輝煌成就才成為現實。換句話說,近代歐洲文明崛起的歷史,其實就是個人從種種束縛走向自由的歷史。

但是,從十九世紀末葉起,一股完全相反的潮流開始湧現。這股思潮反對個人自由,主張「集體」應凌駕在「個人」之上,因此,「集體」可以視需要(這自然是指領導者的需要),干預「個人」選擇。

這股趨勢首先出現在德國:1883年,德國率先推行勞工保險等社會安全制度,此後,政府打著「照顧每個人生活」的旗號,實際上干預個人自由選擇的腳步,就再也沒停下來過。

放棄經濟自由,個人自由也將消失

「政府照顧每個人」的思維,乃是源自人們都不想承擔風險。舉例來說,多數人在不景氣時,都選擇去做公務員,因為認為這比較有保障,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創業,可能會面臨較大的風險。或是,希望政府替大家決定未來國家重點產業該往哪裡走,而不要自己冒險摸索。也或者,交出大量的薪資讓政府負責退休生活,即便這些金錢可以投資獲得更好的利益,但大家覺得交給政府較有保障。

但,「犧牲個人自由,以換取政府保障」的願望注定落空。經濟學家海耶克(F.A. Hayek),在他1944年出版的經典名著【到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就已說明。

海耶克苦口婆心的勸告人們:鼓吹政府推動經濟計畫,最後終會走向獨裁,結果就是走向被極權者奴役的道路,他說:「當我們逐漸放棄經濟自由,過去所存在的個人自由和政治自由也會消失。」

當年歐洲各國的發展,如德國納粹、義大利法西斯、蘇聯史達林主義的興起,起源都是來自計畫經濟與集體主義。在這些國家,個人失去經濟自由後,就成了當局任意擺佈的一顆棋子。如海耶克在書中引述蘇聯前領導者托洛斯基的話:「在政府是唯一雇主的國家裡,反抗就意味著慢慢餓死。『不勞動者不得食』的舊原則,已被『不服從者不得食』的新原則取代。」

養老年金,只能保障現在的老人

不僅是走向極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交出自由,並未讓人民獲得保障。

例如養老年金看似保障每個人的老年生活,其實卻是要青年繳稅,以提供老人福利。社會人口結構的趨勢,是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青年人口比例不斷下降,這種「課青年的稅來養老人」的養老年金,就會逐漸開始入不敷出。

若要維續這個制度,要麼就是對青年加重課稅,要麼靠政府提撥財源,這些錢當然都是來自一般人身上。這種制度乍看是保障每個人,其實只是保障現在的老年人,而未來青年因為要供養更多老人,負擔只會越來越重,青年人一直繳稅,把經濟自由權交出來後,並沒有得到對晚年更好的保障,因為這種養老年金制度隨時可能會破產。

要觀察第一個問題是否獲得解決,最簡單的指標是,看歐洲人民是否已經開始討論並且思考,自己付出這麼多代價後,所謂的「保障」真的存在嗎?

【迷思二】:推動福利政策,就是照顧人民嗎?

第二個更深層的問題是,歐洲政府一直積極推動「民主」,但這個民主,卻是剝奪自由的民主。

政府應該好好「照顧」人民,幾乎是多數歐洲國家的民意主流,大家推出各種「免費午餐」式的福利政策--最低工資、農產品價格保證收購、行業特許等。

保護特定族群,等於害到其他人

這些福利政策,雖然都是透過民主程序推動的,實質上卻都是侵犯個人自由與財產權。最低工資強迫人們,不能以比規定更低的工資,出售他們的勞務,本質上就是在剝奪他們的收入權;農產品保證價格收購、行業特許等,本質是政府拿納稅人的錢補貼某一群人,或是禁止某些人從事他想做的工作,這事實上剝奪了一般人的財產權。

「民主如果侵犯個人自由,就會變成多數暴政。」這個道理,數百年前的大政治家比現代人有更深體會。美國憲法及「獨立宣言」裡,都沒有「民主」這個字,絕不是偶然,因為當時制定這些文件的先哲們,早就深刻體認到「民主」,可能會演變成多數人剝奪少數人財產與自由的工具。

若再不改變,未來的歐洲只會更兩極化,如補助某個產業的發展、保護本國工人而限制某種外國產品的進口,都是對某些特定族群的保障,這將成為一種特權。

如海耶克所說:「如果,你保證會把一塊大小不固定的餅,其中固定某一部份要分給一些人,那留下來給其餘的人那部份波動的比例,一定會比整塊餅的大小變動還要大。」

換句話說,「計畫經濟」保障某些人的收入,卻使得那些沒享受到這些保障的人,收入變得更不穩定。如今日歐洲就面臨,政府與工會對員工保障太高,導致企業反而傾向運用臨時工,因為裁員會較有彈性,如西班牙,現在就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是臨時工合同性質。

正如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所述:「凡是想犧牲基本自由以換取一些暫時保障的人,既不配享有自由,也不會得到保障。」

歐洲若要再起,就需要把上述兩個問題,做深度的省思。

或許很簡單的檢查點就是,歐洲政府,還會不會想出要保護特定產業,或是透過繼續舉債--對下一代徵稅的「民主」手段,以做好一個「保障人民」的政府。如果答案仍是肯定,恐怕這條長期復原之路,還會很漫長。

但,如先前所述,我們也不須絕望,歐洲人本來就是有個人主義,想要發揮自我潛能,拿回人生主導權的文化底蘊在。

【反省】:我們還要主張,政府應該照顧更多人嗎?

反倒是我們所有人,從歐洲的下場,應該也有所警惕。

試問:在當前的氛圍下,哪個國家的人不希望「犧牲自由換取保障」呢?又有哪個國家不是整天鼓吹「政府應該要照顧更多人」呢?當前台灣的主流輿論,不就一直充斥著類似論調?

課奢侈稅,就是剝奪自由的民主

今天政府可以打著民主旗號,強迫富人繳「富人稅」或「奢侈稅」,明天就可以打著民主旗號,剝奪富人所有財產來分給大多數人,後天更可以打著民主旗號,把人見人厭的猶太人送進集中營,這可是在多數人同意的「民主」下幹出來的事,這正是「剝奪個人自由的民主」的結果。

該歸咎的不是民主,而是「政府可以當耶誕老人免費送禮」的學說。這讓大多數人認為,政府送這些禮不須他們付出任何代價,他們自然群起要求政府送禮。

如米塞斯所說:「決定一個國家經濟政策的,總是輿論持有的那些見解。」當輿論普遍鼓吹政府該照顧人民、打擊富人、補助產業時,政府又怎麼可能不會去踐踏少數人的自由,順從民意,否則選票就會背棄這個政府。

要再避免類似問題出現,我們每個人都該認清「犧牲自由就能換取保障」只是個迷思,二來更該放棄「獲得照顧不用付任何代價」這種思維。

歐洲人獲得政府的「充分照顧」,但卻付出至今都算不清楚的自由與經濟代價。「自由」對每個人的意義到底為何?現在或許也是可以重新思考的時機。

台長: freudhayek
人氣(228)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